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碼頭買魚,可真是太便宜了!
薑沅蔓在碼頭溜達了一圈兒,耳朵裏聽了一圈兒的價格,像是鮁魚刀魚這種的,也就兩三個大錢兒一斤,還得是品相好的,個頭大且勻溜的。像是鮟鱇這種的,個頭再大也不值錢,一筐能給五個大錢是價兒高的。
再有鷹爪蝦,個頭小的幹脆賣不上價,個頭大些的,一筐還能賣十個大錢兒。至於爬蝦個頭小的螃蟹都屬於沒人要的,滿碼頭的蹦也沒人管。
薑沅蔓心不已。是吃海鮮的,隻是限於地理位置,山前村要到海邊來太遠了,還真就沒怎麽吃過海貨。如今這邊又賣的這麽便宜。
別的不說,整兩筐蝦回去曬了蝦米也好啊!還有那不值錢的鮟鱇,其實沒什麽刺,也鮮,那肝兒和魚籽燉出來就更香了!
今兒王家小舅領著兩個表哥出去的漁獲好,薑沅蔓略算了算,應該能賣上七百個大錢兒,不過也別就因此覺得漁民的日子好過,還有漁稅呢!
朝廷收的稅不算高,但是到了百姓給地方的時候,就很高了。
今兒沒帶錢,薑沅蔓啥也沒買,也沒在姥姥家吃晌午飯,就揣著表姐給的海蠣子回家了。這邊剛走,小院子裏王老太的臉啪嗒一下子掉了下來。
正好飯做好了,小舅娘燉了薑沅蔓帶來的野兔,一家子都許久沒見葷腥了,一上桌都吃的香甜,王老太冷哼了一聲,“吃著孩子帶來的東西,倒是香甜!”
“娘,怎的了?”大舅今兒為了這頓,還特意和小舅一人倒了一杯酒,“我還說問問呢,怎麽也不留滿滿在家吃頓飯。”
“你問問你的好媳婦去!”王老太耷拉著臉,沒有一笑意,嚇得幾個孩子都不敢繼續筷,“滿滿長這麽大,就五歲那年來了一次。今兒好不容易來了,孩子之間,親香親香怎麽了?”
“娘,那不是大郎已經說了親了——”
“說親了表哥表妹之間就不能說句話了?你打量你是有萬貫家財不,你養的兒子是個小娘就看得上?別說你沒給你兒子一個好家世好樣貌,就是你都給了,就衝著你這樣的婆母,我也不我的外孫兒到你跟前那磋磨!”
薑沅蔓的確是因為大舅娘的態度才趕走的,要說大舅娘對不好或是給臉瞧了,那倒也不是。隻是兩個表哥一旦湊近薑沅蔓想要和說說話,大舅娘就總有這樣那樣的事吩咐兩個表哥去做。
心思淺顯的薑沅蔓滿心無奈,如今才九歲,就沒有別的想法,再說了就是將來及笄了要嫁人,那也得找個俊朗的,王家的這兩個表哥,還真就不咋俊朗。
眼見著大舅娘嚴防死守的,薑沅蔓決定還是不留在這礙眼了,也沒表現出來,隻和王老太說要走山路,不敢走的太晚,王老太也沒多留,給收拾了一包幹貨背走了。
不知道王老太憋著要罵人呢。
一路沿著山又回去,薑沅蔓還琢磨呢,姥姥家的日子瞧著不如自家過的好,這還是有地有船的,當朝並沒有海,所以漁民出海捕魚的漁獲都不,隻是相對應的,漁稅要比田稅高些。
還是那句話,朝廷鷹規定的漁稅高一,下麵的地方們收取的,高出三都是這地方有良心。
山前村隸屬於安興縣,礁石村隸屬於北馬縣,薑沅蔓還記得五歲那年隨爹娘去姥姥家的時候,大人說話在一旁聽,姥姥就曾說過老爺收的漁稅越來越重,也不知道這幾年那邊的老爺換人了沒。
這麽一想,又想到了自家,安興縣今年換了,眼瞅著要收夏稅了,也不知道這位老爺是個什麽章程。
大夏朝的田稅分夏秋兩季征收,六月征收的夏稅,像小麥這種的,就是夏季征收。秋季則多是米類。像山前村這邊,薑沅蔓記事起,隻有一年是夏季沒有收麥子,而是等了秋季收黍的。
這就要說到一個農民一年究竟要多的稅了,朝廷的規定是,田稅不按人頭收,按照你有多的地來收。土地按照地力劃分上中下三等,按照地域和地力規定繳納的數量。像是老薑家此前的中等田,每畝地收取小麥三升。
如今一畝地的收一般在一石多些,聽著收取三升不算多,但是還有丁稅呢,這個是按照人頭來收的,男子二十歲至六十歲為丁,每年要丁稅,往年都是隨著夏稅一塊兒的。
又有一個戶稅,每一戶每年要二百五十六文的戶稅。
這些是朝廷明文規定的農戶要的稅,還有徭役呢,像是今年,這位老爺征役的抵役銀是十兩銀,對於純靠種地吃飯的小老百姓來說,是幾乎不可能拿得出來的一筆錢。
家裏小叔是念書的嘛,他科舉又不是隻考四書五經,律法算之類的都要學,薑沅蔓就聽小叔說過朝廷規定的稅收有什麽,這麽一比對,前幾年的那位老爺其他的地方清廉不清廉不知道,至在對農民收稅上,算的上清廉。
“這是打哪兒回來的,不是進山了,怎麽還弄了海蠣子回來?”
薑沅蔓到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家裏隻王氏在家,見薑沅蔓回來了,便趕的端了飯出來給吃,“如今越來越有出息了,在山裏不願意回來了?”
