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哥:
通過李隆基前期的努力,唐朝很快進了全盛時期。
李隆基高喊一聲:“還有誰!”
然后他就飄了。
開創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漸開始滿足,沉溺于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圖治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前后判若兩人。
公元737年,李隆基因所寵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王李琚廢為庶人并殺害。次年,改立李亨為太子,不過當時的他名李玙。
李亨,李隆基的第三子,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紹。(咱也不知道他為啥要反復改名字。)
單是聽到這里,李淵就已經忍不住了。
上前一腳踹在了李隆基的腹部:“混蛋!虎毒尚且不食子,你一殺殺三個!”
李世民等人面面相覷,臉也是一下子難看起來。
李隆基畏畏接著說。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后宮雖多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兒子李琩的妃子楊玉環,貌絕倫,艷麗無雙。
于是不顧什麼禮節,就將招進宮里,楊玉環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李隆基對相當寵。
聽到這,宮殿里、宮殿外的所有人,眼前齊齊放,這瓜是真踏馬有意思。
李治給老爹戴綠帽,李隆基給兒子戴綠帽,大唐老李家簡直666
楊貴妃萬千寵于一,李隆基也開始了‘從此君王不早朝’。
政務給了李林甫,搞錢給了楊國忠。在這兩位相的作用下,大唐由盛轉衰。
整個朝堂聲犬馬、暗黑腐敗。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太子李亨小心謹慎,但架不住臣李林甫的陷害。
公元746年,李亨和韋堅、皇甫惟明聚會,被李林甫誣陷其勾結邊將,意圖謀反。李隆基便懲了二人,但并未降罪李亨。
本來已經沒事了,但韋堅的兩個弟弟:韋蘭、韋芝上疏替韋堅鳴冤屈,二人為了達到目的,還引太子李亨作證,誰知這樣一來,招致李隆基的震怒。
太子李亨見狀,直接想罵娘。
且極恐懼,為了逃自己與韋堅兄弟之間的干系,立馬上奏李隆基:爹啊!真的不關我事啊,太子妃韋氏也是韋家人,我要和離婚!
這就完了嗎?還沒呢。
同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亨的姬妾杜良娣的妹夫:柳勣,誣告自己的岳父杜有鄰和太子李亨謀反。
案子很快查清,但李林甫還是要整李亨,想拉他下馬。于是李亨再次上奏:爹啊,真的不關我事啊,我要和杜良娣離婚!
再后來,李林甫病逝。李亨長舒口氣,心說:你個老家伙終于死了!
...
此刻宮殿里的人聽著李隆基和李亨二人同時訴說,跟聽相聲似的。
秦始皇和劉邦也一副,好久沒吃到這麼有意思的瓜的表。
秦始皇:“接著說。”
公元755年。
唐朝將領安祿山、史思明二人發了叛,史稱‘安史之’。
次年六月,叛軍長驅直,攻陷都城長安。李隆基在長安陷落前,倉惶出逃,到馬嵬坡。
隨行的將士發生嘩變,心說:一副好牌打得稀爛!必須得有人出來擔責。
于是他們殺了楊國忠,又迫李隆基縊死楊貴妃。
而后李隆基和李亨兵分兩路,李隆基向南逃到都,李亨向北收拾殘兵敗將。
公元756年,李亨在靈武即帝位,尊李隆基太上皇。
李亨還是有些本事的,但不多。
即位后開始發了反攻之戰,先后收復了長安、等失地。
與此同時,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所殺,隨著安祿山被殺,李隆基也由都返回長安,當起了自己枯燥無味的太上皇生活,不再過問朝政。
公元759年,安史叛軍與唐軍在相州展開激戰,李亨卻為了防范武將而不設元帥,只派宦魚朝恩監軍,魚朝恩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軍大敗。
完了還推卸責任給唐將郭子儀上,李亨不明是非,直接罷免了郭子儀的兵權。
李亨信用宦李輔國、程元振等縱軍政大權,宦勢力日益囂張。同時又寵信張皇后,縱容干預政事。到后來,導致李亨想去探自己老爹李隆基,咋樣了。都制于張皇后的權勢而不能去。
公元762年四月,李隆基嗝屁,李亨也病危。
張皇后懼太子李豫“功高難制”,暗中把越王李系召至宮中,謀廢立太子。
張皇后選擇在李亨即將病死時發政變,召太子李豫進宮,準備與越王李系除掉太子。程元振得知了他們的謀,告訴了李輔國。李輔國阻止了太子,出兵把太子保護起來,然后率兵逮捕了張皇后與李系的黨羽,將張皇后囚在別殿。
這一晚,李輔國、程元振出兵擒獲了與李亨有矛盾的張皇后、殺越王李系、兗王李僴。
當夜,李亨病死,時年五十二歲。(也可能是氣死)
...
講述完后,此時天都已步了黃昏。
李隆基和李亨二人低著頭,沒有再說話了。
李世民突然上前,一腳踹在了李隆基上。
“開創了盛世你就了不起了,是吧!你就不能保持下去嗎,大唐險些亡于你手!”
李淵搖頭嘆息:“險之又險啊,還請始皇發落吧。”
秦始皇飲了杯茶,今天這瓜管飽了。
“李隆基開創千古盛世,其功之大。但...唉,功過相抵吧。不罰了,你們父子倆住一個屋。”
孫權這時自覺上前,隨后領著李隆基和李亨離開了宮殿。
眾人也隨之散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