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皇位不穩
虞非城的即位給大虞王朝帶來的衝擊很大。
例數前朝百年,都沒有十四五歲的帝王。
這麼小的孩子,多數還頑皮著,哪裡有能耐理公務,對付國家大事。
合該長輩幫忙著才是。
一時間,當年被太子死死著的不親王都蠢蠢了起來。
上朝時略微出一不敬都是小事,做事奉違才是最惡心人的。
好在有個清平郡王一不茍,承擔了絕大部分的事務,才讓平宣帝了口氣。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帝王,還是得展帝王的威嚴才是。
平宣一年,帝王追封老皇帝為虞太祖,號天玄。
前太子為虞高祖,號昭和。
忙忙碌碌三個月,兩位帝王才被葬進帝王寢。
自此寢陵一封,所有的事都將為過去。
喬連連本來也一直跟著忙碌,可已經六個月孕肚的子日益笨重。
這下子,不用人勒令,也得在後院休息了。
虞非鵲這個蕙公主晉升了蕙長公主,從不起眼的小公主一躍為了京城最炙手可熱的閨秀,地位幾乎等同於當年的無雙長公主,每天不是這個賞花宴就是那個踏雪宴,帖子跟雪花一樣的飛向公主府。
沒錯,在虞非城做了帝王之後,第一件事是追封老皇帝和太子,第二件事就是給自己的兩個姐妹分發公主府。
虞非鵲作為最大的那個,得了一塊地勢極好,僅次於無雙長公主府地勢的院子,在簡單的修繕後,滋滋地挑了個日子搬了過去。
接著第二天,就揣著包裹屁顛顛地奔向了清平郡王府。
李春花頂著三個月的孕肚調笑,“長公主不是滋滋的搬進了公主府麼,怎麼才第二天就來了咱這個小破院。”
虞非鵲白眼一翻,吐著舌頭道,“娘子笨重,春花姑姑也跟著有了孕,就靠一群小丫鬟照顧我不放心,現在我搬來了連心院,以後照顧娘和姑姑都方便啊。”
李春花就吃吃地笑。
老皇帝病重期間和絳椿低調的完了婚,現在也是正經人家的娘子了,完全可以辟府另居。
但與喬連連姐妹深,便一直住在連心院沒離開。
習慣了在這一個熱鬧的大家庭裡,真搬出去一個人獨住,真的會不適應。
李春花索就賴在這裡不走,像虞非鵲一樣。
喬連連也就只能無可奈何。
這三個月,季雲舒和虞非城忙碌的腳不沾地,既要穩住朝中局勢,又要追絞趙家的余孽,已經許久都沒過面了。
就連虞非鍾都被拽出去忙碌,跟著理些的東西。
還有顧樓,前陣子威武將軍回京為虞非城仗勢,邊疆便無人留守了,好在小胖子自告勇,為哥哥鎮守住王朝邊線,阻擋大元和倭寇的襲擊。
聽說小家夥現在手愈發凌厲,份也從將軍侍衛升了小將領,偶爾可以帶兵作戰了,很是有出息。
兒子們都長大了,紛紛離了老母親的懷抱,舒展翅膀飛衝天空。
現在也就虞非鵲和虞非歌還能陪在邊,還有個李春花不離不棄了。
喬連連心中惆悵,忍不住慨出聲。
虞非鵲聽到了,以為是在擔心虞非城,便主跟講朝中形式。
“前幾日,有個侯爺惹得哥哥大發雷霆,險些將他的帽子擼掉,最後是爹求才網開了一面,但效果卻是極好的,至這幾日哥哥頒布任務無人敢推諉,更無人敢奉違。”虞非鵲侃侃而談。
雖窩在後院陪喬連連,卻不是個草包。
再加上有柴克己這個狗頭軍師,虞非鵲好歹也算個有點墨的長公主。
喬連連點頭,“這殺儆猴。”
“不過那侯爺份不高,真正幾個份高的叔伯還是有些蠢蠢。”虞非鵲微微皺眉,“哥哥吃虧就吃在年紀太輕了,鎮不住這些老東西。”
年老的人總是對年輕人存在一種天然的鄙夷,仿佛虛長幾年就多了翻倍的頭腦,可以將年輕人踩在腳底碾。
實際上很多東西真的不是年齡決定的,可太多人都不懂。
喬連連沉了片刻,緩緩道,“與其鎮這些老東西,倒不如擼了他們,培養一些年輕的心腹。”
一代新人換舊人,老皇帝都故去了,當老皇帝選的那批人自然也年紀不小了。
忠心耿耿的尚且可以考慮留下,那左顧右盼的卻是非淘汰不可。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培養真正屬於自己的心腹。
虞非城太年輕了,老皇帝的故去在意料之中,太子的決絕卻是意料之外。
他聚攏的那些同齡人,雖一個個聰明絕頂,卻也年紀太小,掌握不了朝堂,才讓虞非城屢屢被欺。
“培養心腹不容易,老柴勉強能當半個使,其他的卻還是小孩子,完全撐不起來。”虞非鵲歎道。
喬連連沉思索了片刻,伏在耳邊,嘀咕了一陣子。
末了,叮囑道,“你把這些話轉告給城兒,我想他會懂得。”
虞非鵲將信將疑,但還是衝到了皇宮,把這些話轉告給了金鑾殿上子單薄的年。
“娘真的這樣說?”虞非城眉頭微蹙,但很快舒展開來,“既然如此,那就做吧。”
很快,便有一道詔令頒布了下去。
帝王有旨,新皇第一年,大赦天下,舉辦統一考試,不論年齡,不論出,不論過去,隻論才華和本事,通過考試者即可上金鑾殿評比,前十便能朝為,前三更是居要職。
歷年科舉,雖然對白丁與貴族一視同仁,但商人與罪犯之子卻是沒機會的,如今這道詔令一發,舉國沸騰。
這是有才華卻沒機會的人唯一一次最接近“魚躍龍門”的時候。
一時間,大虞王朝所有心懷夢想的人都報了名,日日讀書,時時勤,月月刻苦,將努力刻在了骨子裡。
當然,有人歡喜,就有人憤怒。
金鑾殿上,太子的堂弟,老皇帝的侄子,醇親王拍著桌子大吼大,十分不客氣,“往前朝推個數百年時間,都是通過科舉層層疊疊,一次次把人才選拔出來的,憑什麼現在一張試卷定生死,你這讓十年寒穿苦讀的人心中如何,讓天下莘莘學子寒了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