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八十章 酸溜溜的老張很下飯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八十章 酸溜溜的老張很下飯

皇莊的大棚收割像是一個信號,接下來就是李園的大棚收割,然后果子、稻子、豆子、早的品種、正常的品種陸陸續續的就都進了收割期。收的喜悅漸漸地爬上了每個人的角,暈上他們的臉頰。

今年的青山人尤其激,因為李園捂了三年的新種子,終于開始對外售賣了。

李咎還是擔憂出變故,規定每家可以購買的種子不超過三畝地之用。大家雖然覺得太了,但還是可以理解。

第一批買種子的是頭一年就找李園拿了預售條的人,這批人的預售條兌現了之后才是后來排隊的。

李咎一共放出去各糧種共二十噸,其中不都被附近其他郡縣的大商戶帶走了。

玉鶴縣買的尤其多,玉鶴縣去年到今年把很多農田改了棉花和桑蠶之用,用于種植糧食的田地幾乎了四分之一,張縣令就是再傻也知道必須想辦法穩住糧食才行。

畢竟他們玉鶴縣的倉,被燒得七七八八,幾乎沒啥存糧了。僅有的那麼一抿子,還是去年他到任時收拾糧商抄家抄出來的部分。

要問為什麼糧商那麼富裕,抄家卻只抄了一點點沒倉?

老張為了盡快收攬民心做好人,按糧價差額將大多數糧食都補給平民或直接當賦稅繳納了,這是一個原因。還有個原因當然是絕大多數糧商的家產都被老張自己吞了,既然他吞了,那就是他老張家的家產了,豈有吐出來的道理。

為防年底糧食不夠被迫吃了吐,老張不得不給縣里引了十噸李園新種。

玉鶴縣到青山城之間的路,正在修筑前的準備中。青山城經過兩年打磨,已經有了一套非常的修路隊,不僅可以按照原有的小路進行拓寬和加固,還能據地形重新規劃,修的新路更加方便、結實耐用。

Advertisement

李咎準備從玉鶴縣打通一條新的出海通道,希這條新路有足夠的流運輸能力,他本來就嫌棄原有的道路過于曲折蜿蜒了,且中間有些鄰近的地方本就不通,要麼繞道,要麼自己帶把刀砍路出來。

就趁這個機會把整條道都重新疏通布局,也省了將來的事

玉鶴縣的老張縣令也卯足了勁兒想重開玉鶴縣的港口以便啟海運,他極會算經濟賬,只要海運開了,貨商都從他這走,他即便不搜刮百姓,也能萬貫家業。驛站客棧食肆開一開,碼頭的地皮買一買,自家產業弄一弄,怎麼看都是賺,沒準還能帶本縣其他人發財,到時他再強迫本地富商出錢出力賑濟貧民,照樣能安一方民生,博個好政績。

不過目前看來效果不理想,他和老張家通都失敗了。他說服不了他老子,他老子就更不會試圖去說服皇帝陛下了。

借著買糧種的機會,老張放下政務,親自來了一趟青山縣。

今年的青山縣雖然地盤還是那麼小,但是就連最遠的村落也已經有了興旺發達的意思。

明明李園發錢發東西并沒有發到每個人手上,偏偏就是達到了每個人的家底都殷實了的效果。

家底殷實,就不了繁衍人口,就連最遠的村落的老鰥夫老也有了媳婦,沒兒子的人家也陸陸續續的都有了兒子——且不論這媳婦兒子是搶是買是拐,還是自愿來的,總之各村的人口都增加了。

人口一多,加上通方便、有利可圖,富裕的勞力就不了要往城里轉移,他們在青山城掙著工錢,給家里補了許多,家里的條件就越發好轉了。

到老張來到青山城時,就連最窮的村落都有了不事生產散步聊天的老頭兒老太太。

Advertisement

還有些特殊的村子,例如青牛村,因為村子本其實已經不適宜繼續耕種,人們基本都舉家搬走,或進城,或投奔親戚合并到了別的村里,這樣的條件艱苦的村子就自發地消失了,只留下零星幾畝好地跟著它們的主人一起并到了其他村落。

老張看得心里十分火熱,給他三年時間,把玉鶴縣也變這樣,他爹再好好作一下,他怕不是能升本地太守!真是不知道玉鶴縣和懷嘉郡的兒前兩年在想什麼,竟放著這麼好的條件不用,反而把自己的仕途都斷送了!糧商給的那點錢,如何比得過一方富庶后自己合理合法掙來的錢?

老張還注意到路上有些玉鶴縣人在往青山逃難,對于治下去年到現在的為了建紡織廠收棉花而折騰出來的事,老張也都知道,只是親眼看著自己治下的人們背井離鄉去投奔新生活,總是現在他眼里了,讓他渾不得勁兒。

罷了,這要不是他們投奔的對象李咎,他一定會發揮老張家紈绔子弟的特點,把對方打得滿地找牙……

大家同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我是刮地皮但不傷人命的真小人,你是假仁義沽名釣譽的偽君子,怎麼我打你不得?

但是李咎這是真·好人啊,老張雖然是個混蛋,對真正的大好人,那還是心有景仰不敢妄的……

老張縣令來到青山城,先拜了拜地頭蛇吳縣令,就被吳縣令帶著本縣的貴人接風吃了一頓飯。

老張和老吳原是認識的,只是不,在老張眼里,老吳也是個真小人。不過他倆的真小人目的不一樣,老張要爭家產,老吳卻是為了茍命。前年吏部在爭論將誰送到青山來時,老張的家里躲得早避開了難題,老吳卻是被儒林——或者說是儒林中的科舉取士派,和唯利是圖派撕得死去活來的炮灰。

Advertisement

老吳被外放時,老張還有點同他。沒想到時間過了不到半年,老張就悔極了,哭著喊著也跑來了江南,還愿意屈就玉鶴縣這麼個窮山惡水的地方。

老張見老吳,心里酸得厲害。

尤其是老張得知老吳的媳婦就是紡織一廠的前廠長、李咎的半個自己人、騾機的圖紙作圖還原工匠何藥娘,更是酸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李咎這個人既沒有結婚的打算,又沒個兄弟姊妹可以攀親,想和他聯姻來達到同氣連枝的目的,幾乎是不可能的。老吳偏偏就這麼厲害,愣是無中生有給李咎栽了個妹子。

這個“妹子”手上握著的大殺騾機圖紙更是讓老張饞得口水都下來了。騾機好得,排隊就完事了,騾機的制造方法卻極難得。不知為什麼,一向大方什麼都敢對外公開的李咎,這次把騾機捂得嚴嚴實實。他連飛梭都放出去了,偏偏就掐著騾機不放。

吳縣令正是躊躇滿志的時候,就著老張酸溜溜的表都能多干一碗飯。

作陪的黃致和尤復也聽說過張縣令這個人,只是他們比吳縣令知道得更,更陌生,也只能挑些場面話說的,席間的氣氛倒是相當不錯。

幾人略略喝了幾杯酒,互相之間就十分稔了。

聽說老張縣令這次來青山是有求于李咎的,黃致說道:“這可不巧了,李兄弟現在城北郊的莊子里督著糧食的事呢。你要去見他,只怕得明早才行了。”

……我發現我bug多到什麼程度……

就同一章里,都能出bug

前面統一修訂:陳妃所出是三公主,淑妃所出才是三皇子,不過淑妃還有個小皇子。

皇帝:寡婦大(防)法好,好好好好好(bushi)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