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之老師在此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二戰黃巾(12)

《三國之老師在此》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二戰黃巾(12)

宛城,廢墟之

李知正在為眾人解釋自己所用之計。

只聽李知說道:“在下雖然想到了水攻,但是卻被一個問題難住了,那邊是如何把水運到城下。

如果明正大的挖掘渠道,定然會讓黃巾察覺,屆時,他等必然出城與我等決一死戰。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到時,我等與黃巾不管誰輸誰贏,皆會損傷慘重。

而在下卻不想與其兩敗俱傷,便苦思計策。

有一次,在下巡視軍營之時,看到火頭軍正在做飯,而其中一人正在殺羊之時,那山羊卻掙了,跳到了帳篷之上,把帳篷踩的彭彭作響,見此……”

還沒等李知說完,郭嘉便若有所思的接過了話頭:“兄長見到那山羊,想必是想起了懸羊擊鼓的典故吧?”

見郭嘉反應如此迅速,李知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對他揚了揚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便用期待的目看著他,不再說話。

郭嘉見此,也不推辭,便接著李知的話頭說道:“兄長前幾次用懸羊擊鼓之策,想必并不是對張曼等人用疲敵之策,而是為了掩人耳目罷了。”

說到這里,郭嘉看向李知,期待的問道:“兄長,嘉說的可對?”

李知微笑著點了點頭,對他揚揚手,讓他繼續說。

見自己果然猜對了,郭嘉有些振的繼續說道:“而這些鼓點聲和喊殺聲,卻是為了掩蓋,兄長讓人挖地道時所產生的聲響。

而那張曼自以為看破了兄長之計,他以為這是兄長的疲敵之計,便來嘲笑兄長,兄長那時表現的十分的生氣和惱怒,想必亦是為麻痹那張曼吧?”

見李知點頭之后,郭嘉已經長出胡茬的下,繼續說道:“兄長讓人挖了一條從河邊到城墻底下的地道,只留最后一段沒有挖通。

Advertisement

今日見到兄長舉起扇子之后,眾人便把最后一段一舉挖通,讓川急的水流,流城墻之下,從而沖垮了城墻。”

說到這里,郭嘉皺起了眉頭,對著李知以后不解的問道:“但是有一關鍵之,嘉怎麼想也想不明白。

雖然那河水甚急,但其力卻不足以沖垮城墻,兄長是怎麼讓如此雄城,瞬間便倒塌下來?”

“然也!”

郭嘉話音剛落,曹便立刻言道:“此正是為兄疑不解之,請行之賢弟指教。”

李知見眾人詢問,也不再賣關子,從善如流的說道:“賢弟之前所說的都對,但是,最后一點卻有一些差別。

在下并不是直接挖通了河流到城墻的通道,而是讓人把整個城墻下面的地基全部挖空,然后用巨木頂住不讓城墻倒塌。

巨木之上解綁了壯的繩索,順著地道通向外面,用數百匹戰馬拉著。

待到在下舉扇為號,眾人便把距離河道的最后一段水渠挖通。

等河水進城中之后,再讓戰馬把巨木拉倒。

彼時,城墻之下已空,再加上河水沖擊……”

說到這里,李知便不待多言,眾人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掌嘆道:“此計一環扣一環,當真是令人防不勝防,這張曼敗的不冤!”

而皇甫老將軍此時著須,用怪異的目看著李知,想著這次李知所用的計謀,再想想當初在之時,誅除曹節所用的計謀,心中慨不已。

在他看來,這李知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佐國大才,如若李知不能朝為,那便是整個大漢朝的損失,所以他心中更加堅定了把李知留在的想法。

就在此時,楊英匆匆的向這邊跑過來,手中拿著李知已經斷為兩半的折扇。

Advertisement

等楊英來到近前之后,對著李知拱手道:“啟稟主公,黃巾余孽除了投降之人,其他已經盡數誅殺,只是……”

說著,楊英雙手拿著斷為兩截的折扇送到李知面前,恭聲說道:“屬下斬殺張曼之時,不小心損毀了此扇,請主公恕罪!”ωWW.166xs.cc

說完,楊英便一躬到底,不再起

楊英并不知道李知的計謀,所以,他一直以為此扇乃是一件寶貝,如今卻被自己一刀兩斷,是以,心中自責不已。

“哈哈哈…”

李知一邊大笑一邊扶起了楊英,對他溫言說道:“伯雄不必如此,此扇就是一把普通的折扇罷了。

伯雄誅殺張曼乃是大功一件,區區一把扇子算得了什麼。”

楊英聞言,雖然不知道一把普通的扇子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但他相信李知不會騙自己,所以便放下了心中的自責和愧疚。

此時,皇甫老將軍對著李知問道:“賢侄日后有何打算?”

