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到大明 第二千五百零八章 記得她,但是別記得太多

《帶著倉庫到大明》 第二千五百零八章 記得她,但是別記得太多

初一要祭祖,所以大清早城中就煙霧繚繞著。

街上的行人了許多,蔣迪背著一個小包袱緩步向城門方向走去。

紙錢從來都不是富貴錢,大抵都是用廉價紙張做的。

行走在城中,能看到煙霧從各家各戶冒出來,味道有些刺鼻。

自從前年城中因為祭祖差點鬧出火災來之后,在初一這一天城中就多了巡查的軍士。

“蔣先生又出城啊!”

蔣迪微笑拱手道:“是,出城有事。”

蔣迪一路打著招呼,在快到城門口時遇到了興和指揮使王冀。

他覺得自己只是和王冀見過一面,對方應該忘記了自己這個人,于是只是往邊上靠了靠。

而過時,王冀突然皺眉,然后轉問道:“你是……蔣迪?”

蔣迪沒想到他居然記得自己,回拱手道:“在下正是,見過大人。”

王冀微微抬頭,用審視的目看著他,說道:“可想來軍中?”

蔣迪不去做小吏,那麼軍中倒是需要不如他這等有學識的人。

蔣迪微笑著說道:“多謝大人厚,只是軍中多有拘束,在下卻是不去的。”

這個拒絕有些僵,甚至還帶著些許頂撞。

王冀搖搖頭道:“又是一個眼高手低,看不起武人的蠢貨!”

他轉離去,蔣迪看著他的背影,說道:“武人無能。”

他緩緩出了城,然后朝著遠的京觀走去。

每年的現在外面都很冷清,連阿臺部都不會過來。

去年初一時,阿臺部一個喝多了的牧民沖進了一個正在祭祖的人家,引發了大沖突,所以從今年開始,但凡祭祀的時日,兩邊都要尊重對方的習俗。

天空很藍,但溫度很低。

京觀已經在這里矗立不年了,每年都有人來這里祭拜,卻不是祭拜這些被封在里面的尸骸,而是祈求庇護。

Advertisement

而他們祈求的對象就是那塊京觀石。

那只狹長的眼睛依舊在冷冷的看著這個世界。

蔣迪走到石碑前,打開包袱,然后取出一瓶酒,還有酒杯香燭等祭祀的品。

“娘,過年了,孩兒來看你。”

“去年孩兒教了一年的書,那些學生都很聰明……”

“有人給孩兒說了,只是孩兒想再等兩年……”

蔣迪低聲說著話,香燭煙霧繚繞。

那只狹長的眼睛在煙霧中仿佛多了些溫

“怎麼會有人,是我眼花了嗎?”

“誰?”

蔣迪回,就見到后站著幾個男子。

當先的男子滿面風塵,看向那石碑的目深沉。

“您是……”

蔣迪漸漸的歡喜起來,起道:“您是伯爺?!”

方醒微笑道:“咱們見過兩次面,第一次是……第二次是在金陵,那時候你還是個孩子,沒想到都大了,燕娘在天有靈,肯定會笑起來。”

蔣迪赧然道:“第一次時,我沒注意您。”

方醒笑意微斂,說道:“你怎麼到了這里?”

蔣迪說道:“在下去年來了興和教書。”

方醒看了一眼那只眼睛,說道:“也好,以后你在這邊開枝散葉,伴著你娘,也免得孤獨。”

蔣迪有些悲傷的道:“等過幾年,在下親之后,就準備去金陵。”

“遷過來吧。”

地上冷,方醒卻毫不猶豫的坐了下去。

他順手把紙錢拿過來,然后在蠟燭上面點燃。

火焰和煙霧一起升騰,方醒微微瞇著眼,說道:“當年你娘讓我覺得自己和那些武人一樣,不是個男人……”

蔣迪有些窘迫的道:“伯爺,您已經為我娘報仇了。”

方醒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斬殺了使團,然后安葬了燕娘,后來更是帶著燕娘的碑北上征伐,最終用一族人來為燕娘陪葬,堪稱是震天下。

Advertisement

所以蔣迪此生最激的就是方醒。

而他最厭惡的就是武人。

哪怕方醒是武人,可依舊不能讓他對那些武人多一些好

若是武人能保家衛國,他的母親何至于會被擄到塞外,飽折磨。

方醒一邊丟著紙錢,一邊說道:“你娘就是大明武力不彰的害者,所以……后來大明漸漸的開始了崛起,一次次大戰,最終席卷塞外,這是一個過程,所以你不要憤世嫉俗,你過得好,你娘才安心。”

蔣迪點點頭,說道:“我一直都沒在人前提到過我娘,我覺得我娘肯定是去了天上……”

這是一個有些迷茫的年輕人,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該做些什麼。

“記得,但是別記得太多了。”

方醒拍拍蔣迪的肩膀,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你不該陷進去,你的母親不想看到你宛如苦修士一般的模樣。去好好生活,去喜歡孩子,然后親。等以后帶著你的孩子來見,一家人過的快活,這才是你母親在天之靈想看到的。”

蔣迪看著碑石,突然點點頭道:“是,在下知道了。”

他拱拱手,然后步履蹣跚的離去。

方醒就站在這里看著京觀和碑石,不知過了多久,后傳來了一個爽朗的聲音。

“英國公才來過你又來,陛下這是要準備出塞征戰了嗎?那樣也好,把哈烈人徹底趕走,這片讓人發狂的大草原就會為咱們的放牧地,想養多牛羊就養多牛羊。”

來人是阿臺,養尊優的他看著油,特別是臉,方醒覺得那上面最能刮下半斤油。

他看著有些尷尬,兩只手在著,就像是一個商人在詢問這筆單子怎麼樣。

原先的野心再也看不到了!

Advertisement

方醒覺得這算是一個好消息,最起碼自己此行又了一件事。

所以他說道:“和寧王這是想遠行嗎?”

阿臺爽朗的道:“興和伯說笑了,小王如今在這邊過的滋潤,哪都不想去。”

方醒負手看著碑石,耳邊是阿臺的喋喋不休,不生出世事無常的慨來。

“不說別的,現在小王的帳中就有各國三十余人,每日換著睡都睡不過來,還有那些牛羊,每年商人們都會來央求小王多賣些給他們,可就那麼多,得留種啊!”

“上次有個人被查出是篾兒干的細,小王就把丟給了那些牧民,只是一個晚上就沒了。”

這是一個漸漸變得市儈的阿臺。

方醒對著碑石微微頷首,然后轉離去。

阿臺跟在他的邊,一路說著自己對皇帝的忠心,又說守將王冀魯,文鐘定詐,天就在欺負他和牧民們。

阿臺進城自然是沒有問題,守門的軍士不認識方醒,等隨行的一個百戶過來涉時,才知道了方醒的份。

“見過伯爺!”

那些軍士單膝跪下,崇敬的目不加掩飾的在看著方醒。

興和城,興和伯。

每一個新來的人都會慢慢的知道方醒對于這座城市的意義。

那些戰例大家都耳能詳,并為之驚嘆。

當見到真人后,那子崇敬就不油然而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