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正大殿上,一眾人伏在皇帝腳下,戰戰兢兢不已。
戶部尚書張靜亭和戶部侍郎劉壽全皆已被召上大殿來,和一群後生小娃跪一排,好不狼狽。
龍大怒的皇帝一把將桌上的硯臺打飛,怒斥道:“真是豈有此理!一群宦子弟,目無禮教,小小年紀就學會聚眾鬧事,滿口謊言,欺良善弱小,長大還得了?這就是朕的好臣子們教育出來的國家後代,你們真是要氣死朕啊!”
說著,皇帝一屁/跌坐在龍椅上,捂住口頻頻咳嗽。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啊!”
“都是臣等教子無方,請皇上責罰!”
張靜亭和劉壽全嚇得連連磕頭,順帶抓著兒子一起磕。那兩個小娃已經嚇得魂飛魄散,麵慘白,如同提線木偶一般跟著父親磕頭。
方才大殿上一通審問,其他孩子們哪裏還敢有半句瞞,已經將他們的行徑盡數供出,有年的還被嚇得當堂就尿了。可以說這群小紈絝子弟們是在皇帝麵前醜態百出,更是給家族臉上抹黑不已。
柳南梔也在大殿上跪下來,伏地叩拜道:“父皇保重龍。此事都怪兒臣思慮不周,害得小太孫了委屈,事弄這樣,兒臣難辭其咎,請父皇責罰兒臣吧!”
聞訊趕來的北慕辰上殿一拜,扭過頭深深地看了柳南梔一眼,旋即對皇帝拱手:“接小南出宮和送他去學堂聽講學都是兒臣的意思,是兒臣照顧不周,責無旁貸,請父皇降罪!”
賢妃在旁邊聽著,蹙眉說道:“你們這一個個的湊的是什麽熱鬧?沒罪的非得往自己上攬罪?誰能想到,這宦私塾裏竟然會發生這等惡劣之事?三殿下和三王妃送小太孫去學堂聽國學禮教,本是正道,何罪之有?”
皇帝剛才發了一通火,這會兒稍微有所平息,睥睨著北慕辰和柳南梔二人,沉思了半晌,揮手道:“行了,你們倆未能料到我大宛的禮教已經鬆懈到如此地步,也屬常理,有可原,就連朕也沒想到,當今禮教道法已經這般崩壞!這還是在天子腳下,就能發生這種事,若是再放任下去,日後我大宛還有什麽禮、什麽法可言?”
“皇上所言極是!這朝廷外,是該整飭一下禮教法度了!這小小年紀就會拉幫結派,欺上瞞下這一套,也不知道是跟誰學的!”賢妃咬牙切齒。
張靜亭和劉壽全拚命磕頭認罪,這次捅了這麽大的婁子,隻能承認自己管教不力,甚至主要求各種懲罰,隻求能保全子。
“父皇!”北慕辰也出麵幫忙求,“想來這尚書大人和侍郎大人也是一心為了朝廷盡忠,廢寢忘食,才忽略了子的教育,還父皇看在這兩位大人秉公忘私,多年來將戶部治理得井井有條,令我大宛國庫富盈,助父皇就一代太平盛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對二位大人從輕罰,相信他們二人定能知父皇的一片苦心,小懲大誡,從此以作則,正朝綱,興禮教。”
皇帝冷哼一聲,指著北慕辰說道:“就你做好人,還給他們求!”話雖如此,但皇帝這話並非斥責,倒是覺得北慕辰說得有些道理,畢竟牽扯到戶部兩個高,不能一下子罰得太狠,起因又是娃娃之間的事,皇帝雖然盛怒,卻也得斟酌著理。
於是他轉而看向張、劉二人,斥道:“他們倆是得罰,好好地罰!”思索片刻,道:“就罰你二人閉門思過三月和兩年俸祿,思過期間,各自呈一份思過書,朕要當堂宣讀,以儆效尤!還有這兩個小娃,帶回去好生管教,莫要再讓朕聽到什麽閑言碎語,否則,朕定不輕饒!”
“微臣遵旨!謝主隆恩!”
張靜亭和劉壽全二人雖知這一罰,便無異於將他二人當眾了服打臉,可這對他二人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寬容了,他們隻能忙不迭謝恩。
“皇上,若是張尚書和劉大人皆被足反思,那這戶部的事務……”中書令亓睿遲疑道。
皇帝用眼刀子剜了他一眼:“足了兩個,戶部不是還有個侍郎?這三個月,戶部事務都由王文逸代為打理!連家務事都理不好的人,朕如何放心將朝政大事給他們理?哼!”
“是!”亓睿點頭答應。
賢妃歎了口氣,對皇帝安道:“皇上,想我大宛也曾是泱泱禮儀之邦,如今廢禮棄法到如此地步,實在令人可歎。臣妾以為,今日之事,也是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鍾,禮教法度萬不可鬆弛荒廢啊!”
