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38章 劉君朗死戰綿竹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38章 劉君朗死戰綿竹

兩天後,綿竹以北、與涪縣之間的平原上,三萬漢軍與九萬劉焉軍,浩浩列開陣勢,非常默契地準備來一場堂堂正正的對戰。

可惜李素不在這兒,不然,他肯定會驚訝地慨:此戰場的選址,居然跟原本曆史上七十三年後諸葛瞻麵對鄧艾的最後一戰,位置一一樣。

隻能說,綿竹平原上適合大軍展開的戰場,就這麼一,所以知兵者都不約而同會這麼選吧。

如果李素在這兒,那他肯定也會對諸葛瞻那頗需商榷的“出城決戰”策略的苦衷,另有一番認識吧。

諸葛瞻的困境,與此刻的劉焉,是何其相似?

後世很多人都吐槽:諸葛瞻不知兵,既然冇能把鄧艾堵在江油,那就退回綿竹死守好了,何必跟鄧艾野戰?不是應該鄧艾比他更急切求戰麼?

冇看見綿竹之戰時第一陣,魏軍因為進攻不利,鄧艾都急得揚言“如再不勝,即斬鄧忠、師纂問罪”了,如此催功大破蜀軍,可見鄧艾纔是應該著急的一方嘛!

這種說法不能說冇有道理,但毫無疑問是幫鄧艾開了上帝視角、掃掉了戰爭迷霧——鄧艾急,是因為他不知道蜀儒早就盼著九品中正製,盼著魏國把他們從諸葛式的依法治國中解放出來了,要是知道蜀地民心士氣那麼差他就不用急了。

而諸葛瞻比鄧艾更知道蜀國部的矛盾,他知道除了自己還肯死戰到底,其他本地人都不可靠——就算死守綿竹堵住,鄧艾也不會就地等死,肯定會垂死一搏迂迴繞路、想辦法因糧於敵。到時候往周邊各縣轉一圈,說不定就有千千萬萬個江油馬邈一樣的投降派滾雪球滾起來了。所以隻能寄希於速戰速決撲滅鄧艾。

Advertisement

這一點民心向背,從後來譙周勸說劉禪不能去南中的說辭裡現得明明白白:“陛下還想去南中?陛下以為等鄧艾追上來後,陛下邊護駕的小兵小吏還會心向著陛下嗎?”

而今天劉焉心中的想法,似乎也是如此:他知道再等下去,投降派隻會越來越多,部隊會越逃越,不打不行了。

無非鄧艾手上拿著的是九品中正製的餌,而劉備拿著的是漢帝的聖旨,這是順逆的區彆。

天道迴。

……

“翼德,為兄今日就先看你表現了。”

兩陣對圓,戰鼓震天,劉備親自騎在高頭大馬上瞭觀察對麵,冇有看到敵軍有什麼名臣猛將,便吩咐張飛指揮正麵主力,準備推進。

“大哥放心,今日俺定要擒那劉焉老兒!”

張飛虎吼應諾,手仗蛇矛一揮,指揮中軍上前。

今日的漢軍三萬主力,構大約是騎兵一萬、步兵兩萬,騎兵依然由長水校尉趙雲總領,剩餘主力歸張飛。

這兩萬步兵裡麵,因為丹係(包括九江兵)被關羽帶去東線戰場了,所以構上大約是一萬幽州步兵、三千河東兵、兩千京師北軍(包括八百陷陣營)、五千板楯蠻和青羌兵。

幽州步兵作為中軍主力,板楯蠻和青羌兵為先鋒,陷陣營則作為戰略預備隊。

“裨將軍張飛在此!劉焉老兒速速派賊將出來死!誰敢與我一戰!”來到陣前後,張飛明知敵軍不太可能派人出來單挑,但他還是要吼幾嗓子。

這種堂堂正正的列陣而戰,能打擊一下敵軍士氣就多打擊一下敵軍士氣。

除了張飛的單挑挑戰之外,劉備軍也冇讓罵陣手繼續拿聖旨、朝廷欽差說事兒,連原左中郎將、現步兵校尉吳匡都第一次親自到陣前表明份喊話。

Advertisement

吳匡甚至還公然在陣前譴責劉焉把他侄兒強行聘為劉瑁的未婚妻,說吳家斷然不會跟逆賊結親,要是吳氏已經被劉瑁玷汙過,那他吳匡寧可大義滅親死侄也不讓以劉焉家親戚的份活在世上!

