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奸臣之妻 第九百八十四章 時過境遷

《奸臣之妻》 第九百八十四章 時過境遷

宋年帶著余儒海幾人去了對門的院子,這也是個兩進的院子,只是收拾得沒有余啟蟄的院子致,有兩個丫鬟迎上前,欠行禮道:“見過老太爺,老夫人。”

余儒海看了兩個丫鬟一眼,朝宋年問道:“這是?”

宋年說道:“公子知道您要來京后,就特意吩咐小的去買了兩個使丫鬟和廚子。”

余儒海這下滿意了,“還是五哥兒細心。”

宋年領著他們看了房間,又叮囑了兩個丫鬟一番,便對余儒海道:“老太爺早些歇息,小的還要去公子書房伺候,就先告辭了。”

余儒海頷首,在宋年離開后,他便變了臉,對余周氏道:“瞧你干的好事,非要帶謹書和謹言進京,平白惹得五哥兒不高興。”

余周氏心里頗不是滋味,當初謹書和謹言也是老爺心頭的金疙瘩,而今倒只剩下被嫌棄的份了。

但面上毫不敢表現出來,聲說道:“我瞧著五哥兒倒不像是生氣,他那院子的確是小,住著多有不便,給咱們安置在這里興許是想讓咱們住得自在些,知道咱們上了年紀,連使喚丫鬟都采買了,那孩子孝敬著呢!”

余儒海聞言臉才好看了一些,余周氏繼續說道:“有道是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五哥兒孤在京城,他再有本事也需要親兄弟幫襯不是,外頭那些人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謹言謹書他們跟五哥兒可是打斷骨頭連著脈的親兄弟,若是日后謹言也高中做了,五哥兒在朝廷里也不至于孤立無援。”

余儒海愿意帶余謹書和余謹言進京,便是有這方面的打算,他臉緩和下來:“還得看五哥兒的意思,只是老三當初那事要再鬧出來,累及五哥兒的可如何是好?”

Advertisement

余周氏上前一邊幫余儒海肩一邊道:“老三都已經娶了李寡婦了,若是陳家人敢再攀扯,咱們就說原就要給老三納妾,這是一筆糊涂賬,哪里能算的清楚?再說李秀娥本就沒有男人,已經嫁給老三了,肯定是跟咱們家一條心的,只要李秀娥出來作證咬死沒跟老三通-,陳家也沒什麼證據不是?”

余儒海還有些猶豫,“咱們沒什麼見識,就一條,不能給五哥兒添!他好不容易才做了大,可不能因為老三那個孽障鬧出什麼事來。”

余周氏笑了笑:“老爺說的是,五哥兒如今可是四品大,陳家又算得了什麼?他們哪里還敢跟咱們余家板?”

余周氏這話令余儒海心里一陣舒坦,自從五哥兒中了狀元,老大做了里正,村里人見了他全都是捧著,陳生見了他也只有說好聽話的份兒。

“說起來陳志清也在京城做了,明個兒我可要問問五哥兒,陳志清升沒升!”余儒海記得前些時候,陳生還在他面前怪氣,說陳志清春闈雖然名次不如余啟蟄,但也留在京城做了從六品的京,比余啟蟄從七品的翰林院編修還要高上那麼一品,又是吹噓他兒子在京城認識了多了不得的人,什麼伯爺府的世子,尚書家的公子都與他兒子好,吹噓得是天花墜。

余儒海當時還氣不平過,他家五哥兒可是狀元郎,怎麼會比不上在榜尾的陳志清!

“他定是沒咱們五哥兒大,不然依陳家那炫耀的臉,怕是早就宣揚得十里八村都知道了。”余周氏哪里能瞧不出余儒海的心思,凈撿著余儒海聽的話說,且沒夸贊余啟蟄。

丫鬟送了熱水進來,伺候余儒海和余周氏梳洗,余周氏打發了丫鬟下去,親自給余儒海洗了腳,伺候他躺到床上。

Advertisement

余儒海心里極了,放在從前哪里想過能買丫鬟伺候自個兒,過上那些公侯老爺的神仙日子,他哼了個小曲,咂道:“五哥兒也該娶妻了,你說那誰還能瞧上咱們五哥兒麽?咱們五哥兒做了爹的門生,他們倆是不是也經常見面?”

