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農門貴女有點冷 第214章 我讀書也很厲害

《農門貴女有點冷》 第214章 我讀書也很厲害

羲和澗並不是什麼險地,隻是一條蜿繞著山坡走勢的小溪澗,因為是兩府、兩省的界才額外多了點名聲。

雲蘿他們就是在小溪邊安的營,一夜安然,次日天亮後就過了溪澗進到衡州府的地界。

進了衡州府,就有家在附近幾個州府的學子來向雲蘿告辭了,陸陸續續的,後麵跟著的人又了一些,一直到幾天後到了越州城外,雲蘿轉頭看向後,有些困

真的這麼順利嗎?

之前進京時弄出的那些靜是為了什麼?這麼輕易的就放棄了對付的想法?還是滿門抄斬了一個阮家就讓有些人暫時的偃旗息鼓?

想不通便也不再多想,抬眼就看到城門前等候的那一眾員,就連老夫人都親自迎出來了。

雲蘿連忙從馬車上下去,朝著老夫人行禮道:「祖母,您怎麼也出來了?」

老夫人的依然健朗,快走幾步將雲蘿一把摟進懷裡,歡喜的說道:「想到馬上就能見到我乖孫,我恨不能夠迎出二十裡,隻是在城門口等待算得了什麼?」

說話的時候,一雙眼睛便一直在上打著轉,「高了,瘦了,氣也不錯,看來在京城適應都還好?」

「娘和哥哥事事以我為先,不曾一點委屈。」

「這是應該的。」要是不以為先,纔不高興呢,雲蘿的臉,說道,「這一路風塵的,你的院子我早已經收拾好了,回去就趕歇一歇,等明兒再出發去村裡,也好讓你養父母事先有個準備。」

雲蘿這次是帶著聖旨回來的這件事,老夫人他們早已經事先得到訊息。

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在他們往京城送兩樣新作的時候,就已經在盼著這一天了,隻是沒想到宣旨的天使竟是衛家的這位大小姐,護衛的更是瑞王爺親自帶隊。

Advertisement

越州場的員們看到隨行在馬車旁的景玥,驚得連眼睛都瞪圓了幾分,麵麵相覷之後便在陳知府的帶領下上前行禮。

老夫人拉著雲蘿簡單的說了幾句之後也暫且放下私事,並與幾位大人相互見禮之後浩浩的進了城。

此時正是日頭西斜,城門口進出行人最多的時候,眼見到這般場景,衛家的大小姐帶著聖旨回了江南,要褒獎江南種出了兩種高產糧食的流言就迅速的傳揚了開來。

新作的事,從去年一直說到現在,這熱度就不曾在百姓間消退過,不知有多人在眼的看著白水村的方向,盼著啥時候種子多了,他們也能分到一點,親眼看看那神究竟有多大的產量。

江南魚米之鄉,最厲害的農夫用最沃的良田,都不敢說能種出畝產五百斤的糧食呢!

百姓在城門附近議論紛紛,原本急著回家的人都不由自主的緩下了腳步,似乎回家這個事也沒有那麼著急了。

而雲蘿他們進城後一路到了府衙,將一路帶來的聖賜之都暫放在了府衙之中,然後挑出其中一封聖旨展開,「越州府知府陳有餘接旨。」

不僅帶著褒獎鄭家的聖旨,陳知府為越州的知府,褒獎賞賜也不能

隨著雲蘿清越的聲音緩緩念出聖旨上的容,下方的大小員也都不由得喜形於,直到領旨謝恩之後,陳知府雙手捧著明黃的聖旨笑得牙花子都咧了出來,「此事還要多虧郡主,倒是讓下也跟著沾了個便宜,實在是惶恐,惶恐。」

雲蘿不擅寒暄,便說道:「除了聖旨,二公子也有一封家書托我轉。」

旁的蘭香迅速的挑出了陳琛的那封信雙手遞給陳知府。

陳知府頓時眼睛一亮,將手中聖旨給了旁的人拿著,連忙把信接了過去,「這小子上了京城後就連個音訊也沒有,擔心他有沒有及時的趕到京城都不知從何詢問,唉,也不知他考得如何。」