“娘,您隻瞧著這包袱不覺得眼?”薑沅蔓也了,端著大碗吸溜一大口粥,還是黍,也就是大黃米的,稍微緩了勁兒,笑著問王氏,“您再是猜不到我今兒去哪兒了!”
包袱裏是王老太給帶回來的幹貨,多是曬的幹魚,還有海帶頭,王氏原本就覺得這包袱眼,如今再看看裏麵裝的東西,有些猜到了,卻不敢相信,“你,你去礁石村了?你這孩子,那麽遠的路,怎麽自己就去了,不是進山了?”
“你姥姥可好?”
“姥姥好著呢,朗的很,揀活那速度快的,兩個舅娘都比不上。”薑沅蔓這會兒手裏已經握了一個大饅頭了,今年小麥收了嘛,偶爾吃一頓純麥子麵的饅頭還是行的,“我今兒是進山了,從雲霧山穿過去,看見海了我就下了山,正要問是哪裏呢,就看見我大舅了。”
王氏有幾年沒回娘家了,說心裏不惦記那是假的,聽著薑沅蔓說,一時又哭又笑的,薑沅蔓就哄娘,“莫哭莫哭,趕明兒我還去呢,您不是給姥姥準備了東西,我明兒捎過去。我今兒也漲了見識了,那碼頭上的魚真便宜,明兒我買些回來,給您燉魚吃!再買筐蝦,曬些蝦米,冬天做白菜湯抓一把進去,鮮翻天靈蓋!”
“對了,我呢,得找我要錢呢!”
王氏笑著了眼角的淚,順手收拾了薑沅蔓吃完的碗筷,“今兒晌午就敲鑼喊著下晌大棗樹下說事兒,估著是夏稅的事兒,你也去了,估現在那邊兒正熱鬧呢。”
可不是正熱鬧呢,如今這會兒是一年中相對比較閑的時候,地裏的活兒沒那麽多了,這一說有事要說,幾乎是村子裏沒事幹的都來了。
大人孩子的聚堆兒,就是都小聲說話呢,站在前麵的裏正孟慶義眉頭鎖,耳朵邊嗡嗡的。
孟慶義不是山前村的,他是隔壁大柳村的,如今的基層組織,朝廷對農村的管轄,縣之下隻有裏正,村長不算。
裏正呢,《舊唐書·職誌二》有言:「百戶為裏,五裏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分為坊,郊外為村。裏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負責按比戶口,均田授田,催驅賦役,鄉鄰治安。薑九這個山前村的村長,說起來,手裏沒什麽權利。
像是前兩次老薑家買地,薑大喜薑沅蔓進山獵了野野兔,又買了提著去裏正家請人家給辦事的。去縣裏重寫田契,沒有裏正帶著,人家府的人可不搭理你。
山前村和大柳村兩個村子加起來,正好一百戶,孟慶義就負責了兩個村子,隻是平常人家裏正有威呢,不怎麽往山前村這邊來。
“咚咚咚!”
薑九爺敲了敲鑼,“好了,都閉,今兒裏正來給咱們說今年的賦稅一事,都好好的聽好了!”
孟慶義穿了一赭長袍,大熱天的戴著頂瓜皮帽,拖了長腔念道:“今夏稅收取戶稅二百五十六文,丁稅每丁四十文……”
柳玉茹為了嫁給一個好夫婿,當了十五年的模范閨秀,卻在訂婚前夕,被逼嫁給了名滿揚州的紈绔顧九思。 嫁了這麼一人,算是毀了這輩子, 尤其是嫁過去之后才知道,這人也是被逼娶的她。 柳玉茹心死如灰,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三天后,她悟了。 嫁了這樣的紈绔,還當什麼閨秀。 于是成婚第三天,這位出了名溫婉的閨秀抖著手、提著刀、用盡畢生勇氣上了青樓, 同爛醉如泥的顧九思說了一句—— 起來。 之后顧九思一生大起大落, 從落魄紈绔到官居一品,都是這女人站在他身邊, 用嬌弱又單薄的身子扶著他,同他說:“起來。” 于是哪怕他被人碎骨削肉,也要從泥濘中掙扎而起,咬牙背起她,走過這一生。 而對于柳玉茹而言,前十五年,她以為活著是為了找個好男人。 直到遇見顧九思,她才明白,一個好的男人會讓你知道,你活著,你只是為了你自己。 ——愿以此身血肉遮風擋雨,護她衣裙無塵,鬢角無霜。
出身書香門第之家,有著京城第一才女之名,最後卻落了一個被賣商人妾,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慘境地。 重生歸來,連月瑤發誓,這輩子再不讓人操控她的命運。她要走一條全新的路,哪怕佈滿荊棘也要堅持下去。只是世事無常,命運的齒輪早已轉向,一切都偏離了她的預定。
睜開眼死了兩遍,洛因幼變成了3歲人類幼崽。意外被面具將軍收養,結果……第一天,放火!第二天,打群架!第三天,眾將士跪在夜辭面前求他把熊孩子送走!
永國公府十年前走丟的嫡女薛平安,被找回來了,公府衆人站在門口相迎,心思不一。 父母懷歉但又覺得平安生疏,姊妹擔心平安搶了她的寵愛,祖母煩憂平安養成一身鄉下壞習慣,大哥害怕平安長殘無法和豫王殿下完婚…… 直到馬車停下,車簾掀開,小姑娘露出俏生生的半邊臉。 衆人:“……”好可愛! * 一開始,豫王對這個突然歸來的未婚妻,嗤之以鼻,對太監道:“怕不是公府爲了婚約,找來的贗品。” 後來,公府巴不得去豫王府退親,理由是小平安還小,全家都捨不得,應該在家裏多待幾年。 豫王:“……” 退親?退親是不可能的,公府再這樣,他要去公府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