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

釣魚山位於釣魚城正南麵中段的位置,是全城的製高點,但麵積隻占全城的兩,是一塊東西長三裡、南北寬兩裡的小山頭。

而且釣魚城的農田區,原本是佈置在城最西側、瀕臨嘉陵江的懸崖臺地上,所以一旦劉璝退到了釣魚山上,就意味著守軍徹底失去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區,冇有了任何補給造能力。

山頭上的城牆、工事也談不上堅固,純粹就是因為山太高太陡,所以天然就很險要——山頭比旁邊的平原臺地要高出兩百米。

可以想象,在東西兩側各五六百米長的山坡上,垂直海拔要拔高兩百米,那幾乎是全程三十度的陡坡了。稍微沿著山道設置陷坑鹿角、尖樁柵欄,就能噁心你很久。

不過這些工事也就隻是麻煩,並非無解。李素正好演練一下配重式投石車層層推進的攻城拔寨戰,讓部隊更好地磨合一下,儘量用人命,多用械,徹底拔掉最後的釘子。

配重投石車發明至今,也快小半年了,無論在劍門關還是在釣魚城,之前都是扮演擾的角,冇有決定地攻下過什麼城關。現在臨門一腳了,自然要好整以暇鍛鍊部隊。

而且趁著這個時間,李素也提前向劉備報捷,讓後續主力大軍儘快南下集結,為這兒戰役徹底結束後、進一步蜂擁殺江州、再逆流而上取都平原做準備。

劉備的主力部隊都是北方人,除了新收服的板楯蠻之外,其他大部分部隊都是怕熱、怕亞熱帶疾病和瘴氣的。所以六月、七月這兩個月,一直宅在漢中也不敢有什麼大的舉

哪怕之前不得已被派來跟徐晃換防的替補部隊,到了地方之後,熱病、瘴氣病還是不的。臨時非戰鬥減員都幾百幾百的增加。

Advertisement

幸虧李素堅持讓所有人不能喝生水、不能隨地排泄,用軍令來嚴格約束衛生條件,才確保八以上熱病和水土不服者都能挽救回來,不至於永久喪失戰鬥力或者病死。

而要徹底適應南方的氣候,對於那些幽州部隊而言,冇個兩三年的緩衝期是不可能的。計謀和當時的醫學對這個問題都無解,這是自然法則。

等李素的預報捷信送到南鄭,差不多該是八月中旬,躲開了郡最炎熱的酷暑。劉備整頓好援軍水路行軍到江州,差不多也是八月底九月初了,正好利用秋高氣爽再擴張一波地盤。大部隊要是來得太早,也會導致南線戰場軍糧消耗過快,從漢中過來轉運不及所以兵也不是任何時候都越多越好,得用得著了再調。

一切都如計劃一般進行,八月二十二日,趙雲率領近萬人的幽州騎兵、烏桓突騎主力,率先趕到了釣魚城戰場。

因為益州的地形問題,趙雲的騎兵自從川就冇打過幾場像樣仗,上一次大放異彩,還是去年年初敵出平關後圍殲的那幾場戰役,後來就整整歇了十五六個月,一直吃乾飯、訓練、維持治安。

現在,總算要突破山區,沿著長江進都平原了,可以一馬平川野戰分割敵軍發揮一下。

趙雲趕到後第三天,八月二十五,劉璝部最後的死抵抗分子,正式被徹底殲滅,釣魚山上的營寨城壘據點全部肅清,釣魚城戰役正式結束。

累計算下來,整個戰役期間周泰徐晃共計俘虜了六千人,其中四千多是益州本地兵,東州兵隻有不到兩千。

守軍總人數三波加起來應該是九千多,也就是說有三千人死了。經過清點,防守方戰死和傷缺醫藥的,隻占了四左右。

Advertisement

還有六也是因為炎熱導致的周邊疾病、瘴氣病、缺乏柴火僥倖生食導致的腸胃傳染病,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東州兵患這種病,誰讓東州兵也是雍涼流亡過來的北方人呢,水土不服肯定比本地人高無數倍。

這些都跟李素收買給劉瑁下毒沒關係,劉瑁隻是吃魚生拉肚子拉死傳染了邊的切接的幾十個人。隻能說北方人川,而且第一年就來了最熱的火爐地區,以當時的衛生條件,高強度戰爭環境下,病死一小半也正常。

彆說是戰部隊了,連李素這種那麼注意宅家防止曝曬的人,都被這地方的炎熱熱出心理影來了,以後他夏天絕對不會呆在郡,哪怕呆在都也涼爽好一些。

另外說句題外話,自從徐晃的部隊在圍城時被熱病瘴氣困擾,李素就果斷下令允許徐晃移紮營地,從春天時的天暴曬營地,向相對蔭涼的區域轉移。

這一點其實是有點冒險的,因為按照兵法裡那句經典的“包原隰險阻而屯兵者,此兵家之大忌也”,盛夏移到蔭涼的地方,是容易被敵軍襲埋伏火攻的。

後世劉備的夷陵之戰,發生地區也就從郡的釣魚城、江州一帶順流而下、過長江三峽而已。那邊的氣候還不如江州這邊炎熱、緯度低呢,劉備不也是六月份最熱的時候忍不住移屯蔭涼之被燒了麼。

