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就是個小肚腸的偽君子,
這個時候,無論誰和溫國公府來往過,都會被他記上一筆。
謝淵渟是的未婚夫,再避嫌也沒用,
寧鈺的到來出乎意料,但他離開的很及時,
忠義侯府的兄弟倆有意無意的幫了溫國公府許多,溫婉實在是不愿意平白給他們添麻煩。
寧氏聞言,卻是嗔怪道:“說什麼呢,國公爺以殉國,我們前來吊唁一番,又何須遮遮掩掩的?
若非公務纏,父親和二叔早就親自來了,
我和萱茹今日還就不走了,留在這里陪你和你娘,我倒要看看,誰敢在那里嚼舌!”
“就是!”
白萱茹跟著點頭如搗蒜,“阿婉你若是再讓我和娘親離開,我們可就生氣了啊!
上門皆是客,哪有你這樣把客人往外趕的道理?”
母倆一唱一和的,把溫婉和秋韻所有的話都堵在了嚨里,
但不得不說,這種特殊的時候,這種看似蠻不講理的親近卻讓人如沐暖,
打從心底里到溫暖。
就連與寧氏母不甚相的陳氏都不已,
不用秋韻心,主安排了素齋茶點備著,以防二人在國公府著肚子。
接下來的幾天,每天都有客人上門吊唁,
祖母秦氏、二嬸陳氏的娘家人,平湖秋月的秋家人,
甚至是得到消息的鬼手紅都托人前來吊唁,
停靈七天,第八日早晨下葬時,隨行出殯的人中忠義侯、順天府尹白岸等朝中大員,
也有解甲歸田,離京多年的朝中老將,
還有平湖秋月的秋家之類的武林中人,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溫婉之前聽都沒聽說過的人,
他們當中有的是聞名一方的大儒,有的是名震一方的驍將,
更有富可敵國的蘇寒山之類的富商。
一群人跟在溫國公府諸多子后,形了壯觀的出殯隊伍。
至此,溫婉才看清了溫國公府在天玄的影響力有多大,
也終于明白,宣和帝和傅恒父子,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置溫國公于死地。
出殯回來,眾人上的素尚未換下,就被溫婉到了正廳,
溫賢狐疑道:“阿婉如此著急的將大家聚在此,可是要商議什麼要事?”
“的確是有要事商議。”
溫婉一臉嚴肅道:“二叔,我想請你即刻繼承溫國公府爵位。”
溫賢頓時臉大變,“不行,
國公府爵位歷來由長子繼承,你父親不在了,還有阿離,
無論如何,也不到我來越俎代庖,
我雖無才,但也是堂堂三品大員,在這種時候和阿離一個孩子搶爵位,
讓世人怎麼看我?”
文人多清貴,溫賢自讀圣賢書,骨子里本就有著文人的清高,
加之溫國公夫婦的諄諄教誨,他與兄長溫宏自兄弟深,
兄長去世,他悲痛萬分,如何能搶奪侄兒的爵位?
“二叔,這不是爵位的問題。”
溫婉語重心長道:“大家都知道,先帝還活著的時候,就對我溫國公府虎視眈眈,
如今祖父亡,上更是背負著貽誤軍機的污名,
要想替祖父冤昭雪,還他一個清白,
二叔區區一個三品侍郎,本不足以與背景強大的鎮國侯府抗衡,
二叔,您難道要讓阿離替我們大家去迎接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嗎?”
溫國公府自第一代溫國公到現在,
“溫國公”這三個字已經不是簡單的稱呼和爵位的問題了,
而是溫國公府世代積累下來的財富和人脈以及種種力量的象征,
同樣的,誰繼承了溫國公府的爵位,誰就得代替溫國公府承來自四面八方的力,
顯然,溫離那個才六歲的小孩子是承擔不起這副重擔的。
溫賢頓時面為難之,為溫國公府這一代唯一的男丁,扛起家族重擔,他責無旁貸,
可是要讓他去搶奪侄兒的爵位,他又覺得愧對兄長,一時間竟是進退維谷。
正在危難之際,卻是秋韻開了口,
“二弟就聽阿婉的吧,都是一家人,這爵位,落在誰上都無甚區別,
我相信父親和你大哥若是在天有靈,也不會怪罪你的,
只是這國公府的重擔突然在你的上,辛苦你了。”
溫賢連連搖頭,平白得了人人趨之若鶩的爵位,在誰看來都是他得了便宜,
如何還能苦屈?
遲疑良久,溫賢道:“打掃千萬別這麼說,這個爵位,我了,
但我們提前說好,世子之位要先空著,
待阿離及冠,這個爵位,遲早還是要還給他的。”
好不容易說服溫賢接國公府爵位,溫婉自不會再給他找不痛快,
再說了溫離才六歲,誰知道以后的事會如何變化啊?
