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一念桃花 三百四十六、夏至(一百零六)

《一念桃花》 三百四十六、夏至(一百零六)

知道是擔心文謙,怕他此去不順,落個不好的結果。

他安道:“不過改日罷了,師父忙碌,九殿下會明白的。”

晚云卻按捺不住心事,搖搖頭:“我憂心的不是這個。師兄知道,師父今日進宮也要說我的事。若圣上不允,我又該如何面對阿兄呢?”

沒說話,瞥了瞥案上,那里文謙方才遣人送來的印信。

裴淵此時來提親,確實不是時候。

仁濟堂跟皇帝之間的關系是一團麻,再加上裴淵這層,更是上加。文謙此去見皇帝,其實只是為了一件事,那就是要將這團麻理清。

在這之前,他不會答應裴淵的任何要求。

而無論皇帝怎麼打算,仁濟堂的未來都不會太過樂觀。

忽覺上的擔子越發沉重。

“別多想,等師父回來再說。”頃,他對晚云笑了笑,故作輕松,“來,我們今日要發出好些信,我給你說說要找誰。”

*

太極殿上,皇帝看著跪在面前的文謙和封良,神沉。

“事到如今,一切已是明了。”他緩緩道,“朕早前已經著三司去查,大致首尾都明白了,都是幾個小兒鬧出來的事。五郎雖然在那封書里將罪名都攬了下來,可朕為君父,自當公正不阿。是誰做的,便誰來承擔,無論是生是死,朕都不會冤枉一個人。”

殿上二人沉默不語,眼觀鼻,鼻觀心。

他們與皇帝相識多年,深知他說話的習慣。他喜歡把話只說一半,另一半全看人的反應。

此時,誰先貿然開口,誰就先著了他的道。

“文卿,”皇帝忽而道,“你先說說。”

文謙拱手,徐徐道:“三司既已經查明,陛下自有圣斷,臣伏惟聽命。”

Advertisement

這話說了等于沒有,皇帝哼了哼,轉而問封良。

封良恭敬答道:“此事已經讓圣上煩憂多時,臣愿意深愧不已,愿與文公共商穩妥之法,為陛下分憂。”

皇帝沒有說話,看向文謙。

“左仆之意,文卿如何看?”

文謙知道,封良說這話的意思,就是要私了。而皇帝顯然也不希讓此事繼續鬧下去,讓二人做個了結。

他也不再繞彎子,淡淡道:“如此,便全看左仆的誠意了。”

封良看向文謙,道:“文公何不與在下商議一番,再向陛下回稟?”

文謙看他一眼,心想此人果然是幾十年不變,能找機會弄些暗地里的手段,就絕不愿意在擺到明面上討價還價。

“今日陛下召我二人來,便是不愿再將此事拖下去。”文謙道,“不過是要理論理論罷了,我等今日就當著陛下的面得出個結果,再不煩擾陛下,豈不省事?”

封良的目定了定,再看向皇帝。

只見他正喝著茶,沒有應許的意思,卻也沒有反對的意思。

那便是同意了。

封良只覺口一陣堵。

文謙便繼續道:“陛下方才說了,府上大公子縱火一事已有定論。此事幸好不曾出了人命,既然不走府,倒也簡單。在下將仁濟堂的損失算一算,左仆配了,再令大公子到仁濟堂來,給我師弟和徒兒賠個不是,此事就算過去了。”

饒是心里早已經有所準備,封良仍然惱怒不已。

“文公莫要得寸進尺。”他冷冷道,“這縱火之事,是有心人對封家的污蔑。在下不圣上煩擾,故而愿意息事寧人,賠償錢財,又何來賠罪之說?”

文謙知道封良好面子,出錢是小事,賠罪定然打死不愿。

Advertisement

他看向皇帝,不不慢道:“陛下明鑒,非臣不愿私下和解,是左仆以為此事蒙冤,心中委屈。既如此,唯有請三司查個水落石出,公之于眾,還左仆一個清白。”

封良聽得這話,面一變。

他原本打算著破財消災,出點,將封家的面保住。可文謙全然不解風,在皇帝面前死要著封爽不放。

再看皇帝,只見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聽,一副局外人的模樣。

封爽做的那些蠢事,餿點子是吳王裴律出的出的,當下裴律自盡,罪責自然落到了封爽的頭上。就算不走府,封爽一旦賠罪,這罪名就是坐實了。將來封爽還有何面目見人,他封良在朝廷里的老臉,又該往哪里擱?

封良本指著皇帝看在舊日面上,為自己說說話,但看皇帝的意思,竟是打算從了文謙。

他又是不甘又是無言以對,委屈上來,將心一橫,皇帝重重伏拜:“陛下!請陛下明斷!”

皇帝看著封良,心中頗是恨鐵不鋼。

這封良,是愈加老糊涂了。

封爽等封家子弟,這些年仗著中宮撐腰,也不知做了多蠢事。今日到了文謙這等人,終是踢到了鐵板上。皇帝若無心偏袒,讓三司秉公徹查,拔出蘿卜帶出泥,莫說封爽那條小命,就是封良自己把職爵位都丟掉,也都算合合理。

相較之下,賠點錢,再賠個罪,算得了什麼?

不想這封良如此貪心不足,當真讓他失

“陛下,事已至此,其實臣亦不讓三司再介。”這時,只聽文謙道,“皆因此事還牽扯到了吳王殿下,斯人已逝,終是不敬。左仆乃吳王殿下的親舅父,亦當明白此理。”

Advertisement

那親舅父三個字,封良聽著,只覺格外刺耳,眼皮莫名跳了一下。

近日坊間流言不斷,到都有人在討論,左仆究竟是太子的舅父還是父親。盡管封義矢口否認自己曾經跟人說過這等話,惱怒不已,但面對悠悠眾口,他也不能真的去回應此事,教有心人得逞。因而,封良只有吃啞虧,一面將封義送到鄉下避禍,一面著人去撲滅流言。

只是不知道這等荒謬的言語,是不是已經傳到了皇帝耳朵里。

老匹夫!封良瞪了文謙一眼,卻到一陣無力。

行走場幾十年,封良深知皇帝想要的是什麼。

許多時候,真相如何不重要,讓皇帝站邊才最重要。若是皇帝不在他這頭了,要麼努力爭取,要麼趕認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