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著三千多塊錢,楊磊的手有些抖。
李立國接過他手上的提包,“走。”
小夥子還要練啊。
聽說才給一七錢一斤,李正國不滿,“我等他來,談不妥就換買家,我們的西瓜不缺客戶。”
第二日,曾勝春就來了。
李正國帶他看了溫室大棚,“你看看我的決心。你給一七一斤虧心不虧心?要是你吃不下,我就給送京都去。”
“你也知道這西瓜的味道,送進京都,兩三一斤都不夠賣的,可惜我沒有運輸隊,否則,還有你什麽事啊?”
看到村西那仿佛延綿不斷的磚牆鋼筋架的溫室大棚,曾勝春的雙眼放。
“行行,我給一八一斤,冬天的反季節再另定價。你保證都供應給我,我一邊做二道販子,一邊做零售。”
李正國不答反問,“冬天的蔬菜呢?暫時我不打算一年三季種西瓜。”
“我擔心市場太飽和,也擔心市民們吃膩了我的西瓜,畢竟西瓜價高又不管飽,蔬菜才是飯桌上不可缺的。”
曾勝春盯著李正國,“還是階梯式的話,我就都要,按照當季市場零售價的百分之八十收。”
李正國點頭,“好,給你當二道販子的機會,我們去寫合同。”
“走。”
仍然是破舊的辦公室,曾勝春打趣李正國,“新不換新桌子嗎?”
李正國搖頭,“不換,在沒有餘力的況下,虛頭腦的東西都是浪費。”
“投很大嗎?”
“嗯,貸款兩百萬。”
曾勝春吸了口氣,“你膽子不小啊。”
李正國反問,“不大幹一場的話,我接這個村長位子有什麽意義?墨守規嗎?那是老一輩的思想。”
“你是對的。”
曾勝春指著辦公室外那才在修建的村路,“我支持你。”
“謝謝。”
由李正國起草的合同,曾勝春看了又看,品了又品,拿起筆簽了字。
“這合同寫得非常詳細,條條款款都齊全。”
買家合同簽訂下來了,李正國鬆口氣,“走,去我家吃頓便飯。”
眼可見的,曾勝春的笑容真誠了很多,“那我就不客氣了。”
李正國推著他朝外走,“走吧,我們這麽多年的關係了,還需要說這種客套話嗎?”
到了李家,沒看到豪豪和小博,曾勝春有些失,“兩個娃兒呢?”
“去縣城上學了,下個月放暑假,就回來了。”
“上學了啊?兩年沒見到豪豪和小博了。”
李正國說話不留,“怪誰?這兩年你忙什麽呢?隻派下屬來收西瓜。”
“家母年紀大了,前兩年不好,我一直陪著,走不開。”
“那你該多吃我們村的蔬菜,一會,我給你摘些回去。”
“好好,我不客氣了。”
“又說這種話。”
田靜的廚藝很不錯的,這幾年,阿主教一些製作過程簡單的菜品,還誇很有廚藝天分。
“曾大哥,多吃點,伯母不好,一會我給你帶上野幹和野生蘑菇幹,給燉湯喝,隻喝湯就行了,野吃了不消化的。”
“好好。”
曾勝春的眼睛有些紅,“你們的心意很真,我娘一定很開心。”
李正國送曾勝春到庫河對岸,大包小包地幫他拎過去。
直到小汽車不見了蹤影,他才回村,繼續忙。
……
暑假了,李母帶著四個娃兒回村。
曾勝春帶著下屬來收西瓜,還帶著照相機在村裏拍照。
李正國不在意他拍什麽,就算拉著他和他一家合影,他也配合。
“正好,給我們拍個全家福。”
拍了兩張,李母就不拍了,“你們拍,豪豪他們拍。”
李敏帶著丈夫和小兒子過來拍照。
曾勝春也給拍,他帶了不膠卷,就為一次拍個夠。
看到李惟麗,還對李正國眉弄眼,“你的基因太強大了。”
李正國捶他一下,“我家姑娘要是哭起來,那是驚天又地。”
李惟麗不滿,“爸爸,您說的是哪年的事?我已經六歲了。”
李正國假裝想了想,“哎呀,不記得了,爸爸最近太忙,記變差。”
“爸爸!”
“哈哈哈。”
曾勝春哈哈大笑,“你家娃兒多,熱鬧。”
李正國拉著小兒子,“來,我隆重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小兒子,李惟新,小名然然。”
“你貴人事多,免得你一忙就是幾年,下次來了,再不認得我家的娃兒了。”
看著和李家人完全不一樣的李惟新,曾勝勝驚訝不已,“他?他也是你兒子?”
李正國點頭,“是的,這是我的小兒子。”
“超,超生?”
李正國對他眉弄眼,“撿的。”
曾勝春“……”撿的就撿的,你什麽眼?
