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倆在屋子里面商量好才出來,外邊是翠翠和萍萍在發工錢,一個月三十天按說每人是三十兩銀子的工錢,但是最后的天都下雪了,要不是他們堅持曉曉早就收手了,曉曉也不虧待自家人,一天一兩的工錢已經是高的不能再高了,不過考慮到最后叔伯們的堅持,曉曉在這個基礎上,每家多加了十五兩,這個算是花紅吧。每家還有一大笸籮果子,足足有四五十斤。家家都是一樣,這麼多叔伯都是按小家算的。不過外邊發工錢還沒有開始,人都沒來,翠翠和萍萍忙著稱果子記數,一家家的分好,來了直接領就是。
今天都在自家吃飯,三大家子來的都是人,都在廚房幫著忙活,不過們也有人進進出出看到了翠翠和萍萍在忙活的事。
看著那些就知道是給自己家準備的,心里是越忙越起勁。
“二妹,你把這個賬本給我再對對。”翠翠做事細致微,從陳遠教做賬本開始,就弄的很認真。每一筆都記的清清楚楚,自己還額外弄了一個冊子,上面記記載了所有的進項和支出時間。
現在家里的開支進項都是翠翠和萍萍再管的,都是陳遠教的們現代的記賬方式。
“行,你等會兒別忘記記一下今天的開支。”萍萍忙里閑的把賬本遞給大姐。
“嗯,不會忘記的。”曉曉和爺爺站在倆后面看的津津有味,也不打擾們。曉曉是不管這些的。現在的就是沖鋒陷陣的將軍,為自家的發展一直沖在前面。
老爺子心里也是嘆,自從有了這對雙胞胎孫子孫以后,家里的變化是很大的,最近幾年簡直了,就像是坐在馬車上奔騰一樣。
北方一下雪就是貓冬的時候,這是田地里面都沒活兒干,大家都躲在家里貓冬,也有的人家會到鎮上打短工的。
往年陳大爺爺和陳二爺爺家里的兒子差不多都會到鎮上打短工,很有機會貓冬。可是幾年托曉曉家的福,大家都不用到鎮上去打短工。冬天的打短工可遭罪了,做著力氣活一樣凍的腳上手上耳朵都起凍瘡,凍瘡年年發,一發熱就的難,只想抓。嚴重的還化膿,雖然不危及命,但是那份難也是不舒服的。今年兩家都商量好了,不出去打短工,以后每年都不用出去打短工。他們聽三叔說了,只要沒有意外,年年都會有。也會提前些時間,不會像今年一樣搞到下雪的時候。
半月前京城魏府
魏家大太太陳氏坐在房間里面正在看賬本,聽見敲門聲,“進來。”
一位大約十五六歲的丫鬟巧笑倩兮的走進來,“太太,大姑娘來信了。”
“啊,快拿來我看看。”大太太一聽見是閨的信,心里激。淚水也像開了閘的洪水泛濫而出。
心心念念自己的大兒,對于大兒的信都是百看不厭,自己之前連生了三個兒子,好不容易才生這麼一個閨,可是那起子賤人,居然害自己早產,要不閨的子骨怎麼會那麼差,京城的天氣比老家的差,不適合閨住,要是住江南那是最好不過的,可是江南沒有靠的住的實在親戚,自己可不敢讓閨一個人帶著丫鬟婆子住在江南,要是出什麼事,自己鞭長莫及,后來家里的公公說起魏家老家有為堂叔,為人不錯,家境富裕,也不會打閨的的壞主意,和老家的堂叔堂嬸還有堂弟媳見過面以后,才決定讓閨到魏家老家去養子。這幾年也多虧了老家堂叔一家的細心照顧,聽說知道閨對一家人采的山貨興趣,喜歡吃那些,就差不多包了他們家的山貨,一年四季的供應閨吃。雖說花不了多銀子,可是有這份心就夠了。
自己閨都有多刁,是知道的,還有腸胃不好,很多東西都是不能吃的,上年送東西過去的人回來說,大姑娘長的比以前稍稍圓潤了一些,可把喜壞了。好心足足維持了好幾月。
展開信,陳氏細細的看了好幾遍都不舍得放下。丫鬟含笑退了下去,只要看到大姑娘的信,們做下人的是一刻都不敢耽擱,只要看到大姑娘的信,太太都是高興的。經常是一個月都是好心,極好說話。也不會發脾氣。
大姑娘對于太太來說就是靈丹妙藥,是仙丹。
陳氏知道既然送信來,肯定老家也來人了,要問問自家閨的況,不問心里就不舒服,還有這時候來京城肯定是送年禮來的,作為掌管中饋的大太太,也是要見見的。
堂叔家送年禮一貫都送的早,不過今年尤其早。
剛想丫鬟進來問話的,就見老爺進來了,手上還提著食盒。
“老爺,咋這時候來了?堂叔家里的送年禮來了嗎?。”
“不全是送年禮,還有別的事,剛和父親母親說了這事,父親和母親說他們不管,就想著來和太太商量一下。”
“哦,那是有要事商量?”
“嗯,你先嘗嘗這盒子里面的鮮果,看看味道咋樣?”
“行。”雖然不知道老爺鬧什麼幺蛾子。但是還是拿起一顆吃起來。
一口咬下去,水就順著流了下去。果也是脆脆的,果甜滋滋的,又不會膩。真好吃,這是一生幾十年到現在為止吃過最好吃的果子,外面青青的,看著應該很,沒想到吃起來味道這麼好。
“老爺,這個真好吃,不會是冉兒說的那什麼青檸果吧?”
“苒兒的信里說了這個果子嗎?”陳大人知道自己嫡都有多刁,說好吃都東西,絕對是一等一的極品。不過他自己剛才也吃過了,知道這果子有多好的味道。
“是啊,剛才才看完寫的信呢,這孩子越來越知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