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之老師在此 第一百一十三章 筑城

《三國之老師在此》 第一百一十三章 筑城

翌日清晨,宛城廢墟之

“快點!敢懶老子打死你們!”

一個是士卒正拿著皮鞭呵斥著一個黃巾俘虜。

只見此麻麻的約有數十萬黃巾俘虜,正在清理城墻所留下的廢墟。

而李知麾下萬余士卒,人人手中拿著馬鞭,正在此看管著他們。

一旦有人懶,那些士卒上去便是一頓鞭打,打的中黃巾俘虜慘不已。

此事倒也不怪這些士卒,因為他們有許多同袍兄弟皆是被黃巾所殺,此時,他們不過在發泄心中的憤怒罷了。

正在這時,已經吃完早飯的李知帶著郭嘉來巡視此

到此之后,李知見自己麾下士卒如此行徑,他皺了皺眉頭,不過也沒有多說什麼。

然而,郭嘉見到此此景,心中有些不忍,皺著眉頭對李知說道:“兄長,這些士卒何必如此?

這些黃巾已然被我等打敗,了階下之囚。

如今更是為我等苦力,如此,已經夠可憐的了,為何還要鞭打他等?”

李知聞言,思索了一會兒之后,微微的點了點頭,對遠的一個領頭之人招了招手。

那人見到李知前來,不敢怠慢,一路小跑了過來。

近前之后,躬一禮道:“不知主公尋屬下有何事?”

李知指著那些正在鞭打黃巾俘虜的士卒,對這人問道:“眾兄弟為何如此對待這些黃巾俘虜?”

“這個……”

那領頭之人猶豫了一下,隨后便實話實說道:“不是屬下等人心狠,而是這些黃巾賊人手上皆沾滿了兄弟們的鮮

眾兄弟鞭打他們,也是為了為死去的兄弟報仇罷了。”

“唉…”

李知聞言,嘆了一口氣,拿手指著這些黃巾俘虜說道:“你等現在就算把他們打死也無濟于事

Advertisement

還不如讓他們養好之后,為兄弟們為奴為婢。

并且,他們的勞所得,也可補償死去的兄弟。

如果現在便把他們打死,損失的不是這些人,而是死去的兄弟,你可明白?”

那領頭之人思索了一會兒,隨即,雙目一亮,心悅誠服的對李知躬一禮道:“還是主公想的明白,是屬下目短淺了。

屬下這就去吩咐兄弟們停下手,讓黃巾俘虜好好干活!”

說完,又對李知拱了一禮之后,匆匆而去。

李知看著他的背影,欣的點了點頭,對于自己的下屬,能夠瞬間理解的意思十分滿意。

而此時,郭嘉怔怔的看著這些黃巾,開口問道:“兄長當真是要把這些俘虜全部打為奴仆?”

李知聞言,點了點頭,隨后卻又搖了搖頭,說道:“為兄置這些黃巾的辦法和置潁川黃巾之法一般無二,皆是把頭目挑選出來為奴十年,普通黃巾為奴五年。”

聽到李知的解釋,郭嘉卻沒有釋然,皺著眉頭,拿手指著遠數十萬的黃巾,對他問道:“可是這也太多了,原來家中就有近十萬黃巾俘虜,如今再加上這數十萬人,已經有三四十萬俘虜。

而二賢莊只有七十余萬人口,難道兄長不怕這些黃巾勾結起來再度謀反嗎?”

李知聞言,自信一笑,拿出一把重新制作的折扇,搖了搖后說道:“賢弟過慮了,如今二賢莊之中有作坊近萬,人口更是數十萬,二賢莊已經有些不堪重負。

為兄回去之后,便想把作坊全部移到深山之中,并且把作坊分散開,讓他們不能相接。

如此以來,雖然往外運輸貨之時有些困難,但總比擁在城中好。”

說到此,李知又指了指遠的黃巾冷笑一聲后,說道:“屆時,這些黃巾若安份的做工,五年之后,為兄也會信守承諾放他等自由,若是膽敢反叛……”

Advertisement

說著,李知面帶殺意的揮了揮手中折扇,冷冽的說道:“若是這些黃巾膽敢反叛,為兄只需令大軍堵住出山之路,他等便會死在山中!”