“來,然然,讓曾舅舅給你多拍幾張照片。”
四兄妹合影,八老表合影。
八個分別單照,兩兩合照。
一直到曾勝春的膠卷都拍沒了,八個娃兒才意猶未盡地謝了曾舅舅,去了村東的四合院。
李正國不好意思地說:“膠卷和衝洗照片的錢,我們出。”
曾勝春斜他一眼,“出什麽出?我做為他們的舅舅,給娃兒們拍照,還要錢?”
“那就謝謝了,正好我窮著呢。”
“誰信呢?”
……
隨著照片來的,還有影集,曾勝春表示,是他送給娃兒的禮,這麽多年,他真心沒給娃兒買過什麽。
曾勝春既然這麽說,李正國也就不客氣了。
西瓜的差價,就讓曾勝春不賺,這些東西,還不是小意思嗎?
……
開學了,田靜和婆婆帶著七個娃兒去縣城。
請歐父親幫忙找了校長,校長聽說是李惟豪的弟弟妹妹們,親自出題考問。
結果,當然是歡喜地收下了三位新生。
田靜擔心婆婆忙不過來,李母催回去做事。
“放心吧,我就是買菜做飯洗服,又不幹別的,娃兒們都很乖,你趕快回去育苗去。”
田靜叮囑了閨和大兒子。
李惟麗對媽媽揮手,“媽媽再見,我保證不鬧騰。”
……
村民邊收玉米,邊上山割茅草,曬幹的茅草可以與玉米秸稈一起做草簾子。
用鋼筋做的架子,保溫的草簾子重一些也不怕。
玉米秸稈不夠,還從汪洱村收購了些回來。
西瓜,一直賣到了下雪。
這四個月,每天都能拉六七車西瓜出去。
大卡車都被加高了護欄和層欄。因為西瓜的特殊,擺放兩層後就不能再堆加。
層欄就必須有,就這,也隻能拉五噸左右,還因為路況不好,有損耗。
就這,也還有西瓜剩下。
村民著急,李正國不著急,曾勝春也不著急,他在等漲價。
秋天以來,市場上的所有西瓜都是從他手上出去的。
西瓜味道有多好,從他娘不願意吃,不願意吃蘋果,隻願意吃蔬菜和西瓜上來看,那簡直是老年人和小朋友的福音。
冬天的水果,本來就不多。
隻剩九百噸了,未必夠過年時,那些單位搶的。
終於,他把西瓜的零售價給抬到三錢一斤,才用兩五拉走了最後九百噸。
曾勝春約定,把西瓜理得差不多了,就專心來拉蔬菜。
至於車的費用,等村裏結算好了,他再來結算。
他設計靠近她,隻為讓她愛上自己後把她推入萬丈深淵。多年之後,再次相遇,一向冷血絕情的南宮大少,心中卻再也忘不了她。--情節虛構,請勿模仿夫人又來偷心了是作者木木林寫的一本非常熱門的其他型別型別作品,講訴了夫人又來偷心了一段生動的故事。
顧嘉年高考落榜,去鄉間外婆家過暑假。 她偶然闖進一座被爬牆虎覆蓋的別墅,裏面住着一位鄉親們口中足不出戶、見不得光的怪人。 孩子們甚至在背後悄悄叫他吸血鬼。 假期結束之際,她做了兩件事,和爸媽商量復讀,向他告白。 一件成功了,另一件失敗了。 * 兩年後,顧嘉年在人才濟濟的晝大中文系點燈苦讀。 某節文學鑑賞課上,教授佈置的書單有小半都來自一位風頭正盛的新人作家——憑藉一部長篇小說和系列中長篇小說獲得了各大文學獎項。 顧嘉年坐在凌晨兩點的圖書館,翻開那本長篇小說的序。 他寫着。 “開篇坎坷,經歷十多次停筆,皆因困頓現實對浪漫幻想的消磨。直到有一天,她敲開我的門,撥開門口雜亂的山茱萸,遞進來一盒點心。從此光傾瀉進來。” * 遲晏視角。 剛刪掉第十二版開頭,有個不長眼的人突然敲響了他的家門。 他陰着個臉去開門,發現門口站着個拘謹的高中女孩子,大眼睛白皮膚,手裏還拿着一盒餅乾。 他礙着長輩欠下的情面,開始不情不願地結束了自己足不出戶的生活,照顧起這個被高考重壓壓垮的小孩。 讓她在家裏看書。 給她鑰匙。 陪她去看病。 陪她去逛街。 安慰她,鼓勵她,誇獎她…… 小孩很有禮貌,很有分寸,卻從來不叫他哥。 終於盼到她暑假結束要去復讀,這小孩居然扭扭捏捏地跟他表白。 “……” 遲晏看她一眼:“等你高考完再說吧。” * 等到第二年高考結束,遲晏算着出分時間給她發了條微信。 “成績怎麼樣啊?” 好半天后,她回:“嗯,考得很好。” 又敲過來一行:“謝謝你,遲晏哥。” 遲晏,哥。 “……” 媽的,人越老越容易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