這番公然辱罵,對劉焉軍的士氣產生了極為重大的打擊。因為劉焉邊好多高都是知道吳懿、吳氏兄妹曾經是多麼劉焉重,劉焉跟吳懿的亡父曾經有多深厚的

現在吳懿亡父的兄長跑出來親自當麵大罵斷,這得證明劉焉眾叛親離到什麼程度了?

而且關鍵吳家人也是從京城跟著劉焉來的,在東州係勢力裡也頗有關係,所以此舉搖的就不僅僅是益州兵的士氣,連東州兵士氣都被打擊了。

劉焉頓時氣不打一來:“吳匡匹夫!我自與令弟好,乾汝屁事!要你這廝為亡弟代言!全軍衝鋒!速速衝鋒!先殺張飛,再斬吳匡!”

說罷,劉焉還強行勒了兩三個軍中以勇猛著稱的龍套將校,讓他們出戰張飛,挫敗漢軍銳氣,違令者斬!

如此嚴令之下,倒也有幾個不太有見識、不知道張飛威名的年輕將校自恃勇武,強行應戰單挑,或繞過張飛直奔吳匡而去。

“來得好!”張飛大喜,槍應戰,他冇想到吳匡這一頓罵還罵得敵軍不得不應下單挑,實在是太爽了。

“喝啊!”張飛馬一合,一聲暴吼,直接把敵將挑在蛇矛的叉刃之上,叉刃背而出後,張飛把矛桿擰轉九十度。

就像鑰匙進鎖孔後轉小半圈,以免鑰匙後拔時從鎖孔裡再掉出來。這樣纔好把敵淩空掄起,像大旗一樣甩上兩下,再把蛇矛叉刃轉回鎖孔角度,把甩飛出去。

甩飛之後,張飛纔像是想起了一個問題,轉向第二個對手:“剛纔來將何人!你連他的名一併通了吧!唉,對不住了,你說太慢了,算了不問了。”

Advertisement

隻能怪張飛記憶還在大腦語言中樞之前,他雖然想起問第二個敵將那兩人啥,但手臂已經極而流地又捅出去了,結果就是冇來得及聽對方開口又秒了。

第三名龍套敵將倒是一開始就智商比較高,選擇了直奔出陣喊話的吳匡而去。吳匡看起來已經四五十歲年紀,應該武藝低微,比張飛好對付多了。

吳匡邊倒是站著一個護衛,但那護衛看起來鎧甲就不華麗,穿的是普通曲軍侯以下級彆基層軍的劄甲而非鱗甲,連頭盔都是一團鑄鐵,冇有盔頂尖刺和盔纓,也就不必在意。

可惜,衝到離吳匡還有十幾步時,那個盔甲樸素的護衛軍就迎了上來,勢大力沉乾淨利落戰了五六個會合,那劉焉軍龍套戰將就被一槍刺死。

隻能怪他欺負高順鎧甲冇有裝飾,以為高順是魚腩,自然要付出代價。

隨著劉焉軍三個武將被斬,雙方的步軍主力也已經衝到了一即發的距離。

劉焉軍因為沉不住氣,在更主衝鋒的狀態下,臨陣三矢方麵自然也要吃點虧。步弓手隻能在衝陣過程中,有一到兩的拋放箭機會,而弩則是完全冇條件使用的。

相比之下,漢軍士卒人人都是久經戰火,麵對敵軍蜂擁而上並冇有失,也冇有因為三萬打九萬而害怕。弩陣的三波箭雨,也都是嚴格按照節奏釋放,絕對冇有因為張提前放箭,而在有效程之外就浪費的況。

劉備軍弓弩一貫不,吳匡離京時有帶來過兩千張蹶張強弩,今天全部被排到了軍陣的第一線,而且是放完三後就可以井然有序從陣列的甬道空隙之間後退的,一切井然有序。

“嗡——”一陣拖著長音迴響的弩弦震盪,整齊劃一,數千支強弩勁箭以低平的彈道平而出。

Advertisement

的最大好,就是可以實現線殺傷而非點殺傷。拋箭矢一旦在落點冇有敵人,那就白了,而平箭矢就算冇有中第一排的敵人,隻要後續彈道軌跡上還有彆的敵人,一樣不會浪費。但這種法如果冇有力量足夠強勁的強弩,是很難實現的。

“噗嗤——噗嗤——”鋒鏑與淒厲慘嗥之聲織,居然每一都有數百人中箭,劉焉軍還冇衝到麵前,幾波強弩下來已經有累計兩千人中箭倒地!

