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慕南枝 第一千零一章 滄海

《慕南枝》 第一千零一章 滄海

不過是想離李家自立門戶罷了!    李謙沉默良久,道:“既然他不願意留在太原,那就隨他吧!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別人起來,他總歸是我兄弟,但願他越來越好!”    柳籬笑道:“大人也是這個意思。不過,李麟這麽多年一直李府的庇護,未必真的就能自立門戶。大人的意思,別被人利用了才好。”    “就算是被人利用了,那也是他的選擇。”李謙道,“他也是做父親的人了,總不能一輩子都活在我爹的羽翼之下吧!”    柳籬不再什麽。    兩人閑聊了半,李謙親自送了柳籬離京。    過了夏,就是中秋節了。    薑憲忙著送節禮,特意從庫房裏給李長青選了一對三尺高大紅珊瑚的擺件。    李謙看著直笑,道:“你這是要幹什麽呢?”    “投其所好唄!”薑憲笑道,“公公最好麵子,這對珊瑚是太皇太後的珍藏,我拿了一對汝窯的梅瓶才換來的。重節的時候擺在廳堂裏最好不過了。”    李謙想著這是薑憲的一片心意,而且他爹也的確喜歡薑憲這個兒媳婦給他送東西。他也就不去管了。不過,他一直惦記著薑憲的那個夢,可查來查去,也沒有查到與這個夢有關的事。    他不知道薑憲是真的莫名做了這個夢被嚇著了,還是有些話不好直,在暗示他什麽!    李謙想找個機會問問薑憲,偏偏大同那邊又和韃子打了起來,這是他做京城守備之後遇到的第一次韃子侵,加之馬上就要秋收了,這一仗無論如何都要打贏才是。他沒等中秋節就去了大同督戰。    薑憲正好陪著太皇太後過中秋節。    太皇太後看著圍著圓桌跑來跑去的慎哥兒和止哥兒,樂得合不攏,悄悄地給了他倆和念慈、懷慈兩兄弟一人一個裝滿了金豆子的荷包,還念起大妞兒:“也不知道回去之後習慣不習慣?聽甘州的風沙很大。那孩子從就養得細,可別因此生了病才好。”    念慈忙道:“太皇太後您老人家別擔心,大妞一切都好。他外祖父還給取了個正式的名字,李悅,是大妞兒如重獲新生,從此以後太太平平,高高興興,再無波瀾。”    太皇太後聞言嗬嗬直笑,道:“這名字取得好。”然後像想起了什麽似的,對白愫道:“這孩子倒有心,大妞兒的什麽事都瞞不過他。”    白愫笑道:“大妞從就和他在一起長大的,他們倆就像一母同胞的兄妹,大妞回去的時候,這孩子不知道有多傷心呢!李二爺派人來給我們家送節禮的時候,還帶了一封書信過來,我看著這孩子念叨著大妞,就讓他給我讀的信。”    太皇太後聽了十分的慨,念慈的頭道:“這孩子,一眨眼都會識文斷字了!”    曹太後被還政的事,好像就發生在昨。    隻是今是八月十五,萬家團聚的日子,這話出來不免讓人掃興。    太皇太後就拿了葡萄遞給幾個孩子,道:“吃瓜果,吃瓜果。”    止哥兒的妹妹桃桃膽子,隻敢扶著娘的手在炕上走,懷慈比桃桃大,又是男孩子,已經可以丟開娘的手自己走了,見狀就跌跌撞撞地往太皇太後懷裏撲,要去拿葡萄。    大家都笑得不行。    念慈就很溫地抱了弟弟,拿了葡萄給懷慈吃。    太皇太妃笑道:“我記得承恩公進宮的時候還曾和先帝為一塊柿餅打過一架。可你們看念慈,這孩子的脾氣倒像清惠。”

Advertisement

    石氏站在炕邊看著桃桃,怕掉下來,聽了笑道:“以後也不知道誰家的姑娘有福氣給清蕙做兒媳婦!”    白愫赧然地笑。    眾人擁著太皇太後去了院子裏賞月。    薑憲就提議重節的時候去在湯山的別院玩:“那裏好歹也是個山坡,也算是爬了山。”    “行!”太皇太後也不想老在宮裏呆著,要不是朝廷這兩年缺銀子,萬壽山那邊自被韃子毀了之後就沒再重建,都想去萬壽山住了。    太皇太妃也很興趣。    這件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不過,還沒有等他們從湯山回來,大同的捷報就傳到了京城。    太皇太後和薑憲都非常的高興。    或者真是應了那句時地利人和,到了十月,戶部的帳冊出來了,今年雖然減了稅賦,可年景好,風調雨順,是個收年,稅收反而和去年一樣,還有地方的員寫了折子上來,不知道是要結李謙還是真覺得好,想學著李謙在西安的時候用過的辦法,利用冬閑的時候修浚河道。    李謙和曹宣商量了半,挑了幾個地方做試點,如果好,明年再大範圍的推廣。    忙起來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一眨眼的功夫,又到了春節。    這是薑憲和李謙到京城後過的第二個春節,京城的價已經降了下來,一般的人家都有錢買斤把豬回去包餃子,元宵節的燈會因此特別的熱鬧。    李謙和薑憲決定像去年一樣,帶著孩子們去逛燈會。不過,今年逛燈會的人又多了一家——金宵的妻子魏氏帶了長子回娘家探安國公府的太夫人。    太皇太後知道後想著當初這樁婚事的人是薑憲,就抬舉魏氏,在宮裏召見了。    魏氏如今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卻和剛出嫁的時候沒什麽區別。    太皇太後不免有些忌妒,私底下和太皇太妃道:“你保寧怎麽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也連著生三個兒子呢?”    太皇太妃抿了笑,道:“您這也太貪心了!有誰像保寧這麽有福氣,兒子聰明又健康,夫婿一表人才又能幹。你心犯了貪念!”    “呸!”太皇太後笑道,“大過年的,怎麽能這話。”完,不由和太皇太妃慨起來,“我記得安國公府的太夫人比我還兩、三歲的樣子,怎麽不行就突然不行了呢?”    人上了年紀,就特別聽不得喪事。魏氏千裏迢迢地趕回來探祖母,就是因為安國公太夫人已臥病多時,據不過夏了。    太皇太妃想著那安國公太夫人自嫁人之後就從來沒有過過一的安生日子,不也為傷心。    兩人就決定過了節後每逢初一、十五開始吃齋。    薑憲覺得兩位老人家年事已高,吃齋畢竟有傷,勸了幾次,但兩人主意已定,任怎麽都沒有用。    三月初三那,安國公府太夫人病逝了。    太皇太後和太皇太妃不免都落了淚。原來的那些恩怨也清了,太皇太後讓印霞送了一對太皇太妃親手寫的挽聯過去。    魏氏磕頭謝了恩。    知道安國公府大勢已去,娘家再也沒有能支起這個家的人。    為了不卷娘家的那些紛爭裏去,給祖母守了頭七就帶著孩子啟程回了榆林。    ※    親們,今的更新!

Advertisement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