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一念桃花 三百零九、夏至(六十九)

《一念桃花》 三百零九、夏至(六十九)

朱深只得道:“如此,殿下也趕出宮吧。無論如何,殿下打了勝仗,又找著了心儀的娘子,老奴替殿下高興。還不知娘子姓甚名誰?”

裴淵道:“告訴阿公也無妨,姓常,名晚云。”

朱深的目定了定,臉微微一變,問,“姓常?文公的弟子?”

“正是。”

朱深怔忡片刻,道:“知道了,那老奴先行一步。”

裴淵拱手道:“阿公慢走。”

朱深沒多言,轉而去。

注視著朱深離去的背影,裴淵瞇了瞇眼。

像朱深這樣的前老人,喜怒都是一張笑臉,能變的事畢竟不多。他必定還記得圣上為鎮南王時,邊那常姓謀士吧?

裴淵曾想,晚云的幾重份里,興許常仲遠之才是最大障礙,今日一試,果不其然。

天空響起個悶雷,他趕往宮門去。

*

朱深心事重重地回到太極殿。

宮人已然依他的吩咐,將殿打掃妥當,并點上了燈。

皇帝疲憊地倚在榻上,閉目養神。

朱深上前,道:“老奴已經依陛下吩咐,送了送殿下,勸了幾句。殿下不是斤斤計較的人,想必過幾日就好了。”

皇帝聽罷,左手細細挲了右掌,緩緩道:“說來,我還是第一回對九郎手。太子我打過不,二郎打過……”他一一算著,“唯獨沒有打過三郎、四郎和九郎。四郎只會倒騰房子,沒什麼心的。而三郎和九郎……”

他沒有說出口,而朱深知道,那是愧疚。

朱深恭敬地立在一旁候著。

這麼些年,安的話已經說了許多,但他知道皇帝還是過不了心底那個坎。

Advertisement

“這些年來,我盡量遂他們意。三郎風雅,便讓他領太常寺。九郎文武雙全,就讓他做一方守將。兩人都有能耐,我以他們為榮,這才是朕的兒子。反觀封家……”皇帝說著,嗤之以鼻,“封良都生了什麼兒子,一個不如一個。封爽那等不上道的貨,若不是看在封良的面子上……封家的后代如此,后繼無人,封良也是此想,故而辦事著急了些。”

皇帝自言自語著政事,朱深不好搭腔,只能聽著。

大殿中安靜無聲,可鑒的地磚倒映著簇簇燭,皇帝盯著那倒影看了許久,忽聽黃門低聲詢問,是否傳膳。

他回過神來,道:“傳。”

黃門才出去,皇帝便對朱深說:“方才朕讓二郎放了五郎,你親自去一趟,把五郎接來我這里用膳。另外,今夜就去皇后那里吧。”

朱深拱手稱是。

*

皇城司。

一道驚雷劃過天空,王慢慢從昏睡中醒來。

方才又有許多雜的夢境。似乎已經聽見晚云的哭聲,委屈地說師兄怎麼了這副模樣。又夢見小時候晚云替他出頭,他曾阻撓,晚云卻氣呼呼地說:師兄雖然沒有父母跟著,但是有師妹,別人欺負我們的,我們必定欺負回去!

的喜怒哀樂如此清晰,一時不知是真是假。

漸漸清醒過來,屋子里裹著藥味,氣息沉悶,這是他悉的病榻的味道。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有今天。

昨日下這個決定,不排除有幾分意氣,可他無法坐視不管。

聽聞仁濟堂被熊熊大伙吞沒,聽聞師妹失而復得,他的心如刀絞。

他知道這些人心黑,但以為只會沖著他來。

Advertisement

畢竟仁濟堂后頭的大東家是文謙。

商場上爾虞我詐,但對于仁濟堂,從來只敢來暗的,不過明著干。沒想到這些人竟敢明目張膽地縱火截人。這等下作手段,真真連黑道也不齒。

他聽見屋外有人低聲談,于是,沈楠君走進來,問:“你醒了?”

只將將抬了抬脖子,卻全火辣辣地疼,疼得他冷汗直流。

“你別。”沈楠君趕將他按住。

他問:“我睡了多久?”

沈楠君道:“一整日了,現在午時已過。”

竟然已經一整日了,按照計劃,姜吾道等人已經敲了登聞鼓。

“師叔他們……”他趕問。

“在朱雀門外跪著。”一個聲音從不遠傳來。

瞇了瞇眼,借著燭看清裴安的臉。

他問:“圣上接了狀子了?可還順利?”

他的聲音有幾分急切,饒是裴安也有幾分不忍,他道:“實話實說,要撼封家不容易。”

抿了抿蒼白的,痛苦地閉了閉眼,握著拳頭狠狠地砸在床板上。

“你輕些,仔細傷口又裂開。”沈楠君勸道。

“不過也給你帶個好消息,”裴安道:“你師妹手腳很快,京師許多與仁濟堂深厚的商號都來幫忙陳,朱雀門外已經跪了烏泱泱的人頭。方才我聽聞京兆尹和史大夫已經到場了,不久就會進宮去。今日宮里頭就只會有這件事。”

此事倒是順利,王微微頷首,聽他提起晚云,便問:“晚云何在?”

裴安提溜了眼珠子,看了沈楠君一眼。方才,他們就是在議論是否要對王說此事。

沈楠君微微頷首,裴安便道:“你師叔似乎沒能說服當下也在外頭跪著。”

Advertisement

皺起眉頭:“九殿下怎麼說?”

“哦,子靖啊。他去過,亦無濟于事。”裴安說罷,埋怨道,“你想想,你師妹那狗脾氣,反對有用麼?將敲暈了還差不多。”

“那便將敲暈了吧。”

沈楠君嗔他一眼,道:“我雖與晚云往不深,卻也知道是個有俠義心腸的子。昨日已經看你差點連命也豁出去了,你還如何安坐在家里?這是的心意,你要全。”

“為今之計,只盼著父皇趕下令徹查此事,那你們仁濟堂一家老小,也就能回去了。”裴安道,“要促此事,還需他出面。”

頷首:“那邊早已叮囑姜師叔去通傳,我可以再寫封信催一催。”

裴安說:“既然已經說了就不必再催,他老人家分的出輕重緩急。你要是寫信,他會以為你還好,說不定就不著急了。你最好傷的再重些,我這里傳出個你不治的消息,這個反倒有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