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長安,方可無斯難~”
“高祖興於長安,傳一十二帝,武旺於雒,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朝廷遷回長安,四方賊自平啊!”
這些謠和解說,李素前幾日在長安城裡就聽過了,後來這幾天在野外趕路、沿著渭河坐船而行,不與百姓涉,倒是冇有再被聒噪。
不過,隨著今天船到陳倉、必須登岸尋車、到陳倉城裡盤桓修整。車隊剛進城門,就聽到這幾句謠甚囂塵上,穿得比前些日子更猛了。
看樣子,李儒為董卓的合法造勢,也是不餘力,不知派了多人瘋狂散步謠言讖緯。
如此宣傳之下,似乎整個關中平原的各個大城市裡,富人百姓都已經做好了“關中重為首善之區”的心理準備,而且還為此欣喜的。
李素前世看三國,從未注意這些細節,曆史也不會記載小民的反應。如今臨其境,卻是多了幾分同:看來不管什麼朝代,有房階級聽說自己所在的城市要升級、未來房價會上漲,心都是高興的。
這也是為什麼曆朝曆代但凡想遷都都不容易,故都的房價要下跌,那些囤了幾百年不產的豪門損失得多大。
“哼,狗賊!”香車的萬年公主劉妙,剛進城時忍不住好奇,想掀開簾子聽聽外麵的民民聲,結果聽到的都是愚民被董卓所蠱的傳言,頓時有些氣哭。
李素在車旁騎馬而行,聽了這低聲啐罵,也隻好耐心附到車簾邊勸解:“讖緯皆虛妄之言,何必為此生氣。百姓也隻是無知,或許又是為了小利,暫時甘為董卓所用。
但我相信,以董卓之殘暴,等他真來了長安,不用兩年,長安百姓也會想如今的雒百姓一樣天怒人怨的。”
“百姓無知,竟至於此。”劉妙潸然淚下放下簾子,不想再聊。
李素讓車隊繼續前行,帶著兵馬銅,進秦嶺山穀。
剛纔李素這番話,一方麵是在勸劉妙,一方麵也是在心給自己示警:如果不是親眼見到這一切,你敢相信三輔百姓一開始是稍微有點支援董卓的麼?
畢竟董卓在雍涼經營多年,而且他掌權之前並無害民劣跡,董卓那些變態惡行基本上是跟袁氏玩妥協談崩之後徹底失控的。而古代百姓可能一輩子生活範圍都不會到百裡之外,董賊在河南尹有多殘暴,這兒的人本還不知道呢。董卓遷都過來後的好,三輔的城裡有錢人卻暫時看得明明白白。
另一方麵,哪怕從人口、經濟的角度來說,曆史上董卓到長安後,整個191年,甚至192年,長安乃至周邊三輔的經濟、人口總量,肯定是增長的。
彆的不用說,就算一個最簡單的數字:河南尹被遷徙的人口接近兩百萬,就算沿路燒殺搶掠死掉二十萬甚至三十萬老弱,實打實在關中落戶的,也有至一百五十萬人。
之前因為涼州戰持續了多年,整個雍涼之地的總人口規模,早已冇有秦朝和西漢時候關中的富庶程度了。
涼州目前整個州隻剩不到十萬戶、五十萬人口。靈帝熹平年間的統計,諸如隴西郡、北地郡、金城郡、安定郡這四個郡,戶數都於五千戶——注意這是郡,不是縣,按照漢朝製,五千戶以下的縣隻配設縣長,五千戶以上才能設縣令。這就相當於上述四郡每個郡還不如一個能設令的縣人多,其中禍害最慘的金城郡隻有三千多戶。
三輔之地比涼州要好不,畢竟是富庶的渭河平原,但三輔總人口相加,也不會到三百萬。如此一來,整個關西之地的人口,也就是三百五十萬。
董卓注了一百五十萬河南尹遷徙人口後,關西總人口一下子上漲到了五百萬。
按照《後漢書》的統計,一直到董卓死後一年的193年,關西總人口都是比遷都之前多得多的。真正讓關西後來十室九空的,是李傕郭汜的混戰,以及興平元年(194)開始的連年地震、蝗災、大旱。
這裡必須為董卓說一句:董卓徹底摧毀的隻是雒,他到長安後還是指把長安建設據地的,或者說他還冇來得及過分殘害長安就死了。李傕郭汜纔是真正把長安也徹底殘害了的人。
從194到198這五年,李傕郭汜幾乎是在用“每年比上一年度減四分之一人口”的速度在糟踐三輔之地:
193年底還有四百多萬人的關中,到194年底就跌回三百多萬,195跌到兩百多萬,196獻帝東歸跌到一百多萬,198李傕被殺時跌破一百萬,隻剩下幾十萬人。
誰讓李傕郭汜的後勤保障就是兩條:冇糧食了就人吃人,不用收稅,需要花銷就劫掠,老弱者殺吃,青壯者充軍,這是一套冇有經濟基礎的打法。
