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玄幻奇幻 萬古大帝 第271章 陰陽谷開啟!

《萬古大帝》 第271章 陰陽谷開啟!

在八荒境的中央,有四座直云霄的山峰,巍峨聳立,散發出一磅礴古樸的氣息。

四座山峰的中央,有一片巨大的山谷,被云霧籠罩,看起來祥和而神

此刻,山谷之中云霧翻滾,有黑白神從地下噴薄而出,直沖云霄,在虛空之中化了一副巨大的太極圖。

這片山谷,就是谷!

谷之中,有一片古老的池,看起來方方正正,足足有方圓千丈大小,終年被云霧籠罩,此刻池之中靈彌漫,二氣在其中流,顯得十分神

當凌霄和令青青等人來到谷的時候,就看到已經有許多人影。

占據東邊的是黃云志和孫峰等大黃古國的人,在蟠桃古樹那芥子陣法,大黃古國有四個人死在了通臂巨猿腹中,所以如今只剩下了五個人。

西邊則是姬水瑤等大玄古國的人,原本九個人折損了兩個,還剩下七個人,都盤坐在池之中,吞吐煞氣。

洪煞等四人,則是坐在了北面,渾被淡淡的煞氣所包裹,氣息一點一點在增強。

凌霄還在角落里看到了陳風道和湯新,以及那個單獨行的孤傲青年,全都在池之中,爭分奪秒的修煉。

除了死在八荒境之中的人,所有人都匯聚到了谷之中,相比起來,凌霄等人來的最晚。

“他竟然還活著?”

凌霄等人的到來,驚池之中的人,黃云志和孫峰的眼神中都是出了一震驚之,面有些難看。

尤其是孫峰,了凌霄一把,將芥子陣法鎖死,原本以為凌霄肯定死在了通臂猿王的手上,沒想到凌霄竟然毫發無損的出來了。

“不用管他!先抓吞噬煞氣,等我的修為大,就是他死的時候!”

Advertisement

孫峰看了黃云志一眼,緩緩說道。

黃云志也是點了點頭,重新閉上了雙眼,繼續煉化池之中的煞氣。

洪煞、陳風道和湯新等人,看到凌霄之后,眼神中有冰冷的殺機閃爍,但隨即就收斂了起來,影淹沒在煞氣之中,并沒有什麼作。

只有姬水瑤等人的眼神中出了驚喜之們是最擔心凌霄的,此刻看到凌霄從芥子陣法中出來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不用管我,先煉化煞氣修煉!”

凌霄傳音給姬水瑤,朝著微微一笑。

姬水瑤點了點頭,目落在凌霄的上,又看向了他邊的夏紅袖和令青青一眼,有淡淡的異彩閃過,隨即就閉上了雙眼,繼續修煉。

“我們也抓時間修煉吧!”

凌霄帶著令青青和李乘風等人,進池之中,在南面盤坐在來。

谷之中的煞氣,乃是天地華,蘊藏著造化之力,不但可以洗伐髓,還能夠快速的突破修為。

但是谷的開啟只有三天的時間,三天之后

這十年積累的煞氣就會耗盡。

所以,此刻就算是有再大的仇怨,眾人都是默契的放了下來,全力吞噬煞氣。

煞和白織,蘊藏著一奇異的力量,不用費力的去煉化,只要運轉功法吸收,就能夠迅速的化為自的修為,十分的奇特。

凌霄坐在池之中,覺到周圍縹緲的煞氣,心中涌出了一

“終于找到了至之地,只要煉化了太神髓和太神石,共濟,吞天靈種就能夠孕育出吞天金蓮,吞天就可以突破到第二層了!”

凌霄的目出了一期待之,在王都城得到了太神髓和太神石,就是因為沒有找到至之地,所以他才沒有突破。

Advertisement

如今在這池之中,煞氣彌漫,磅礴無量,太神髓和太神石齊備,正是凌霄突破的最好時機!

轟!

凌霄渾散發出一強大的氣息,金的神曦彌漫開來,一縷縷纏繞在他的之上,并且有神的符文大放芒。

吞天發開來,凌霄仿佛化了一片吞噬旋渦,大量的煞氣開始朝著他涌來。

在凌霄的丹田氣海之中,吞天靈種散發著五芒,就像是一顆璀璨的太,漂浮在氣海的上空,神無比。

此刻,在凌霄的催下,吞天靈種大放芒,異彩千條,瑞氣萬道,煞氣被凌霄吞噬,最終匯聚在吞天靈種的周圍,形了一片神的太極圖虛影。

太極圖托起吞天靈種,約約間,仿佛吞天靈種要融到太極圖之中。

隨著煞氣被凌霄吞噬的越來越多,吞天靈種的氣息也越來越強,五行神,和太極圖之間形了一種神的共振,讓丹田氣海都開始洶涌澎湃了起來。

混沌霧靄彌漫,金的雷霆閃爍,凌霄的丹田氣海,仿佛是開天辟地一般,無盡的吞天真氣在洶涌,氣浪卷上高天。

“就是此時!”

凌霄的心中一,太神髓和太神石從長生戒之中飛出,化了兩道流,瞬間就被凌霄吞噬了進去。

池之中,二氣流,霞璀璨奪目,并且有雷霆炸響,氣象驚人。

眾人都陷到了修煉狀態之中,只留下了一縷心神戒備,再加上凌霄造靜很小,所以并沒有人關注他。

令青青、李乘風、鹿氏兄妹等人也都盤坐在遠,渾二氣所籠罩,都在努力的修煉,提升修為。

轟隆!

凌霄的丹田氣海之中,驚雷炸響,混沌霧氣涌,太神髓和太神石被凌霄吞噬之后,吞天真火熾烈的焚燒,瞬間就將這兩大天材地寶融化了。

神髓和太神石,代表著兩大悉的頂級至寶,尤其是太神石,就連日月星辰宗之中都沒有多,乃是太華所化,蘊藏著至法則。

所以這兩大天材地寶熔化之后,瞬間就化作了兩道恐怖的洪流,沖到了凌霄的丹田氣海之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