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都在鑼鼓的行著。
極想公司在忙著制作《孤勇者》的畫MV;安如水和孫清璇在籌備演唱會的事。
對陳明來說,生活忙碌中顯得平淡。
又過了幾天,網上突然出現一個消息。
【直擊考古現場,東夏族址現在挖掘,正在直播中】
考古?
網友們都對這兩個字很陌生。
在華國,考古研究所幾乎沒有什麼存在。
因為找不到什麼震撼、有價值的古墓、跡等等。
這種考古直播,還是網友們記憶中的首次。
一時間,網上都對此事議論紛紛。
這條熱點新聞霸占了六月份的華博熱搜,讓無數網友都好奇點進來觀看。
考古直播間。
這種方質的直播間,一向都是止送禮,只允許發彈幕。
網友們剛點進去,就看到了滿是雪花的場景。
下雪了。
現在可是六月份,居然下雪了。
難道,這個考古現場在北洲?
“這是哪里?有沒有懂哥出來解釋一下。”
“看樣子應該是雪山,北洲的雪山太多了,這誰能認得出來!”
“東夏族,好耳的名字。”
“是啊,我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也是一副很悉的覺。”
“《云頂天宮》里面的東夏國,不就在雪山上嗎?”
“臥槽!還真是!!”
夢幻聯。
前一段追的電視劇,現在居然了考古現場。
直播間的彈幕越來越多。
趁著這個時間,易教授出現在鏡頭中,對著鏡頭笑呵呵的說道:“這是京都考古研究所的第一次考古直播,我們現在是長白山脈的山頂。”
長白山脈......
東夏族.......
彈幕瞬間炸開了鍋。
“陳哥的電視劇真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陳哥編劇并不是在瞎編。”
“太不可思議了,我覺又在看云頂天宮。”
“別說,那味很濃。”
“太刑了,陳哥是不是來過這里?”
看著一條條彈幕,易教授的表沒有毫的變化,依舊笑意盈盈,簡單介紹了一下發掘的進度。
經過接近兩周的保護發掘,整座廟宇的部基本上已經探索完畢。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這座廟宇確實東夏族的建筑。
當然,它并不是墓。
從古文字上記載,它更像是一種祭祀的地方。
有點像是秦嶺神樹里面的青銅樹。
東夏族雖然是游牧部落,但每年的特定時間都會回到這里,進行一場很奇特的祭祀活。
在東夏族的眼中,這座長白山脈也被他們稱呼為圣山。
從這一點來說,陳明拍攝的《云頂天宮》和實際況還是有所區別的。
東夏族滅亡之后,這座廟宇就徹底荒廢了下來。
從廟宇的壁畫中,考古研究所能夠得出很多重要的信息。
首先,專家眼中的東夏族是小部落,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東夏族鼎盛時期的總人口數達到了三百萬人。
這已經不是小數字了。
其次,東夏族最后一次祭祀的時間是距今兩百多年前。
也就是說,東夏族真正的消亡時間還要再往回推遲很多年。
這些發現的事,都改變了華國歷史的一部分,甚至影響到了部落史的發展。
讓網友有些失的是,他們并沒有看到萬奴王、巨型蚰蜒這種稀奇古怪的生。
東夏族崇尚天道。
他們祭祀的主要對象也是向天祭祀,和什麼虛構的萬奴王沒有半錢關系。
只能說,陳明的劇猜對了一半。
長白山脈確實存在東夏族。
但其他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則是不存在于世的。
即便如此,陳明還是被網友登上了熱搜。
考古直播的熱搜下方,就是關于陳明的熱搜。
【神級編劇,東夏國真實存在?云頂天宮并不完全是虛構】
很快,網友開始拿云頂天宮和考古現場作對比。
現實和電視劇始終是有差距的。
網友們期待的各種稀奇古怪的事都沒有發聲,考古現場發掘的異常順利,而那些珍貴的壁畫也被拓印了下來,送往京都考古研究所。
對比之下,廟宇其他東西就顯得不是那麼珍貴了。
記錄祭祀過程的壁畫,是這次考古價值最大的發現。
沒有萬奴王;
沒有青銅門;
沒有鐵三角。
這讓網友們很是憾,但接著,大家的關注點又轉向了另外一個方向。
那就是,陳明怎麼會知道長白山脈上有東夏族?
巧合嗎?
但這種巧合是不是有點太湊巧了?
這讓不人都在懷疑,陳明是不是之前去過長白山脈,甚至先考古人員一步發現了東夏族的址?
說實話,不是網友懷疑,就連易教授也在懷疑這件事。
但問題是,從廟門的況來看,不存在近些年來被開啟過的痕跡。
除非陳明認得外面的東夏文,不然這個地方對一個普通大眾來說,就是一廢棄的旅游景點而已。
京都酒店。
陳明閑來無事,登上了華博。
這一看,陳明頓時坐了起來。
他看到了考古現場的直播,就在華國中洲和北洲界線的長白山脈上。
更要命的是,這個址是東夏族。
巧了!
這可太巧了!
陳明只是把盜墓筆記從地球搬到華國而已,誰能想到這麼狗的事都讓陳明遇到了......
陳明看著現場直播一臉懵,自己拍的電視劇真了?!
慶幸的是,
考古現場并沒有出現電視劇中那些稀奇古怪的生。
不然,
陳明就真的解釋不清楚了。
就在此時,
陳明的手機響了起來。
陳明拿起來一看,是一個陌生來電。
想了一下,
陳明還是接通了。
“喂,您好,哪位?”
陳明的態度很和善。
他的私人手機號被星宇娛樂保護的很好,能夠知道他私人手機號,基本都是他私下里關系好的朋友。
排除打錯或者詐騙電話,能夠查到陳明電話,估計只有方人員。
正因如此,
陳明沒有選擇掛斷,而是接通了電話。
電話那頭,
一道蒼老的聲音響了起來。
陳明對這個聲音有印象。
當初把鏟的專利賣給考古研究所的人,就是這個聲音的主人和陳明洽談的合作事項。
如果陳明沒記錯的話,這個人宋天德,是京都考古研究所的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