就現在的形,保不準還不等溫離及冠,他們已經離傅氏皇族了。
想到此,溫婉不置可否道:“這個來日方長,我們以后再說,二叔您看呢?”
溫賢豈能不知這是溫婉的緩兵之計,然而這也的確不是眼下最要的事,
只能點點頭,應了。
翌日一早,溫婉就接到了來自宮里的消息,溫國公案正式開始審理。
金鑾殿上,群臣齊聚,所到之人,不比上大朝時。
傅恒穩坐于高堂之上,慢條斯理道:“開始吧。”
殿前審,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于是,溫婉再度陳詞,著重羅列鎮國侯世子元雋卿的四大罪狀。
然而,溫婉話音才落,就聽鎮國侯怒道:“滿口胡言!
溫家丫頭,本侯念你年喪父,又失了祖父,不想對你惡言相向,
但你說話也要斟酌幾分,溫國公陣前飲酒,貽誤軍機,導致朝廷損失慘重,
陛下不追究他職已經是看在溫國公府世代忠烈的份上格外開恩了,
你不但不知恩,還要倒打一耙,污蔑小兒,
本侯倒要問問你,居心何在?”
鎮國侯神之嚴肅,語氣之鏗鏘,
若非溫婉知道事真相,還真要被他唬住了。
然而,知道真相的溫婉卻只用平靜的眼神回他,
冷靜道:“事發生在遼東,侯爺遠在京都,您對事真相又了解幾分?”
鎮國侯哽住,他又不是千里眼,順風耳,
如何知道事真相如何,但他是決不允許鎮國侯府的世子背上那等罪名的。
于是,他強道:“知子莫若父,小兒品如何,本侯最是了解,
他絕不會犯下那等滔天罪孽!”
溫婉聽的冷笑出聲,“原來侯爺如此義正言辭,憑的也不過是為人父的偏。
既然您這麼了解您的兒子,那您能不能告訴我,
您的兒子若是問心無愧,他為什麼不經我溫國公府上下的同意,
就擅自將我祖父的火化?
同為天玄人,您難道不知,只有在別無他法的況下,由親近之人將亡人焚燒才火化,
不經亡人親屬同意,擅自手,那挫骨揚灰!
敢問我祖父和令郎有什麼深仇大恨,
令他如此迫不及待的非要將我祖父挫骨揚灰才能善罷甘休?”
溫國公為當朝大員,又是世家之首,他亡的消息一傳回京都,就引來多方關注,
朝中大臣都知道溫國公的靈堂上放著的只有一盒骨灰,
卻不知他竟然是被元雋卿擅自火化的,
聞言頓時震驚不已,和溫國公私甚篤的軍統領徐元柏當即道:“擅自將他人挫骨揚灰,
鎮國侯,這你的確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否則,別說是溫國公府的人了,就是我們這些過溫國公恩惠的舊也義憤難平!”
徐元柏一開口,陳閣老、馮閣老,白岸以及一干與溫國公好的大臣也都站了出來。
溫賢更是直接道:“鎮國侯,請你給下一個合理的解釋!”
眾怒難平,傅恒見跳出來替溫國公說話的人越來越多了,
連忙道:“鎮國侯,這件事,雋卿做的的確不妥,你解釋一下吧?”
鎮國侯為元雋卿的父親,又是鎮國侯府的當家人,
自然不會毫無準備。
聞言,他慢條斯理道:“啟稟陛下,這件事,老臣已經了解過了,
時值八月上旬,遼東氣候悶熱,通常況下,人死后三天尸就開始腐爛了,
溫國公份特殊,又不能原地下葬,
小兒這才做主將溫國公的火化,當時溫國公的親屬遠在京都,
所以小兒只知會了溫國公的幾個親信,那個陳塘的親衛可以作證的。
當然,那些親信畢竟不是溫國公的親屬,這的確是小兒做的有所欠缺,
老臣愿意替小兒向溫大人道個歉。”
每一句話都說在點子上,元雋卿擅自火化溫國公的事就這麼輕而易舉的混了過去。
然而,溫婉卻聽的呵呵笑了出來。
鎮國公頓時冷了一張臉,傅恒也是不悅道:“溫婉,這是金鑾殿,
有何異議你可以說出來,作何笑的這般怪氣?”
“臣笑鎮國侯為了庇護自己的兒子竟然可以臉不紅,
心不跳的說出如此厚無恥之語來,真是讓臣好生佩服啊!”
如此明目張膽的嘲諷令鎮國侯惱怒不已,揚聲質問,
“溫家丫頭,你給本侯把話說清楚,你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