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八十七章 產業升級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八十七章 產業升級

吳縣令謝李咎卻是因為很早之前的事了,就是李咎的生基因課提到的近親結婚的危害。

吳縣令自己的親媽已經故去多年,當然不是他和自己的表姐妹有什麼,而是他嫡母給他看的幾個姑娘的問題。

可能是嫡母那邊親戚本就有比較多的基因傳病,那邊表兄妹、表姐弟的孩子十個倒有五個天生帶疾。

嫡母給吳縣令看的四五個姑娘都是表親結婚的孩子,都早早的病沒了,以至于給吳縣令留了個“克妻”的“名”。

就算吳縣令本人在京城,這個“名”也沒被人拿來打趣他。

只是打趣調侃,吳縣令還不覺如何。但如果關系到子嗣,這問題可大了去了。

來江南之前,吳縣令的嫡母正張羅著再給他說個娘家姑娘,吳縣令聽了課之后半信半疑的,回信說已決定娶本地土人的兒,推辭了。他嫡母便將這姑娘說給了另一個庶子。

今年得信聽京中兄弟說,那姑娘本就有點不同尋常的先天癥,頭一次懷胎后幾次三番的胎氣,好容易才保得下來,那孩子生下來也是不哭不鬧,不出月就沒了。再后來姑娘也坐胎兩次,都是二個月里就小產了。

再有生學學生折騰的傳實驗觀察記錄,吳縣令徹底相信了李咎的學說,這才特特謝李咎的。

吳縣令沒有和李咎說的這麼詳細,只說自己因為他的學說沒有回家娶表妹,而是娶了藥娘,如今藥娘是極好的,又生下了這麼一個伶俐的兒子,故此謝他。算起來若非李咎,只怕他也遇不上藥娘,更不要提娶藥娘為妻了。

李咎也沒多想,只說“不敢”等等。

二人將喜事說完,吳縣令轉而問道:“賢兄弟那里招工諸事可還順利?”

Advertisement

“順不順的要看相對,若說是要三九和尊夫人那般的人,則這一次確實沒有什麼發現,一個人都沒有。但若要是老實本分又能干活的,倒是有那麼五六個。總之到面談這一關的有十七人,只要能談著一半,也就夠這一時之用了。以后的事,以后且再走著看。”

李咎將人數告訴他,又問:“賢兄突然問此事,可是縣學有人告狀?”

“何止縣學那幫老古板,就連我的長隨都抱怨了兩句。”

“這可奇了,我這里的旁門左道,讓學塾不快,我還能理解,怎麼賢兄的長隨也有怨言?莫非他嫌我擾民?”

“說是擾民,倒也差不離。你拔擢管事不管別,那長隨的老婆子也在其中。聽他說像他家老婆子一樣為了備考晝夜苦讀的媳婦子真不,難免疏忽了家業。他們是怨你擾了他家的事哩。”

李咎聞言,一笑了之。不論男,肯多學點道理,總不是壞事。若是因為媳婦或者丈夫肯學東西,他們就不高興的,那他也沒辦法,總不能攔著不讓人進步,更不能讓他永遠缺人用吧。

至于男男的問題,在風氣日漸開放、眷亦常有遠行經商的青山,已經不算什麼問題了。非要說有問題,也就是一家兩口子外事務分不清扯不明而已。

吳縣令道:“別的我也不怕,我只怕他們串通教諭先生去郡治告你無德等,為防這個,你面談時拉我做個見證吧。橫豎你也是要證人的。”

確實為了防止被人攻訐營私舞弊,李咎每堂考試都請了不止一個證人作監考,趙縣丞更是來了三趟。

如果有人要去郡守那里告狀,一個縣丞的說話分量的確是不太夠看了。吳縣令樂意出馬,卻是最好不過。李咎沒二話,先謝他主應承,再謝他后面還得扛一力。

Advertisement

吳縣令道:“這有什麼,我的政務還勞賢兄多費心,他們果真壞了你的事,不就是壞了我的事?我這考評、升遷,還要不要?渡人,就是渡己。何況我渡的不是旁人,是賢兄弟啊。”

后不久,李咎果然從王理事那里聽說本縣幾個教諭商量要去州府訓導、教授那里告狀,因聽說后來的“面談”是吳縣令親自把關的,他們就悄無聲息地散了。

又聽說幾個教諭先生散了之后,回家捶頓足地抱怨,早知李咎出題這般簡單,他們也該讓自家仆從書去試試的,萬一能拿個一年百兩銀子的差事呢?

李咎第一次小規模選拔人才,總計甄選出合用、備用的八人。有了這八個人,再加上原有的心腹,李咎總算可以把自己手里的產業全部重新安排一下了。

李咎按照現代綜合集團的架構對所有產業做了區分:“獨資”的“合資”的分分,權劃劃,財務(賬房)系獨立運轉,并且給王得春配了六個學徒,師徒七個都被李咎拘著天天學算和財務學基礎;王得春還兼著“hr”的職責,李咎還給他空著兩個學徒的名額用來挑選合適的人才;各個子產業里技和管理區分開,李咎負責所有“技”這條線上的人、事、財、,不過因為王得春眼極毒,李咎讓王得春負責篩選人才,李咎只管王得春篩選之后的人是否符合技要求;管理方面的事務又是另一條線,由三九最后負責,三九在金陵點了幺娘和桂子做幫手,這次選拔人才給這條線補了五個人——全是姑娘,其中就有宋老三的媳婦大宋氏。

李咎對三九提的要求是又要效率高,又要能盤活,不能盤剝長工和職業工人,不能妨礙技那條線的人沖擊新技,但是又不能被人蒙蔽了別人的錢簍子。

Advertisement

最后這條其實已經有所表現,李咎對工匠革新技向來是不余力地支持,只是時間一長,難免有人把他當傻子耍,謊報材料的價格和用量、明明沒有做實驗卻說實驗失敗了,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李咎自己當然沒時間一條條地對,正需要一隊人注意著這些。

如此技、財務、管理三條線清晰地分開了,再將產業上下游和關聯系排好,有上下游關系的放一起,關系切的放一起,有多管事的崗位,缺著多人,一目了然。

李咎把李園和皇莊的土地都并了學塾,學塾由他自己一手管理,財務事務技都是他挑頭,以保證學塾的地位不搖。皇莊和李園的土地以后就全部改稱實驗田,專門用來測試各種農業技

除了學塾,還有合并后的娛樂這塊兒被李咎自己把持著,就是“德云社”加印書作坊加印書作坊的附件撰稿社。

李咎非常非常看重思想的表達,在絕大多數人眼中這是本末倒置,哪有人將財權放下卻只抓著戲班子的?一小部分很明的文人能看到李咎對學塾、印書作坊的看重,但是沒人看懂李咎為什麼對戲班子都那麼張。

在大眾心理,一百個戲班也比不上一個印書的作坊,印書是給文化人看的,印的四書五經可是圣人之言,但是戲班卻是下九流的東西。

別看他們幫千紅打抱不平時詩詞曲賦一首首地寫,別看他們追著給千紅、曹行首、新紅、小五兒打投時飛狗跳熱中燒,在他們心里,戲班伶人和娼依然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以娛人的玩意兒,甚至算不上是人。

于是李咎對戲班的重視,就顯得很突兀,很奇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