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景之所以不準備殺了武則天,一則是因爲武則天現在還只是個四歲的小孩,還只是一張白紙,武則天后來之所以能廢掉大唐建立大周,也是命運、機遇、能力湊的,武則天好幾次都於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都是自己憑智慧能力闖出來的。
武則天十四歲被李世民納宮中,但卻對很是冷落,導致沒有子,李世民死後,被迫業寺爲尼。
後來李治再把納宮中,後宮兇險,爾虞我詐,朝堂上還有掌控了朝政大權的長孫無忌和作對,武則天幾經生死,憑智慧化解險境,然後才掌控大權。
可以說武則天的命運都是被出來的。
李元景不殺武則天,除了他心慈手,不忍殺掉武則天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爲武則天是大唐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人,在大唐歷史上佔據最重要的地位。
原本李元景穿越來大唐,就已經改變了大唐的歷史走向,如果他再肆無忌憚、毫無底線地改變、破壞大唐歷史進程,李元景非常擔心他會遭到歷史規則的抹殺。
所以李元景儘可能地在糾正大唐歷史的錯誤、讓民衆更加和平安定、幸福富裕地生活的同時,儘可能保持歷史的原貌,改變大唐的歷史進程。
而武則天又是一個絕世聰明、非常有能力的人,如果能不讓武則天宮,把武則天收手下,發揮的聰明才智,那就是一個最強大的幫手和人才。
所以,要想絕了武則天的進宮之路,李元景就決定把武則天收自己的手下,由自己控制,發揮的聰明才智,約束的荒放。
不過武則天現在纔剛剛四歲,無論做什麼都來得及,所以李元景準備等幾年,有機會了,就親自去荊州,把武則天收爲義妹、或者讓做生意的廠長、經理,不讓有機會被李世民收宮中。
而實際況是,後來李元景真的去了荊州,見了武則天,但武則天早就被李元景的逆天才能所折服,所以聰明而又極有主見的武則天並不願意和李元景結拜爲兄妹,而是願意做李元景的一名小妾。
甚至做通房丫頭,武則天也願意,從而又生出許多節外之枝。
這是後話。
且說李元景不能說他事先就知道李元康、李元泰十一人非常有能力,更不能說他對大唐未來的許多事都瞭解。
而實際況是他對李元康、李元泰十一人是真的不瞭解。
因爲他的穿越,改變了大唐的歷史走向,這樣他對大唐未來的許多事也不能知道了。
於是他就告訴李世民,他並不知道李元康、李元泰十一人非常有能力。
當初他之所以把他們全都收進趙王府,是因爲他看到李元康,也就是當時的小老鼠寧死也不把同夥供出來,非常講義氣,他很欣賞。
而至於他們非常有能力,李元景告訴李世民,每個人都各有各的能力,如果把他們的能力發掘出來,那他們就會表現得非常出。
只不過因爲各種原因,大多數人的能力都沒有被髮掘出來,才能被埋沒了。
李元景還向李世民舉例子,比如春綺,原本只是一個低賤的小丫頭,但只要把的能力發掘出來,甚至能幫助你管理一個王府。
夏蓮四名丫頭也同樣如此,原本們只是四個小丫頭,但在孫思邈的培養、教導下,他們都了能刀做手的最高明的醫生。
李世民聽了,雖然認爲李元景說的有道理,但對李元景隨便在街上撿到一羣小乞丐,他就賜給這羣小乞丐李姓,和他們結拜,而這羣小乞丐又如此個個能力非凡,很是懷疑。
他不懂李元景怎麼這麼有能力,但不管李元景爲什麼這麼有能力,他能看出來李元景是真心爲他、爲大唐百姓的,這就夠了。
李世民雄才大略,很有眼,也幸好他是這樣的人,如果他小肚腸、疑神疑鬼,不相信、不坦誠對待李元景,那李元景可能幹什麼都不會這麼順利。