余周氏一聽就知道余儒海說的是誰,心下微微一沉,當初孟余走的時候,老爺子可是將一腔怨念都怪罪到了上,況且當初對孟余輒打罵,還差點就將那丫頭給打得沒命,現在想想余周氏便覺得后怕,自然是不想讓余啟蟄娶余的。

只是此一時彼一時,眼下可做不了這個主了,余周氏認得清,往后這個家說話份量最重的人是余啟蟄,于是笑著說道:“當初在村里的時候,那丫頭跟咱們五哥兒好極了,說不得還是能親上加親的,父親愿意收咱們五哥兒做學生,未嘗不是瞧得上咱們五哥兒,再說了五哥兒一表人才,如今又是大理寺卿,份上也配得上。”

這話余儒海自是聽的,他們余家沒有半點底蘊,寒門一個,若是啟蟄能做了閣老大人的乘龍快婿,有這樣的岳丈提攜,還何愁沒前程。

再者孟余如今雖是閣老家的小姐,可到底在二房跟起啟蟄同吃同住了那麼些日子,傳出去可沒什麼清白可言。

余儒海做著與閣老聯姻的夢睡了過去,余周氏卻輾轉反側許久未能眠,余啟蟄今日那副緋服加,俊朗威儀的樣子在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對著漆黑的夜,余周氏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深知往后余謹書兄弟倆要想在京城站住腳,往后只有在余啟蟄面前討好賣乖的份,余周氏算是看著余啟蟄長大的,早看出此子子既獨又薄涼,恐怕絕不會念什麼兄弟手足之

Advertisement

丫鬟見各個屋子都熄了燈,黑去了對門。

余啟蟄在房里陪余夢山夫婦說話,半年多未見,夫婦倆有許多話,宋氏心里也惦記著余,問了很多的事,知道余跟著劉夫人回鄉省親,宋氏很是高興,原先還擔心余流落在外多年,跟家里人生疏,沒有養在邊的孩子親近,劉家人會待余不好,聽余啟蟄這麼說,就放心多了。

說到這里,宋氏笑著道:“知行的媳婦雪煙又懷上子了,小桔梗如今也長高了,小丫頭愈發懂事,甜的很。也不知是不是當初余經常給小丫頭買糖吃的緣故,那丫頭竟一直記著呢,常常問余這個姨姨什麼時候回家。”

余啟蟄角多了些笑意,只是眸底卻劃過一抹黯然,從前那些朝夕相伴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也不再是那個他一手就能到的人了。

自己生的兒子,再沒做母親的了解了,宋氏察到余啟蟄的緒,心里也有些無奈,在余被接走的時候,就知道兒子跟余恐怕沒有做夫妻的緣分了,但當初倆孩子投意合一直是看在眼里的。

自家兒子本就子冷淡,待余卻是實打實的用了心,也的,只是世事難料。

宋氏忙扯開了話:“茯苓也懷子了,路上折騰,這趟就沒讓過來。趙禹待極好,他們父子倆在沚淓縣做工,賺到銀子后就在沚淓縣安了家,日子過的也愈發好了,你不用擔心你阿姐。”

余啟蟄頷首,“等阿姐生了孩子,我讓人備些禮去瞧阿姐,若是能得開,我便親自回去看阿姐。”

宋氏心里,笑著點頭:“行。”

余夢山也說起村里的變化,自打余樵山做了里正后,就帶著村里人在青嶼山山腳下開出了一大片荒地,每家每戶都分了一塊用來種植草藥,靠著賣草藥,村里人的日子比從前好過了許多。

夫婦倆絮叨了許久,余啟蟄一直耐心聽著,最后還是宋氏突然想起來問了一句余啟蟄明日可還有公務?在知道余啟蟄明日還要去衙門后,便催促著他去歇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