Advertisement

「陳大人放心,二公子會試中了第三十七名,等殿試過後就能回鄉探親。」

信還沒來得及看,陳知府聽到這個名次,角的弧度就忍不住的越咧越開,止也止不住。

旁邊的其他員紛紛上前恭賀,今日整個府衙都可說是喜氣洋洋。

次日,雲蘿帶著人和東西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出了城,快馬朝著白水村奔去。

四月的江南已經有些炎熱,尤其是中午的太照在人上,照得人滿頭汗水,又被迎麵的風吹散。

沿著道賓士,沿途可見兩旁的田地鬱鬱蔥蔥,有農夫農婦捲起管踩進爛泥之中,彎腰清理著夾雜在莊稼之中的野草稗草,聽到車馬奔騰的聲音,有些人會好奇的直起子看一眼,有些人則專註於手上的活計,連頭都不抬一下。

雲蘿策馬而行,看到眼前這一片安寧的田園風,整個人都忽然放鬆了下來。

景玥跟在旁,似有所覺,側頭看了一眼,又看著周圍的鬱蔥田園若有所思。

一路快馬加鞭,他們當日就到了慶安鎮。

沒有從鎮外的大路繞過,而是在鎮外擺起了儀仗,一路鑼鼓開道的進了鎮中。

鎮上的人都被這靜給嚇了一跳,紛紛放下手上的活計探頭張,還有許多人跟在了後麵議論紛紛。

「這是府城來的爺!」有識字的書生指著儀仗說道。

旁邊人便問他,「府城的爺幹啥來的?」

這個誰知道呢?

有人卻看著中間的龍紋旌旗,臉驚疑不定,「可不止是府衙吧?我怎麼瞧著像是天使呢?」

人群一靜,然後轟然炸開。

天使?

小鎮的人,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到幾十裡之外,府衙差都是大爺,這天使,更是如同神仙一般。

跟在後麵的人更多了,一直跟到餘家的宅院外。

Advertisement

「來餘家的?」

人群中驚嘆著,看到餘家的大門敞開,餘家幾位爺們也都急匆匆的從屋裡跑了出來。

餘家一早就得到了訊息說今日有天使上門,當家的老爺子當即將能召喚的兒孫全都召喚了回來,一直就在家裡等候著。

香案等都在衙門小吏的指使下準備好,就在大門前,餘家的婦孺老齊齊跪地,後麵的百姓也都不由自主的跪了下去。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江南越州慶安鎮餘氏得良種,獻於民……」雲蘿舉著聖旨緩緩道來,聲音清越,語氣舒緩,字字人心,「賜金寶如意一對,金算盤一把,黃金一百兩。欽此,泰康十八年三月廿八日。」

餘家老爺子激得鬍子抖,雙手舉過頭頂高聲喊道:「草民餘德福領旨,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他人也跟在他的後磕頭喊萬歲,並在雲蘿將聖旨重新捲起放到餘老爺子手上的時候才站了起來。

餘家人都激壞了,又看著雲蘿莫名的有點尷尬。

之前餘家和鄭家鬧得可不大愉快,雖然這位如今不是鄭家的姑娘了,但依然認鄭家的親人。

餘老爺子人老,完全沒有表現出毫的尷尬,接了聖旨後就連忙要請雲蘿他們進屋裡去坐。

不過雲蘿拒絕了,「天不早,我還要去白水村,就不在府上多留了。」

餘老爺子有些失,但也不好強求,隻拱手說道:「承蒙郡主慧眼識珠,看出了那幾樣種子的奇異之,不然也沒有我家如今的榮耀,老朽激不盡。」

「你家也是功不可沒。」雲蘿寒暄一句,就又說道,「除了聖旨上寫明的賞賜之外,陛下聽聞你家中子弟皆在讀書,特意給我一封帖子讓我轉給您。」

Advertisement

說著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本素雅的帖子,說道:「這是國子監的門帖,家中若有子弟考中秀才,拿著這張帖子就可以國子監讀書。」

餘老爺子手一抖,慌得他連忙抓手裡的聖旨小心的旁的大兒,轉又要跪下。

雲蘿忙手拉住他,將帖子往他手上一塞,說道:「不必再跪了,這帖子您也收好。」

餘老爺子小心又激著那帖子,哆哆嗦嗦的說道:「這這這可真皇恩浩。」

不過是幾袋看在多年的麵兒上才收來的種子,沒想到竟賺回了這麼多,對餘家來說,這不可謂不是一場大際遇,而有了這帖子,他餘家隻要出一個秀才,就相當於是多了個舉人,是能直接參加春闈的監生!

