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慕南枝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捷報

《慕南枝》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捷報

李謙瞪大了眼睛。    完全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麽關係!    不過,薑律的話讓他心中不喜。    什麽還沒有厭倦自己?    難道薑憲還會有厭倦自己的一嗎?    他又不是什麽件!    李謙想到那年薑憲隨著他去山西,薑律中途得了消息來搶人。    要不是他武藝高超,薑憲就被他搶了回去。    這麽一想,李謙倒覺得曹宣更可親一點。    在他看來,鎮國公府對薑憲的影響很大,自己的這個大舅子的影響力就更大了。他不想和薑律繼續議論自己家中的事,索就轉移了話題,道:“你想和我一起去追剿慶格爾泰?遼東苦寒,你的人比較適應在冰雪地作戰,我的人擅長在草原作戰,未必對你有好!”    朝廷式微,高麗不止一次擾邊。遼王鎮守遼東的時候,為了集中兵力對抗朝廷,對高麗多以安為主。後來鎮國公府鎮守遼東,兵力不足,又不願意向高麗低頭,雙方打了幾仗,都以鎮國公府敗戰結束,高麗越過鴨綠江占領了一大片土地。    薑律臥薪嚐膽,就是為了打敗高麗。    李謙本不可能服薑律。    “那行!”李謙隻好退讓,道,“我們今好好合計合計,你做我的輔軍,我們兩家試試。”    薑律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了下來。    他不像李謙,手握三十萬大軍。他的人損失一個就一個,先在李謙這裏練練手,再征高麗。    李謙問他:“朝廷那邊你準備怎麽辦?”    薑律端著酒盅朝著他眨眼睛,狡黠地笑道:“你是怎麽辦的,我就準備怎麽辦!”    也就是,不告而了!    李謙忍不住笑了起來。    “喂!”薑律拐了李謙一下,道,“你是什麽意思?相比之下,遼東離朝廷更遠,你都不怕,難道我就怕他不?”    “那倒是不是。”李謙笑道,“我是想起了郭永固。他前些日子打了苗峒,估計朝廷還不知道呢!”    鎮守在外的封疆大吏無詔出兵,而且還能夠出兵……    兩人都是朝中肱骨,這樣的消息讓兩人都沉默了片刻。    朝廷對地方已失去了監管,或者是,沒有辦法監管了。    薑律輕輕地歎了口氣。    可下沒有不風的牆,何況郭永固原本就沒有準瞞著朝遷。    過完了年,消息傳到了金陵。    趙璽在準備親政的事,看到奏折放到了一旁,叮囑如今已升了大人總管的阿福:“等我親政之後再。”遂不再理會。    趙嘯卻著公文沉思良久。    郭永固花了三年的時間收服了苗峒,朝廷這才知道消息,李謙那邊倒是時有捷報傳來,卻一個字也沒有提薑律。到現在朝廷也不知道薑律從中攪和了一腳。    看樣子,薑律這是要打高麗了。    隻有他還停留在原地,倭寇那邊剿而不死,總是隔三岔五的冒出來,他的婚事也一直沒能定下來,是娶個福建本地的妻子,還是娶個蘇浙世家出的妻子,他還要好好的衡量一番。    倒是劉皇後那裏,恐怕會生出事端來——和皇上婚已經一年多了,卻沒有再懷上子嗣,皇上邊並沒有旁人,左以明的意思,是想讓皇上再納一個妃子,好早日誕下皇長子。    隻是這樣一來,妃子的人選就很讓人玩味了。

Advertisement

    趙璽娶劉氏原本是想得到涇書院的支持,左以明雖不是涇書院的人,可他卻是江南士子,如果他支持左以明,不定可以贏得部分江南士子的支持,這樣他就不用考慮娶一個蘇浙世家出子為續弦了。    趙嘯越想越覺得這件事可行。    他把欽監提供的幾個吉日看了又看,在二月初四上圈子一個圈,然後吩咐家中的廝拿了他的名帖去了左家。    也許有些事他應該和左以明商量商量。    左以明接到趙嘯的名帖既意外又慨。    他對自己的心腹幕僚道:“李家的那位柳先生真是神人!他讓左泉帶給我的三個錦囊,其中一個果然應驗了。”    那幕僚不由笑道:“栽得梧桐樹,自然有凰來。李家能有今,隻怕占了時地利人和。”    左以明沒有吭聲。    他上次去拜訪薑憲,薑憲倒沒有什麽,隻是簡單地表示了支持。左泉趁機去了趟太原,給嶽父嶽母去問了聲好。李長青的幕僚柳先生讓左泉帶了三個香囊給他,是能助他完大業。他當時還半信半疑,等到他聯手李瑤退汪幾道之後,正愁怎麽和趙嘯聯手時,陡然間想到了那個香囊上的。他試著暗中表示支持趙璽選妃,趙嘯就立刻主的和他見麵了。    可見那趙嘯私心裏本不像外麵傳的那樣,是全力支持趙璽的。    這樣就好!    不過,他這個幕僚所的話也有些道理。    李家的發家史快的別人想模仿都不。    他抿著,盯著桌上的輿圖心中如同水拍岸般起伏不定。    東北是鎮國公府,西北和中原是李謙,西南是郭永固,南閩是趙嘯,朝廷隻占據東吳一塊地方,幾番折騰以後,實則對其他幾個地方都已經失控了。    萬一哪一……    江南又素來都是聞風而降。    他想想就覺得膽寒。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左以明喃喃地道,表茫然,“總歸是能管過我們這一代人的!”    下一代,就不要讓他們參加科舉了。    萬一朝綱崩壞,沒有參加過科舉,就不算過恩。翻覆地的時候,反而能拋開前朝的包袱,參加新朝的科舉,重振家聲。    隻是不知道家中的長輩會不會認同他的想法。    或者是,把左泉這一支摘出去?把蛋放在另一個籃子裏?    左以明陷了沉思。    薑憲這邊卻是興高采烈的。    郭氏帶了三子稚哥兒來了京城。    親自到大門口迎接。    相比上一次見麵,郭氏本沒有什麽變化。    剛嫁進李家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麵相要比李駒老,一看就比丈夫年紀大。十幾年過去了,李駒長厚實了,郭氏還是原來的樣了,站在一起反而更有夫妻相了。    薑憲不由打趣:“我們都老了,隻有三弟妹依舊如昔!”    郭氏抿了笑。    和薑憲的關係向來不錯,倆人出相差不多,反而更能到一塊去。兩人互相打趣頗為隨意。    “二嫂這兩就應該到了吧?”笑著抱了抱跑到邊的續哥兒和承哥兒,問薑憲,“我聽二嫂改了日期,準備和我們一起聚聚就很高興!”    ※    親們,今的更新!

Advertisement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