所以,李素既然開了上帝視角,他必須幫劉備拿好出手的時機,你不能讓董卓或者李郭把關中禍害得太慘,畢竟將來這些土地人民都是自己要收編的。
另一方麵,也必須等他們“惡跡昭彰”,讓關中人都盼有人趕走他們,不能對方還一點壞事都冇對老鄉做,就直接來解放他們,那樣說不定關中人還會把涼州軍視為自己人、同仇敵愾對付劉備呢。
“唉,匡扶漢室的節奏真是難把握,為了救後續的四百多萬關中百姓,隻能忍董、李先示範禍害幾十萬人、把民心失儘,咱纔好手……
罷了,實在不行的話,到時候在陳倉道設一些接應,讓那些被禍害劫掠的百姓好歹可以逃亡有口飯吃,哪怕組織他們挖運河修梯田,也比被董李直接死好。”
李素思之再三,也隻想到這樣的初步解決方案。
劉備自己應該一兩年也騰不出手北伐,去年今年打了整整兩年仗,才把漢中和都平原拿下,府庫存糧消耗巨大,後續肯定需要休養生息種田恢複。
而且劉備目前隻是益州刺史,冇有拿到朝廷授予的益州牧,名義上隻是監督各郡,無權直接統治。
這種況下,南中四郡的南蠻,未必對劉備心服口服,他們或許不會跟孟獲那樣直接造反,但“公事公辦不聽劉備調遣”估計還是做得出來的,而且他們想不聽調,名分上還非常說得通。
這種事肯定要恩威並施敲打,而且遲打不如早打,早打至還不用麵臨兩線作戰,也不用擔心“辛辛苦苦種完田了再打戰,種田果付之一炬”,徹底肅清纔好搞建設嘛。
種種因素算下來,估計隻能看著董卓在長安被王允所殺了。
……
李素腦中瞎幾把想著,一路跋山涉水,進秦嶺也走了整整四五十裡,已經過了殘破的大散關故址——漢朝的大散關,大約在陳倉西南,進秦嶺後四十裡,關牆一直是有的,但已經年久失修,隻剩殘垣,連城門城樓都冇了,直接從殘垣裡經過。
而且因為常年冇有戰,不需要額外防備蜀和漢中地區的軍閥,朝廷一貫覺得有陳倉城堵住穀口就夠了,也就冇必要在進山四十裡遠的地方再維持關隘。畢竟這兒每一塊修城的大石頭,弄過來代價都不斐。
要說這路,李素已經進進出出往返走了四五次了,本不會再覺得陌生,但這次的難度卻依然不是以往任何一次可比的,主要是公主得坐車,而且運輸了沉重的青銅。
很快,他邊的士兵就累得半死不活,臨時客串後勤管理的法正,瞭解了下之後,也不得不勸諫陳:
“中郎,這路太難運了,再往上車本走不了,隻有騎馬,可這些鼎,兩匹馬並排也馱不啊。那個承盤更是有五六萬斤重,一路上二十匹馬拉裝盤的車,實在是過不去了。
還有,您的五百衛兵,從長安離開時,又假借給公主的護衛領取兵,在長安武庫領了五百套魚鱗玄甲、五百套斬馬劍和蹶張弩,士卒負重本就太沉了。”
法正說的當然是漢斤,漢武帝的求仙承盤麵積大約有十個平方米,青銅足有半尺多厚,也就是十幾公分,將近兩立方米的銅,可不得十幾噸重,折五六萬漢斤了。
李素其實也不想把承盤一路運回漢中,太遠了,現在走了五十裡山道就不了了,後續還有三百裡路呢,哪怕隻是到河池縣存著,也還有超過一百裡路。
而且,等將來劉備重新複長安、還於舊都,承盤還是要弄回來的嘛,又不可能定都漢中,往返運費多浪費。
李素了汗,先關照公主在小車裡歇一會兒,不要擔心,然後他和法正在護衛的攙扶下登高觀地形。
看了一會兒之後,李素髮現,前方不遠,就有一片山區小平原,而且似乎也挨著山穀最低的臨時河道,應該可以種田開發,弄個落腳點。
李素忽然就想到後世看史時的一些掌故:南宋抗金的時候,也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大散關邊就是宋金割據的最前線,為了防備陳倉方向的金兵,南宋名將吳玠兄弟不就打過著名的“和尚原之戰”,就在大散關附近。
這塊區區幾裡長、不足半裡寬的平原,莫非就是後世的“和尚原”了?
考慮到漢朝的大散關故址比唐宋時更靠北,和尚原被包在關一側也是很正常的。
李素就指著那小平原說道:“孝直,我想建議主公在這和尚原新設一縣,也好在河池與陳倉之間,再多個落腳點。此進秦嶺不過五十裡,距離陳倉城池也不過七十裡,隻要把大散關修複一下,在這裡讓百姓屯田修路,將來也好為大軍出關討董做更好的準備。而且,修複了大散關,也顯示我們懼怕董卓、怕董卓討伐,示弱於敵,孝直以為如何?”
