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七十二章 藥娘辭職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七十二章 藥娘辭職

出走的農夫想吃回頭草,老實人馮家兄弟找李咎討時都忍不住臉紅。

李咎倒是沒覺得怎樣,只是出去容易,回來可就難了。眾所周知李園用人,在確認對方合適的前提下,一定是先用最窮苦的那些。有的人清了李咎的這個脾氣,跑來李園門口賣葬父葬母的都出現過。

這些事現在也不歸李咎自己負責,王得春和莊頭往這里一放,自然是他倆選人。

莊子是的人是夠用了,不過誰會嫌人呢?

如果能從里頭挑揀出適合學其他技的天才,就是挖到了寶。

王得春已經很悉這活計了,莊頭雖然是第一次選人,但懂得配合王得春,事辦起來就很爽利。

等他們選好了人,給其他沒招上的人發了二尺布、一筐糧食送走了。

剩下的人,李咎據王得春造好的冊子重新分配了活計。

有些留下來繼續種地,有些則送去其他產業里打短工。反正他們只要“熬過青黃不接的口糧”就行,既然只想賺夠口糧,那還管做什麼工呢?

新招來的人中不乏有從其他地方逃荒來的,僥幸夾在吃回頭草的農夫里,倒也混到了一份工作。

李咎從冊子上點了幾個從外地來的,特別是從玉鶴縣來的人。

李咎對玉鶴縣簡直有了心理影。

從這幾個人口中,李咎得知玉鶴縣發生的變化。

去年新縣令到了之后,利用農閑時間修整了與青山縣之間的道路,行商往來變得十分便利。

青山縣的各種技和廉價商品迅速擴張到了玉鶴縣。玉鶴縣的富商們也覺察到了紡織廠等李園產業的強大之,特別是紡織業的巨頭們,他們早在去年出海貿易時就發現了李園的布匹價廉,今年他們組團收購了一些紡機的名額,已經開始籌備種植棉花的土地和建廠紡織。

Advertisement

他們既需要土地,又需要人口,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向弱小的平民手,這幾口人只是第一批敗下陣來的。

當然,流落到皇莊一帶的玉鶴人并不清楚背后的事,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土地不明不白地就沒了。

李咎一聽就懂,大雍第一代圈地運時代已經到來。

雖然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但是他沒料到這一天來得這麼早。明明其他地方的富商還只進行到了改種棉花這一步,為何玉鶴縣的富商會直接進到剝奪農民的土地這一步?

李咎想不通,只好按在一旁,等日后有了時間騰出手來去玉鶴縣實地看看才知道了。

至于要不要讓何工他們暫緩紡紗機的出單和排單,李咎搖了片刻,最后還是沒有手。

騾機就是更先進的生產力,他可以為了緩和沖突、減平民百姓的傾家產而限制一個地區的富商的購買量,但是他不想為了減沖突而強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與其那樣,還不如想辦法建立一個基于廉價布匹的新經濟系,那可能還更快更符合發展規律一些。

問明白了況,李咎皺著眉讓他們各自去自己該去的地方干活,他自己一邊繼續關照稻田和魚苗蟹苗的況,一邊抄他的書,一邊將經濟系的事提到了日程上。

不幾日,又發生了一件事,便是何藥娘登門拜訪,想卸去紡織一廠廠長一職。

這件事非常出乎李咎的意料,但是李咎也無可奈何。

李咎對藥娘抱以厚,既希發揮的聰明才智,將一廠帶得紅紅火火,也希發揮別優勢,吸引更多的本來就離土地更遠的紡織行業,率先走進工廠、為工人。

Advertisement

本來這兩件事推進得都還不錯,有何藥娘、張周氏等人的帶頭作用,荒山附近的婦以及更偏遠的地方的子,好些都嘗試著邁出了第一步。

所以對于藥娘想辭職回歸家庭的打算,李咎有那麼一點點怒其不爭的意思。

藥娘也是沒辦法,新婚三個月,懷孕了。何工本來就覺得兒不該拋頭面,認為得回歸家庭,好好相夫教子。而吳縣令對家不家的倒沒什麼,對孩子卻極為看重。父親和丈夫都希放下外面的事務專心養胎,藥娘婚后子也和了許多,不再似之前當姑娘時那般一味的要強,因此有些意

吳縣令都快四十了,才得了第一個孩子,由不得他任。他很看中藥娘在李家的話語權,但是這個話語權是基于藥娘在紡織一廠的無可取代的地位。現在藥娘已經吃了圖紙,跟他回北方去后照樣可以重建紡織廠(李咎并不反對),且本來藥娘去了北方之后也管不了紡織一廠的事務了,李咎早晚得找人接盤,現在不過是提前了幾年而已。

李咎只得答應了,著實是老吳的年紀在那擺著,又是那麼個世,自然對子嗣更看重些。

藥娘得一佳婿也不容易,為此讓步,李咎亦無話可說。

只是藥娘現在的職責不太好找人替,只是管著廠子倒還簡單,為難就為難在藥娘的墨線和圖紙做得漂亮,而紡織廠的騾機組裝線非常依賴圖紙。對外銷售的騾機都要配備非常細的圖紙,這個技活兒就是何工都干得不咋地,只有藥娘能擺平。

李咎無法,只得來王得春,請他委托尤復和黃致等人,再搜羅些擅長畫械圖的人。

其實照葫蘆畫瓢這事吧最合適的人是繡樣張,但是繡樣張的智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他對圖畫零件的理解,讓他復制圖樣沒問題,讓他組合或拆解那問題就大了。

Advertisement

李咎需要理解力和空間想象力都很好,同時畫畫還不自作主張的,他要的是工匠而非畫師。

可把黃致和尤復難住了。他們是真的往來無白丁,尤復平時接的最下里人的人只有種地的農民,再往上就是自己的學生,能畫畫的個個是畫師級別的有自己的畫圖理解的人,不能畫畫的那就是不能畫畫。而黃致連農民都不怎麼接,家里種地的事,都是管家等人在打理。

不過李咎要人,他們著頭皮也得幫忙去找。不止他倆,還有自覺對李咎有點愧疚的吳縣令,自覺上了李咎的車的趙縣丞,每年都要往外地跑的劉掌柜和染織陳,也都在設法尋羅人才。

染織陳和老劉掌柜更是把脯拍得山響:“即便找不到,我著我家那小子改行都行!”

染織陳依靠紡織吃飯的,老劉掌柜現在的家業八靠李咎的獨家貨源,他倆有利益驅。吳縣令和趙縣丞是純粹的幫忙,只是青山縣就這麼大,該被發掘的人才基本上已經都發掘了,大家的抱以厚的,仍然是常年在外見多識廣的兩位行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