衝鋒的勢頭頓時衰減,一開始盲從衝、不經過大腦的氣之勇,也冷卻了下來。

而人一旦從無意識狂熱中冷卻,恐懼很快就會隨之而來。

漢軍卻有條不紊地完最後一波箭雨後,趁著敵軍距離前排還有二三十步,也發起了反衝,不能在衝擊力上落於下風。

如此一來,劉焉軍從兩百多步外就開始助跑,到了最後相撞的那一刻,居然衝擊力和速度優勢還不如剛剛助跑的漢軍。

“快!快投後軍!前軍好不容易衝上去的!纏住劉備!左右兩翼繼續展開!”劉焉坐在放了墊的指揮戰車上,見狀連忙親自指揮投預備隊。

畢竟劉備有良得多的弩陣,有京師武庫帶出來的好裝備,劉焉軍每一次要與敵人進搏,都要付出不小代價。

打先鋒的東州兵到地兩千餘人,才換來這個全麵混戰的局麵,當然不能讓前軍潰敗了,得立刻增兵維持住士氣。

劉焉軍兵多,最大的優勢就是黏住正麵之後兩翼可以展開得更遠,如果最終能對漢軍實現三麪包夾,那就還有得打。

可惜,劉備並不會給他們這樣的機會。

張飛如同一塊中流砥柱,狠狠扛住正麵巋然不的同時,劉備坐鎮後軍居高觀,看到了劉焉的預備隊向後,立刻就吩咐趙雲出擊,把劉焉軍兩翼迂迴的部隊從薄弱切斷。

冇有騎兵,還想繞後?就算人多又如何!

劉焉中軍是龐羲督戰,帶的是東州兵主力。左右兩翼分彆是剛剛提拔起來的鄭度和黃權督戰,帶的兵也是益州兵。這些人本就冇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要倉促之間確保戰到位,難度可想而知。

劉焉也是知道益州兵相對不能打仗,所以不敢讓他們衝中軍正麵,唯恐一開始就被嚴陣以待的漢軍弩陣崩潰,那樣的話一旦返逃跑,會把後軍也帶

連之前好不容易用損兵折將喂出來喂得剛剛有點知兵的王累,都在武被趙雲俘虜了。劉焉實在是無人可用,就好比打《三國誌14》的時候讓一堆統率值五六十的傢夥抗張飛趙雲。(遊戲裡黃權統率七十幾,但剛二十歲出頭的黃權顯然還冇到這個水平)

黃權和鄭度在迂迴的過程中,很快出現了節,反而被趙雲切斷。這些益州兵的戰鬥意誌本來就不行,完全是因為之前覺得“我軍人多勢眾,跟著劉焉混可以站在人多一方狐假虎威”的心態,才勉強跟著劉焉混的。

這樣的部隊,一旦發現“人多的一方也不一定安全”,這時候朝廷聖旨的力就徹底發揮出來了。

好幾營的益州兵,在被趙雲切斷了與黃權、鄭度旗陣的聯絡後,僅僅抵抗了不到半炷香的工夫,就紛紛倒戈投降了。

“我們投降!彆殺了!我們都是被劉焉強征伍的!”

稀裡嘩啦一陣,趙雲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有上萬人的益州新兵直接投了,這些人被征募當兵也不到半年,完全談不上節和素養,就是從農民裡強行拉來的。

趙雲本人在左翼指揮,右翼給麾下將領,所以趙雲直接麵對的是黃權,他一看敵軍士氣如此低落,已經有兩逃散倒戈了,他也不再留手,直接集中力量對著黃權的旗陣衝去。

黃權帶領的部隊還有兩萬人,但已經散得太開,縱深不足,趙雲孤注一擲,本無人阻擋,趙雲看黃權是文模樣,雖然套著鎧甲,但武僅僅是一柄佩劍,趙雲也不為已甚,憑著銀槍的長度優勢,直接乾淨利落一槍桿拍暈綁了。

隨著黃權的大旗倒下,劉焉軍左翼徹底垮了下去,猶如土崩瓦解,冇頭蒼蠅。

張飛在中軍觀察到左翼的大勝,酣戰大呼:“子龍得手了!全軍上!高順,是你表現的時候了,派出陷陣營,直搗東州兵主將龐羲旗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