皇帝點頭說道:“妃言之有理。國學禮教,法典規章,都乃立國之梁。是時候複立國學,興禮教,定典儀了!此事就給禮部去辦,讓禮部尚書盡早給朕擬出一個全麵的章程來,朕要這舉國上下,無論天潢貴胄,抑或平民奴仆,皆不可不學禮。”
“皇上聖明!”眾人異口同聲。
柳南梔見時機差不多了,往前半步,俯叩拜道:“父皇施行禮教興邦,乃國之幸事,但兒臣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好一個禮教興邦!今日之事,王妃既然牽涉其中,有什麽話你就直說吧。”皇帝答道。
柳南梔點了點頭,“啟稟父皇,兒臣以為,我國廢弛國學禮教已久,要想恢複,以達禮教興邦的效果,並非易事,且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能夠做到的。禮部尋常事務繁多且冗雜,無法一心一意為此事效勞,兒臣倒是認為,不若另辟一個隸屬於禮部但又容獨立的部門,派專人專司此事,對癥下藥,方能善始善終。”
皇帝聽罷,略有所思,詢問在場意見,而北慕辰,乃至賢妃和中書令等人,都認為柳南梔所言有理。
“王妃這麽說,那心中應該已經有適合擔當此任的人選了?”皇帝問道。
“這……”柳南梔立馬做出一副愚鈍的模樣,撓了撓額頭,“這父皇倒是問倒兒臣了。兒臣隻是個婦道人家,又出將門,您若問我衝鋒陷陣、打打殺殺的問題,我或許還能答上一二,可這施行禮教乃是文職,兒臣就是兩眼一抹黑呀!兒臣掰著手指,也隻認識兒臣的老師孔老夫子這一個國學大家,可他早已發誓不出仕,那朝廷裏還有誰能勝任這個職,兒臣就不知道了。”
看一臉為難的模樣,連賢妃都忍不住笑了,“你這孩子,可真是!”
往日的柳南梔本來就是個武將,也不怎麽聰明,對於朝政大事更是一頭霧水,這一點眾人皆知,所以柳南梔一番話也是合合理,連皇帝也沒有懷疑,卻是被與孔老夫子的關係所吸引。
“你的老師?可是那出國學大家之族的孔孟德?”
“沒錯。”柳南梔點點頭,“兒臣有幸,曾跟隨孔老夫子做了幾年學,隻可惜兒臣資質愚鈍,對於這些舞文弄墨的事實在是不興趣,也沒有天分,後來便從了軍。因怕有辱恩師英名,教出我這麽愚笨的徒弟,因而對外從不敢表明這層關係,隻敢私下裏拜訪老師府邸,以盡為徒的孝道。”
“朕聽說這孔孟德古怪,不結宦,也不喜歡拋頭麵,更甚收徒,沒想到,王妃這將門虎卻與那書香門第還有這般集。”皇帝說道。
柳南梔微微歎氣,“是啊,我老師早已發誓,不涉朝政,不涉黨爭,不隨大流,隻願將一顆赤子之心用以治學,用心純粹,乃大家風範。這些年,我老師四方遊學,倒也結實了不誌同道合的友人,可在朝為的,也隻有大學士和太常寺丞倆人而已。”
皇帝看了一眼同在大殿上的大學士,笑了笑,“孫大學士與孔孟德師出同源,這朕是知道的,他們二人是故了。沒想到,眼高於頂的孔老夫子,還與一個區區的太常寺丞有。”
“我老師結朋友,隻看心和學識,不論出和地位,太常寺丞許大人學識淵博,又為人低調,時常與老師相談甚歡。就連他兒子也承襲父業,在治學方麵出類拔萃,時常被老師當作榜樣來教訓兒臣等愚笨之徒呢!”柳南梔一副委屈的口氣,隻人看出抱怨的意思,並無其他。
可偏偏是這“無心”的一句,引得皇帝深思。
太常寺掌管宗教禮儀禮樂,因而對傳統禮教也頗有研究,又時常去民間采風,深知民間的禮教狀況,也不似禮部那般事多繁雜,若是從太常寺調人手去做振興禮教一事,也未嚐不可。
就在皇帝有了這個念頭時,大學士也接著柳南梔的話對太常寺丞許璘之子許崢誇讚一番,昨晚陸家舉辦的論詩大會,孫大學士就是重要的評委,也見識了那許崢的文采,小小年紀就有此建樹,可見家風家教水平甚高。
有了大學士這一番話,皇帝更是吃了顆定心丸,有了主意。
“連大學士都這麽說,看來將這許家父子留在區區一個太常寺倒是有些屈才了,不若就將這禮教之事給他們父子二人去主事,朕倒要看看,他們到底有沒有你們吹捧的這般能耐!”
皇帝說罷,著令大太監洪福研墨擬旨,將於明日早朝頒布,禮部之下設立國學監,獨立行事,主興禮教,調令原太常寺丞許璘為主管博士、升從三品,原太常寺協律郎許崢為博士、升從四品,孫大學士從旁監理、協助,任榮譽博士,其餘協理人員待主管上任之後再行商榷!
普通上班族小薇在故宮裡一次意外迷路,穿越回清朝,在危機四伏的皇宮後院開啟了一段奇妙之旅。 熱情如火的十三阿哥、深沉內斂的四阿哥、命運多舛的小姐妹、威嚴的康熙皇帝,無數在史書中讀過人物,帶著各自的喜怒哀樂,紛至遝來。
飛昇天雷九道,最後一道,又名斬因果,指的是了斷飛升修士在三千世界裡的一切因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輪迴種種,全部清算,唯有因果了斷,才能實現最終的位列仙班。 於是,一擊天雷後,雲裳回到了自己的前世輪迴裡,從此,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有恩報恩。
在現代,她只是一個大齡未婚青年。 在古代,她卻變成了他!生在農家,他不想一輩子種田,沒有一技之長,不會發家致富,那就只能盡力往讀書方面發展了。 至於是男是女?在生存面前還需要矯情嗎?
從末世穿到六零年自家親姑媽身上的李沫沙雕了,沒吃沒穿?物質匱乏?親媽不會幹活?五張嗷嗷待哺的嘴,家陡四壁,沒米下鍋。 不要緊,她不僅一身蠻力還自帶空間,餓了?營養液來一支,發家致富都是毛毛雨而已。 這是一部家長里短,帶領全家發家致富改變命運走上人生峰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