當然如果那樣,李元景也不會如此盡心盡力地幫助李世民。
卻說李元平來到甘殿,向李世民行禮,李世民詢問李元平的報工作是怎麼做的,怎樣把暗探了突厥部。
李元平有點猶豫要不要告訴李世民他的,李元景告訴李元平,雖然李世民是當今陛下,但更是他們的二哥,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李世民,所以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不用瞞著李世民,只要李世民想知道,就要全部告訴他。
今天發生的事是個意外,李元景沒有想到李世民會把李元平詔進宮中問他關於他做報工作的事。
因爲他沒有事先告訴衆人,無論什麼事,只要李世民想知道的,他們都要毫不瞞地告訴李世民,而很明顯,薛仁貴、李元平衆人都以他馬首是瞻,在李世民和他之間,薛仁貴幾人自然是聽他的,他不發話,李元平就猶豫著不知道該不該把他做的事告訴給李世民。
李元平這一猶豫,李世民一下子就看出來,他們這些人並不是效忠他,而是完全聽李元景的,作爲自己治下的臣民,效忠的不是自己,卻是旁人,這對所有的皇帝來說都是一個大忌啊:
皇帝心再寬廣,也不能容忍這樣的事,雖然這樣的事,在任何一個王朝都是司空見慣的。
哪一個王公大臣手下,沒有一些只效忠他本人、而不是首先效忠皇帝的親信、死士?
李世民自然也看出來了李元平的猶豫,但他從李元景的話中,更看出來了李元景的坦無私,一心爲他、爲大唐耿耿忠心,於是他就對李元平、薛仁貴說:
“元禮、元平,雖然你們是和六弟結拜的,但我是六弟的二哥,你們和六弟結拜,了六弟的兄弟,那也就是我的兄弟,我這個哥哥你們也認吧?”
原本李元景擔心今天李元平的猶豫會令李世民心生罅隙,但李世民這樣說,就說明他完全理解李元平的猶豫,他對李元景、李元平、薛仁貴是完全信任的。
章節報錯
農學院高材生穿成一身蠻力的癡傻農家女,父死母弱,弟弟疏離,姐姐把她當累贅。幸好她有靈泉空間在手,獵殺野豬,震懾狼群,引靈泉灌溉莊稼,培育良種。種田、養殖、搞副業,傻二妮兒帶全家走上紅紅火火致富路。隔壁家絕美孤傲小書生,長得好看了不起?一代權臣了不起?還不是被傻二妮兒輕鬆拿下?一句話:從癡傻農家女到一品誥命的開掛人生!...
穿越成豪門嫡女,卻是凄涼小院薄被單衣,爹不靠譜、后母惡毒,怎麼辦?藝在調香、心在調人,只得自覓情郎!…
女主很快有自己的龍鳳胎,不是什麼女強男強人設,事業線不明顯,溫馨日常家裡長短養家養娃 故事純屬虛構,半架空,請勿對標現實考究 請文明看文,不喜毋噴,謝謝
她本是21世紀冠絕天下的女聖手,一朝靈魂穿越,卻重生在一個準備行刑的可憐人身上。 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燕王,為了報恩把她從刑場上救下。 成婚當日,燕王霸道搶親。 皇上追責,燕王拿出一紙婚約堵住了皇上的嘴。 自此她便成了人人豔羨嫉妒的燕王妃。
秦瑱穿越三國,成了一個寒門士子。 為了改變命運,四處求學,最終投入曹操麾下。 憑著超越時代的見識,屢次建功。 本想輔佐曹操成就霸業,沒想到卻因功勞太大,引起曹操忌憚。 正逢宛城之戰,眼見老曹要一炮害三賢,秦瑱再次勸誡,卻惹得曹操怒斥。 於是秦瑱果斷掛印而去,你老曹不是多疑嗎?那這軍師不當也罷! 至此,秦瑱轉入劉備麾下,以一人之力,提前改變天下大局。 奪淮南、戰呂布、敗孫策、取荊州,短短數年之間,輔佐老劉成就霸業。 多年之後,曹操遲暮,病榻之前,謂眾人云: 「孤一生行事,但無悔過,唯秦子瑄離去,孤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