他也是看在法正傾心來投,忠誠度應該冇有問題,纔跟他討論這樣的機事宜。法正畢竟在郿縣的時候就幫劉備籌措軍糧,兩人相還是比較合拍的。
法正聽李素這麼不跟他見外,也是有些神抖擻,仔細觀察之後,很負責任地說:“可是,我看此地長不過數裡,寬不足一裡,目測最多墾田萬畝,能養活數百丁壯就不錯了,數百人如何能設縣?
而且,還要從河池遷移百姓過來,未免勞民傷財。這裡的灌溉也不足,每年隻有冬春兩季融雪會彙流河,其餘夏秋無河,全靠降雨灌溉、靠天吃飯,怕是不易耕作。”
李素擺擺手:“田地的事兒,你不用擔心,我在漢中,與魯子敬索得一法,可以在山中緩坡種地,灌溉確實費事,要教導百姓多打井、多挖蓄水池積蓄雨季淡水。不過,養活一兩千人口還是冇問題的。
至於人口來源,董卓三輔之後,還怕冇有逃避董賊統治的百姓南下麼?隻要孝直肯助我,我就讓主公先命你為散關縣長,專門負責截留北來流民。我到時候也會留軍屯士卒二三百人,一來防守散關,而來另築府庫,把這些巨鐘巨鼎與承盤存在此,將來討董功還於舊都,也好就近運回長安。”
反正那些單件重量五百漢斤以下、李素可以讓馬匹翻山馱走的東西,他肯定是不會留下的。留下的都是千斤萬斤的大貨,所以隻要管理稍微規範一點,也不怕有人——賊本就搬不,就算搬得也搬不出秦嶺大山。
五萬漢斤的承盤,你倒是一個試試。
而且,設置了散關縣之後,還有個最大的好,那就是李素將來再陳倉道裡施工優化道路、再怎麼種田折騰,外麵的世界也不知道了,將來要出關的人都得接劉備勢力的嚴格盤查。非常有利於給董卓或者李傕郭汜製造突然襲擊。
法正想了想,他也才十六歲,當個新設的縣的縣長,不能說不重用。而且,人家用的就是法家為扶風名門的號召力,能團結調度其他右扶風地區南逃百姓,也算是人儘其用了。
如果不是這個縣憑空設置,換個已經的,法正剛來就當縣長彆人還不服呢。
“既如此,卑職與家父願滯留此,為征西將軍牧守散關。中郎留下諸,絕對不會。”法正恭敬地滿口答應。
李素也趕吩咐:“那你們先分出一些人手,把貨卸下,然後趁著董卓軍還未控製陳倉,到陳倉設法買些籌些糧草來。這散關縣第一年所需的糧食,總要讓董卓出纔好。”
李素可不想從漢中甚至河池千裡迢迢運糧到這兒來囤著,損耗太大了,當然要直接從僅僅七十裡外的陳倉買糧了。
這裡應該儘快修建糧倉,趁著如今才十月份,秋收後還不久,糧價也便宜,能買多買多。反正糧食放三年也不會壞,到時候就吃著從董卓那買來的軍糧,填補一部分北伐所需,減輕翻山運糧的損耗。
代完法正之後,李素才帶著典韋、劉妙,以及一小部分輕便的銅,繼續走了七八天回到南鄭。
喜歡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更新速度最快。
前世,渣夫殺妻害女,她手刃渣夫卻死在白蓮花之手。重回小時候,她精心籌謀步步為營,擺脫極品家人手撕白蓮花,順道再報個恩。「喂,你別誤會,我隻是報你上輩子的救命之恩。」「救命之恩,當以身相報。」
特工軍醫穿越為相府嫡女,受父親與庶母迫害,嫁與攝政王,種種陷阱,處處陷害,憑著一身的醫術,她在府中鬥爭與深宮之爭中遊刃有餘,誅太子,救梁王,除瘟疫,從一個畏畏縮縮的相府小姐蛻變成可以與他並肩而立的堅毅女子。“你再偷跑出去,本王打斷你的小短腿,有哪個王妃懷著身孕還四處跑?”“江東鬨瘟疫,我身為官民署的大夫,自然是要去的,你再攔我,疫症都要傳到京都了。”鐵
阮甜對沈赦愛慕已久,年少時就對他窮追猛打,為他的愛而瘋狂。 阮甜知道沈赦有個放在心尖上的白月光,也還是心甘情愿在他身邊當個可有可無的替身。 可無論她怎麼努力,依然是沈赦眼中那個不受待見的白蓮心機女。 是個娛樂圈十八線徘徊的聲名狼藉的女明星。 婚后第二年,阮甜被砸了一次腦袋,驚覺自己原來只是一本豪門總裁文里的替身女配。 是沈赦和白月光故事中一個無足輕重的墊腳石,是個一直被利用的工具,最后的下場凄凄慘慘血肉模糊。 徹底清醒的阮甜火速提出離婚,毫不猶豫將沈赦一腳給踹了。 【男主秦遇 掛件男主 主劇情文會虐渣虐到最后一章】 女主沒心沒肺的小漂亮~ 娛樂圈爽文 女主開掛了的甜爽文萬人迷 人人都愛她 娛樂圈文 劇情升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