眼看天不早,雲蘿便告辭了餘家。

餘老爺子迅速的指派了兩個兒孫跟著一起去白水村,在送走天使之後,又有小廝僕婦抬出了幾筐銅錢散給圍觀的百姓。

餘家宅邸的門口一片喧騰喜氣,看得金、屠兩家羨慕不已,直道他們走了狗屎運。

餘家老爺們看著那兩家人嫉妒是臉,不僅不生氣,還覺得心裡頭舒爽得不得了。

而雲蘿出了鎮就一刻不停,奔行半個多時辰,白水村就出現在了的眼前。

此時正是夕西下的時候,天邊的一線雲彩被燒得紅彤彤的,整個村子都似乎被染上了一層紅暈。

線已昏暗,但在村口等候的人還是一眼就看到了遠遠過來的鑼鼓喧鳴,旌旗招搖。

「來了來了!」

有小孩兒興的蹦跳了起來,然後被旁的長輩一掌給按了回去,「不許胡鬧,都安分點!」

走得近了,他們也都看到了馬背上的雲蘿,這讓他們忍不住的多看了兩眼,與旁的人竊竊私語,「那不是小蘿嗎?難道就是天使?」

「這有啥稀奇的?之前不是都說,皇帝陛下是小蘿的親舅舅。」

「哎呦喂,那我們以後見了是不是都得給磕頭啊?」

「這應該不用吧?哪有見了就要給人磕頭的事?怪不自在的。」

「啥自在不自在的?那可是皇帝陛下的親外甥,比縣太爺都要尊貴,你當還是原先我們村裡的鄉下丫頭啊?」

忽然聽見裡正用力的咳了一聲,抬頭便見他正警告的瞪著他們,頓時一個個全都噤了聲,安分的等著天使降臨,置上香案之後下跪接旨。

聖旨的容大同小異,賞賜卻有不同,不僅有金玉玩意,更重要的卻是那一方筆親題的匾額,上書「神農在世」。

雲蘿看到那中二氣息濃重的四個大字有點不忍直視,白水村的村民們卻都激壞了,紛紛圍繞在那匾額的旁邊,興緻又小心翼翼的不敢手去

「這真是聖上親筆寫的字嗎?」

「這還能有假?聖旨上都寫了,還有你看這個印子,肯定是皇上的玉璽沒錯。」

穀雙手的捧著聖旨,又眼的看著侍衛們將賜之抬進了家裡,臉上的表從始至終都是恍恍惚惚暈淘淘的。

裡正看著鄭家二房這狹窄的小院,不提議道:「你家中的人口眼見著就多了起來,不如起個大院子?」

穀也覺得房子小了點,不過現在可不是關心這個的時候。

他把聖旨端端正正的擺放在了堂屋的正上方,用力的在服上麵兩下手,心裡跟著就鬆一口氣,然後他轉頭看向已經被他媳婦和兒們圍繞的小閨

在宣讀完聖旨後,雲蘿就第一時間被劉氏和雲萱他們給圍住了。

劉氏看著大半年不見的小閨,眼眶一下子就紅了,拉著不住的說:「瘦了,你咋瘦了這麼多?可是東西吃不慣?我聽說那京城裡的菜式跟我們這邊的不大一樣,天天吃麪啊餅啊的,都不吃飯。」

雲萱也雲蘿的手,一之下,那嘟嘟的手都沒有了,覺一下子就到了骨頭,也是心頭一酸紅了眼眶,「你以前老是嫌棄自己太胖,現在可真是皮包骨頭了。」

雲蘿下意識的了下自己的手,胡說,明明還是很的。

劉氏了把眼淚,說道:「去年秋收時收了不糧食,眼下還有兩個月就又能出新糧了,到時候給你帶一半到京城去,不吃飯咋能行呢?」

在劉氏他們的眼裡,麵食隻能作為早餐和點心,吃再多也不如大米飯正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