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棄妃無雙 第749章 枯木逢春2

《棄妃無雙》 第749章 枯木逢春2

「……」

合著,不識時務的就是「次」。

好像也沒什麼不對?

趙涪陵反應過來自己是問了一個傻問題,試圖岔開話題,腦子轉了一圈,還真發現了點什麼:「哎,對了,小皇帝人呢?」

楚江宸本該在殿上,而此刻殿人聲鼎沸,堂下百匯聚,他卻不在。

「關起來了。」顧雲聽淡淡地道。

「怎麼關起來了?這樣的大事,不就是應該讓他好好看著麼?要不然那小子還覺得自己委屈呢。」趙涪陵道。

「倒也不是『覺得』委屈,」顧雲聽一哂,臉上沒什麼特別的神,像是只是在說一件無關痛的事,「他本來就委屈吧,孽沒造多,鍋全是他背。也是命不好,楚靈閬死了也就死了,兩代人的罪全在他一個人上了,莫名其妙就變了替罪羊,換你,你不委屈?」

一碼歸一碼,楚江宸在他那個位置上,雖然也禍害過別人,但歸究底,他的確沒做什麼對不起江山社稷的事。

淪落到這一步,還是因為「父債子償」。

沒必要再落井下石了。

無論承認與否,顧雲聽也的確是心了,所以在顧伯爺開始講那段陳年往事之前,就先一步命人將他和李昭鏡都帶回了龍章宮裏。

怎麼置還沒想好……

那就先關著吧。

……

大勢所趨,任君誠和一眾年輕文臣也不過是垂死掙扎。

何況文人造反三年不,當相對重要些的人都站在顧家這一邊時,事也就已經結束了。

里的龍章宮,顧雲聽看了無數次,然而楚江宸作為這座宮殿真正的主人,這大概是第一次沉下心來,仔細品嘗華貴庭院悶熱的夜晚。

龍章宮外的守衛都已經換上了軍的人。

楚江宸坐在寢殿窗前。

Advertisement

敗時心中百集,然而當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後,平生竟然第一次覺得安寧。

在殺人不見的人心鬼蜮里活著,然後扛過了當初「夢寐以求」的責任,為了這份責任夙興夜寐,為了彌補先輩留下的過錯殫竭慮,裝君子,做惡人,可他終究還是失去了手裏握住那些東西,這份責任也不再歸屬於他。

可正當他失去了,也靜下心來之後,仔細回想,好像有很多事,他從一開始就沒弄明白,例如——

他為何要對那個位置夢寐以求啊?

明明那個位置所象徵的尊貴和榮華之下,藏得只是一份註定要蹉跎擔負之人歲月的責任。

……

同樣是夜晚,前殿的燈火仍未熄滅。

任君誠等人已然是得罪了顧家,就算投誠,也註定是不會有多好的結果了,倒不如據理力爭,一意將這些人都打為「臣賊子」,倘若將來風水流轉,這顧家人治下惹了眾怒,他們便是青史留名的諍臣。

顧雲聽卻偏不打算隨他們的心意:「惡人也總說自己是好人,自欺欺人,難怪小任大人空有滿腹經綸卻蹉跎至今。讀聖賢書都沒教會爾等何為忠義仁孝,既然如此,不妨先去刑部大牢清醒一番,何日清醒,何日再出來,如何?」

說著,抬手招來幾名兵將,將幾個刺頭都拖了出去。

「說得好聽!你不過是藉機剷除異己!剛得勢便如此,長此以往,來日大祁江山危矣!——」任君誠扯著早已經啞了的嗓子,高聲喊著,聲音卻越來越遠了。

眾人一邊慶幸自己站對了位置,另一邊,兔死狐悲,難免心有戚戚。

沒有誰大鬧一場,會只是為了說明一個真相。

顧家這些人自然是有更大的野心的,而此時他們與實現那份野心之間,差的也就只是一層窗戶紙了——任君誠說得似乎也不差,剷除異己,他們未免有些太心急了。

Advertisement

這些人里有的是聽風就是雨的鐘擺,顧雲聽也清楚,不冷笑了一聲:

「南北之患,朝中為何無將可用?律法昭昭,坊間民怨因何而生?匪患流寇四起,源又在何?我大祁阜民,何故與霆國戰數月便糧草不濟?天下人都不是瞎子,大祁江山危於何人之手,諸位都心知肚明!」

「……」

無將可用,是君臣相疑相忌。

民怨叢生,是宦仗勢欺人。

匪寇四起,是百姓流離失所。

糧草不濟,是天時人和不全,更是因這數十年來,百弊叢生,卻掩於盛世華夢的假象之後,多數人迷夢未醒,數人視而不見,清醒的連話也說不上一句,或是話未說完,便招惹醉夢者譏諷無數。

死於安樂。

朝臣一時都有些沉默,臉也燙。

倘若把這些過失都推到竊國的三代帝王上,而把自己撇得一乾二淨,他們問心有愧。

言盡於此,顧雲聽也不打算頭一次見面就把話說得太難聽,今後都是要和自家人一起共建好大祁的人,彼此家裏都還沾點故,得罪了也沒意思。

若是換了平日,那麼多外人面前,顧伯爺早就站出來打圓場了,然而今天卻只是和陳王一起站著,等著顧雲聽發話。

——恩與威,都該出自的手筆,無論是打算將這個位置教到誰手中,今日既然走到了這一步,便是群臣心中的那個王。

「顧某今日在此,不過挑明陳年往事,還無辜枉死之人一個公道。我與諸位並無仇怨,自然不必趕盡殺絕,何況諸公都是大祁肱之臣,不為天下太平而死,便不值當。」

顧雲聽說著,挑眉,揮退了還候在殿的將士,才又不不慢地道,「天不早,諸位都忙了一整日,倘若有要回家休養的,請便。若是願意留下的,顧某自然也十分歡迎。」

Advertisement

是給了這些人選擇的機會,可眾人心中卻沒有是這樣想的。

比起機會,他們更認為這是一種試探,類似於那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前,對眾人的一次試探。

朝臣「伴君如伴虎」一言的影響已深,雖說眼下,上首之人還不是「君」,可都已經由那麼多把刀護送著,站在了那個位置,是與不是,也就只差那麼一步了。

沒人敢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