“這就好。”

郭嘉聞言,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就怕李知沒想好怎麼安置這些黃巾,收這些黃巾只是一時沖之舉,如今看來卻是自己多心了。

就在他們兩人說話之時,徐晃走了過來,皺著眉頭,對李知問道:“兄長,這宛城倒下的城墻之中有些磚塊雖然能用,但是大多數已然損毀,如今,城磚卻是有些不足,該如何是好?”

“這倒是個問題…”李知聞言之后,皺眉頭,在原地緩緩踱步,思索起來。

過了一會兒之后,李知步伐一定,掌笑道:“為兄到辦法了!”

“哦?”徐晃神一震,趕問道:“不知兄長有何妙策?”

李知“刷”的一下打開折扇,搖了幾下之后,朗聲說道:“此次剿滅張曼城不是繳獲了很多糧草嗎?便用這些糧草,請城中百姓為我等燒磚。

一則,如此可以讓城中百姓有一謀生之

二則嘛…可以防備城中百姓,因為絕而產生的混。”

“絕?”郭嘉在一旁疑不解的向李知問道:“兄長,城中百姓怎會絕

他等已經得救,黃巾也已經被兄長剿滅,如今兄長更是為他們筑城建房。

他們只要等待一段時間之后,便能回去過自己的日子,為何絕?”

“唉!”李知抬頭天,嘆了一聲,對郭嘉喃喃道:“賢弟呀,你還是不了解人心啊…

為兄便是把這宛城建的再好,但,在百姓的心中這也是一座倒過一次城池。

已經被人攻陷過的城池,是不能給人安全的。

Advertisement

況且,我等雖然為城中百姓重新建造房屋,但是其中的財貨已經被埋在廢墟之下,再也找不到了。

與我等富庶人家不同,很多百姓只是靠著往年的一點余糧生活。

如今遭此大難,他們的糧食已經全部化為烏有,如何能不絕?”

說到這里,他低頭看著郭嘉,目堅定的說道:“賢弟,你信不信,如果為兄不給他們一些生活的希,這滿城的百姓,怕是有一半活不下去!”

“……”郭嘉聞言默然不語,他只是沒有經歷過這種絕境,所以才沒往這方面想罷了,不然以他的智謀怎會想不到此

正如兄長所說,這些百姓都沒有糧食之后,哪怕是為他們建好了房屋,恐怕和普通流民一般無二,大多數的流民不正是在的路上倒下了嗎。

而且,不僅是房屋倒塌,掩蓋百姓的糧食,這些黃巾在宛城之時,對百姓大肆的搜刮,已經把百姓家中的存糧搜刮的不多了。

想到這里,郭嘉原來對黃巾一丁點的憐憫之心,瞬間化為烏有。

李知看他想通之后,欣的點了點頭,他就怕自己耽誤了郭嘉,把郭嘉這個名傳青史的鬼才給養了酒鬼。

如今看來,郭嘉雖然平時小病頗多,但是大是大非方面卻十分的不錯,而且,其智某方面亦是大有長進。

等郭嘉徹底長起來之后,李知自己便可以居幕后,老老實實做自己的“蕭何”了。

說實話,李知對現在的生活十分的不滿,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他本來對自己的定位是管理后勤的“蕭何”。

而如今被黃巾所迫,不得已之下,只能親自下場出謀劃策,甚至于親自領兵打仗,這與他的本意背道相馳。

等郭嘉長起來之后,他就可以把郭嘉推到前臺,自己老老實實的在背后為他供應糧草和兵馬,如此,豈不樂哉?

哪像現在這樣,眾人都把他當了一個智計百出謀士和統帥,在潁川之時更是親自面對了波才,差點沒命。

來到這宛城之后,也沒多好,亦是親自面對了張曼,這和他原來的想法可不一樣。

李知原來是想,自己的躲在別人背后積蓄實力,閑暇之時帶著三五惡仆,學學那紈绔子弟的作風,調戲調戲良家婦什麼的。

哪像現在這般,一有戰事,自己便立刻統軍掛帥,出謀劃策,這樣的生活,對李知來說,太過勞累,更令他無所適從。

然而…李知卻忘了,他前世之時武俠小說中的一句名言:人在江湖,不由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