不過,李素當時讓徐晃移屯,還是留了後手的,他也讓甘寧、周泰另外領南方兵設伏、暗中犄角之勢。而劉瑁當時已經被之前陸路水路兩次圍城打援戰打出心理影了,他又冇有陸遜的智商。

所以始終覺得“徐晃移屯蔭涼肯定有詐”,死守不出冇有任何火攻嘗試,也就導致這些計謀攻防曲折徹底在跟空氣鬥智鬥勇,冇有任何明麵表現,也不足為後世史書道了。

Advertisement

整個釣魚城戰役,進攻方的累計死亡也有兩千多人,戰死倒是隻有一千餘人,剩下也是病死。從換比來說,劉備軍代價不高,但糧草消耗非常可怕。

畢竟那麼多部隊那麼持久的圍城,前線就吃掉了近二十萬石軍糧,再算上八百裡水路轉運、中間三四次險灘要重新裝卸陸運中轉,為了一個釣魚城,至消耗了漢中政權三四十萬石的存糧,按糧價折算錢的話,也有一點五個億了,要是擱兩年前都能直接買多了。這是典型的浪費糧食節約人命。

戰役結束後幾天,八月二十六和二十八日,關羽和張飛也趕到了前線。各軍依次通過釣魚城附近的嘉陵江缺口,突破渝北的層層群山,於九月初一抵達了江州城下。

劉備軍集結了三萬主力部隊,包括一萬騎兵,一萬北方步兵和一萬新附的俘虜改編部隊、板楯蠻兵。

劉備軍川的時候,總兵力就隻有三萬人,所以此戰已經調了三分之二的川嫡係人馬過來作戰,隻留了一萬心腹老兵留守北方各隘口、據險預警,畢竟漢中地盤那麼大,也不好一點防守力量都不放。

……

江州城的守將,主要有武將楊懷、泠苞、李異,文張肅。

之前還有高沛和趙韙,但高沛增援釣魚城被甘寧殺了,趙韙也被抓,最後再次當應投降,所以江州的守軍著實是人才凋零。雖然還有近萬人馬,可人心渙散士氣極為低落。

漢軍主力三萬人,團團把江州城圍住之後。次日一早,李素就讓趙雲在城西北開闊擺開陣勢,嚴整隊伍、大展旌旗、以壯軍威,便於李素派人招降瓦解敵方軍心。

反正趙雲的騎兵部隊,得再稍微等等、進都平原纔有用武之地,現在還是不能拿來攻城,就先噹噹儀仗隊嚇嚇人。

Advertisement

城頭的楊懷、張肅,見了下麵整整齊齊一萬騎兵,兵刃雪亮甲冑鮮明,也是震驚失。南方的郡守將本冇見過那麼多幽州騎兵。

何況趙雲還按自己的理解,特地把白馬挑出來,大約兩三千匹,排在最前麵,而且前排至一千騎兵都是有鐵甲的,鐵甲白馬一無際,這也太特麼嚇人了。

“征西將軍軍容如此壯盛,釣魚城險隘都不能守,何況我江州?”張肅心中戰栗,隻是怕被同僚懷疑,不敢表現自己的膽怯。

趙雲揮槍朝著旁邊幾個人一指,而後高喊李素教給他的臺詞:“城上守軍聽著!此乃劉焉自封的偽郡太守趙韙,此前已被我軍俘虜、歸順投降了!張肅,你隻是趙韙的長史,何不早降?

這位,是原京師北軍、左中郎將吳匡的公子吳班,他也隨父投奔征西將軍,共圖平叛,其族兄吳懿,在釣魚城也已棄劉瑁投降。爾等對劉瑁的心腹程度,可能與吳懿相比?再執迷不悟,抗拒朝廷,城破之日,定斬不饒!”

一個個例證擺在眼前,城上的守軍士氣更泄:“什麼?趙太守也被抓投降了?”

“京師北軍的中郎將,也特地來為劉備證明他手上聖旨的真實?我們真是在背叛朝廷跟朝廷的大軍作戰麼?”

李素趁著機會,繼續讓趙雲率領一些罵陣手喊話:“城上守軍聽著!劉瑁並非在釣魚城作戰時被擊斃,他是吃魚生下痢拉死的!三十多歲年紀就那麼虛,彆人吃魚生拉不死他卻死了,這是天譴!”

“古有魏豹聽許負相薄姬而叛漢,結果死而薄姬為高祖所得。後有劉歆聞劉秀當為天子而改名,遂為王莽所殺。妄信讖緯而強應天命之賊,唯有自取滅亡、為天下笑!

知道劉瑁為什麼這點小病就暴斃麼?因為他妄信吳氏貴不可言,妄圖強應天命,故而小恙暴斃!這是老天爺看不得他活著打完這仗回家親!你們還要跟著這個天譴之人送死嗎!到時候可就不但是白死,還要死得徒留汙辱之名、為後世恥笑!”

喜歡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更新速度最快。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