“打算?”

李知有些不明所以,皺著眉頭問道:“老將軍此言何意?小侄還能如何?此次小侄前來便是為了剿滅黃巾,如今黃巾以滅,小侄自然是凱旋歸家啊。”

皇甫老將軍一副果然如此的表,然后試探的問道:“如今天下黃巾有三聚集之地,潁川南黃巾已被賢侄所滅,賢侄就沒想過…再把巨鹿的黃巾一同剿滅?”

“巨鹿?”李知詫異的看著皇甫老將軍,疑的問道:“那巨鹿戰場之上不是有盧公嗎?

以盧公之能,區區黃巾不日便可滅之,何須小侄代勞?”

“哼!”皇甫老將軍見李知如此沒有斗志,恨鐵不鋼的冷哼了一聲,隨即便甩甩袖扭頭走了。

Advertisement

“額……”

李知愕然的看著皇甫老將軍的背影,有些不明所以的對一旁的曹問道:“孟德兄,皇甫老將軍為何生氣?”

“呵呵…”

聽到李知的問詢,曹苦笑著搖搖頭,指著李知無奈的說道:“行之賢弟什麼都好,就是太過于懶散。

如今黃巾蛾賊叢生,行之賢弟既有平賊之能,為何不勇于任是?平定天下黃巾?

須知,能者多勞,行之賢弟如此厲害,為何不以黃巾為踏腳,登上巔峰?”

“呵!”

李知輕笑了一下,搖了搖頭,無奈的對曹說道:“孟德兄豈不聞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道理?

當初在之時,在下伏殺了曹節之后,便令朝中重臣忌憚不已,更是把在下趕出了

如今,若在下把天下黃巾皆都誅除,屆時,怕是這大漢便沒有在下的立之地了。”

“……”曹聞言,默然不語。

他知道李知說的這些都是事實,畢竟如果天下人都拿黃巾沒辦法,而李知卻把天下黃巾剿滅,如此豈不是顯得天下人都不如李知?

屆時,怕是那些心寬廣之輩,想必心中亦是不舒服。

更不用說現在朝中小人當道,心狹隘之輩比比皆是。

若李知當真立此天大功勞,怕是這大漢還真沒有他立錐之地。

想到這里,曹悵然的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不再說話。

此時徐晃從遠走了過來,對李知稟報道:“啟稟兄長,某已經把百姓安頓好了,請問兄長,如何安置這些百姓?”

李知恍然大悟的拍了拍額頭,他卻是把這些百姓給忘之腦后了,如今看來,這確實是一樁麻煩之事。

宛城已然被李知摧毀,不能居住,而別卻沒有房屋,該如何安置這數萬百姓,令他頭痛不已。

Advertisement

不過,在李知余看到遠的黃巾之時,心中便有了主意,心想:“這些黃巾放著也是放著,不如讓他們出把力吧,反正這城墻也是因為他們而倒塌。”

想到這里,李知便對徐晃吩咐道:“公明賢弟,你去把那些沒有重傷的黃巾挑出來讓他們為城中百姓重新建立住

至于那些重傷之人…算了!都妥善安排吧。”

本來這些重傷的黃巾都是累贅,按理來說,應該把他們都殺了,但是李知卻狠不下這個心,只能把他們供養起來。

隨后,李知又關切的對徐晃問道:“公明賢弟,不知我軍此次損傷如何?”

徐晃聞言頗為興的說道:“這次多虧了兄長的計策,兄弟們沒有多損傷,除了一千余戰死的兄弟,其他的皆是輕傷,不用幾日便可痊愈。”

“一千啊……”李知聽到這個數字,默然不語,心中有些悵然。

雖然他也知道,數十萬人的戰場之上,只損失一千人乃是大勝,但是他心中還是悲痛不已。

上一次潁川之戰,他回去之后,把眾兄弟送到其家屬家中之時,其家屬悲痛絕的神,到現在還歷歷在目。

如今又有一千兄弟離他而去,讓李知有些不敢面對眾兄弟的家屬……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