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一念桃花 三百一十八、夏至(七十八)

《一念桃花》 三百一十八、夏至(七十八)

“還不敢跟太后說。”朱深答道,“太后因著金陵公主之事還日夜傷神,怕一時緩不過來。圣上的意思,等事厘清了之后,再同太后慢慢說。”

“可如今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就不怕哪個宮人說?”

朱深道:“自然是沒有不風的墻,只能捂得一時是一時。捂不過去就只能敞開了說。”

譙國公主點點頭:“如今年紀也大了。前兩日去見比我還小五六歲,看著卻比我還沒神。”

頓了頓,又問:“和五郎可親近?”

朱深點點頭:“五殿下乖,宮里和族里的老人都喜歡他。”

“確實是他的長。”譙國公主想起裴律的臉,“我原本也瞧不上他,可誰家沒有個不上道的傻兒子?時日長了,到底濃于水,再是恨鐵不鋼,也畢竟是自家的兒郎,心頭哪里有舍得的。太后必定也是這個心思。”

朱深看有幾分容,便道:“公主節哀。”

“我沒什麼。”譙國公主道,“我這姑祖母算是半路上認的,沒說上幾句話。倒是他那一大家子怎麼辦?聽說,他后宅中妻妾兒。”

“正是。”朱深道:“圣上今日點了三殿下親自去吳王府,為五殿下主持喪事。五殿下的兒都還年,如今也只好都由王妃管著,宗正寺也會幫忙。至于爵位,圣上也說了,按朝中之制,擇日讓世子嗣位。”

譙國公主頷首,又問:“五郎這才二十好幾的年紀,他那世子幾歲?”

“九歲。”

譙國公主又嘆了口氣:“當真造孽。究竟什麼事過不去,五郎就扔下孤兒寡母尋了這短見。”

Advertisement

說著話,朱深領著譙國公主了太極殿。

皇帝已經起,由人攙著從殿里出來。

譙國公主正要做禮,皇帝卻先一步道:“姑母不必多禮,坐吧。”

朱深攙著譙國公主落座。

若他沒記錯,二人上次見面還是去年的元日,譙國公主回來小住了幾日。那時,朝廷封了印,皇帝趁著空閑,親自登門造訪才見上一面。這回,皇帝聽聞回來,早就遣人去接。多番推辭,到了今日才見著。

宮娥們奉上茶水和點心,便退了出去,殿上只剩下皇帝和譙國公主兩人。

譙國公主打量他,道:“陛下消瘦了。”

皇帝神疲憊,輕輕擺擺手:“聽姑母這麼朕,朕便覺得姑母還為當年的事置氣。姑母還是朕的字吧。”

譙國公主不置可否。

皇帝看了看,明白的意思,神不由愈加暗淡。

“我這回進宮是想問問五郎的事。”譙國公主拿起茶杯,緩緩道,“陛下的兒,我攏總認不清幾個,恰好就認識五郎。他是我從瓜州帶回來的兒郎,轉眼沒了。此事,有司可查得有眉目了?怎麼回事?”

皇帝淡淡道:“聽起來,姑母是來興師問罪的。”

“五郎是你的兒子,我問什麼罪?”譙國公主道,“我不過是想知道原因罷了。”

皇帝出一苦笑:“既然是朕的兒子,姑母也不問罪,那麼朕可有不說的道理?”

譙國公主目沉沉地看向他,良久,輕輕點頭:“陛下的說的是,那我便失陪了。”

說罷,便要起

皇帝忙道:“姑母留步。”

只見譙國公主又毫不猶豫地坐下來,轉過頭來直勾勾地看向皇帝。

Advertisement

皇帝無奈,道:“多時未見,我還指著姑母安朕兩句,沒想到是來敲打朕的。”

譙國公主卻沒有半分憐憫,冷冷道:“陛下的兒子自盡了。他那般沒心沒肺的,怎會走了這條路?陛下心中難道全無想法?”

提到裴律,皇帝的臉上似又憔悴了幾分。

他徐徐道:“五郎寫了一封書,自省四大罪狀……”

“這些糊弄他人的話,便不必說了。”譙國公主打斷道,“那書中的話,我都聽說了。其中羅列之事,多半不是五郎干的,必定是誰他心灰意冷地甘心去當了個替死鬼。”

譙國公主這話說的毫無據,可皇帝并不詫異。

他從起家到得天下,譙國公主一路看在眼里,什麼樣的貓膩也瞞不過的眼睛。

“姑母聽朕說完。除那之外,五郎還寫了另一封書。”皇帝聲音低沉,“在死前讓人轉給了太子,太子今天早晨已經呈送到了朕這里。”

譙國公主目:“哦?那書何在?”

皇帝將一張帛書案上拿起,遞給譙國公主,。

“雖然事關中宮和太子,但朕幾年前答應了姑母,對姑母再無瞞。君無戲言,姑母自己看吧。”

譙國公主急忙接過,越往下看,越發震驚。

難以置信地問:“五郎自盡,是為了阻止圣上向中宮問罪?”

“五郎的死訊傳來時,朕正在向中宮問罪。后來,自然就不了了之了。因而五郎確實達到了目的,雖然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譙國公主想了想,趕問:“要說這是權宜之計。那另一封書里,他自省四大罪狀,是為了永久地給中宮罪?”

Advertisement

皇帝靠在榻上,眼睛半閉,算是默認了。

看著他臉上的灰敗之,譙國公主浮起些許惻之心。皇帝自要強,這是第一次看到他如此沮喪。

譙國公主的目移回書,落在最后一段話上。

裴律在書中敘述,說自己方才在椒房殿里,母后噓寒問暖,又囑阿媼替他梳洗更,讓他想起兒時無憂無慮的時。他那時夢想著保家衛國,戎馬一生,未料一朝長大,卻了個無用之人。如今父皇厭棄,還累母后被父皇問罪,又了個不孝逆子。無用而不孝,無茍活,不若以自己的死,換得母后下半輩子安穩。日后凡有罪責,便請皇帝都加諸在他一人上。

最后,他寫道:律就此作別。若有來生,愿再不生在帝王家。

“癡兒……”譙國公主只覺不忍卒讀,閉了閉眼,痛心疾首。

皇帝被這話心事,掩面而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