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六十四章 百工科開業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六十四章 百工科開業

今年的元旦因為收,因為“德云社”的加,顯得特別彩。

李園將春晚放在了“德云社”的戲臺里,除了李園人可以來看表演,外面的人一樣可以免費看。

時間才剛到傍晚,已經有許多人聚集在這里,預計到了正點時人還會更多。為此吳縣令、黃致等人還特意招募了不男丁維護秩序。

經過兩年發展,現在的“青山戲”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套路,演化出了水袖功、蹺功、拂塵功等多種路數,翎子翅子功還沒有,卻有簪花功。因為民間很有帶翎子的場合,倒是有非常多簪花的場合。就像元旦這幾天,李咎也不可免俗地在發巾旁簪了一小支紅線纏起來的金稻穗。

因為李咎每年都戴稻穗、麥穗的緣故,青山縣最流行的就是五谷題材的簪花,每年還能翻出新花樣。木子鋪陸續推出了絹紗花、絨花、通草花、刨片花等各種簡單好做的首飾,基本上主導著青山乃至大松郡每年的流行款。

木子鋪走的永遠是品路線,這些容易被仿作的首飾們一定是做得最好、最亮眼的。而李咎就是那個活招牌。

不太喜歡裝飾打扮的李咎經常會有些必須要心捯飭的場合,這時候就是木子鋪打廣告的最佳時機。李咎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大松郡甚至南部淮南道的時尚icon。

今天的“德云社”眾人穿戴的又又又是木子鋪推出的新款服,褂子衫兒也就罷了,是在既有的基礎上做了多層緣邊設計,喜歡的人很喜歡,討厭的人嫌棄這種設計是暴發戶才用的繁復,但是那些們穿的鞋子卻是真的好看。鞋頭翹起的尖角上落下了一只蝴蝶,隨著穿著它的人的步子,蝴蝶起起落落,宛如在花間穿梭一般。

Advertisement

當時這款新鞋子就引了市場,第二天大年初一,人們逛街串門時,幾乎每個孩子腳上都蹬著一雙蝴蝶落花鞋。就連追逐時髦的男子也不例外,比如趙縣丞父子,也包括黃致這個老風雅。

平民百姓之家自己足食,用藍的褐的碎布頭拼得蝴蝶,有錢人用紗緞綾羅堆得花團錦簇,木子鋪則用上了才剛優化過的彈簧技,做的巍巍小蝴蝶小豆娘小花枝,別一格。有錢沒錢的都穿上了新鞋子,并且隨著大家出行和行商做生意,這鞋子又又又像了翅膀一樣很快就風靡一時,繼而在其他飾品上也開始出現。

“青山新樣兒”的名聲也隨著這些不起眼的可的小東西一起又一次出現在世人的觀念里。

金陵、姑蘇、錢塘乃至更遠的北方諸城的人們如果認真地想一下“青山新樣兒”幾個字,就會突然發現,不知不覺間青山城已是個特別的存在,它幾乎就是“流”的代名詞,不論是娛樂方面,還是食住行方面,又或是其他更深層的領域。

這時候如果再有人對李咎的雜學提出質疑,提出來的人自己可能就會先收到一些質疑:“可是青山城那般富庶有趣,他們的雜學也該有些真材實料吧?我看他們說的也在理的。”

什麼是文化輸出啊,這不就是最簡單的例子。

單獨輸出觀點是很困難的,大多數人都是短視的人,沒有擺在面前的好和優勢,一個觀點說出去能有十分之一的人聽進去就不錯了。沒有《西游記》《三國演義》,沒有“青山戲”“青山樣兒”,沒有天下行商匯聚于此,哪來的“心向往之”?

尤南也好,鄭適道也好,“春溪生”也好,或是莫名其妙地把李咎放在了“一個還算可靠的晚輩”的位置上的皇帝陛下也好,都是被青山李園拿出來的東西說服的。

Advertisement

正月里,元旦的蝴蝶落花鞋,元宵的玻璃草花燈大放異彩。

李咎很滿意,落花鞋真的就只是個漂亮鞋,除了激發人們對青山城的認可度沒有別的用。玻璃草花燈可不一樣,到現在陶工他們都沒搞定批量制造超大片平板玻璃的工藝,但是隨著玻璃燈盛行一時,他又公開了玻璃燒制的配方,并且將基本原理都在《百家雜學》上寫明白了,一定會有很多人爭先效仿。

有人效仿,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一定會督促他們不斷沖刺更好的技和更低的本。

一定會有人攻克平板玻璃技的,到那時他花錢買回來給陶工他們去優化就完事了。

大棚技在去年已經總結了一稿,稻基魚塘的數據也有了個底子,今年的農學重點就是大棚技的進一步優化和提取數據,以及測試稻基魚塘的可用。至于堆和育種技,是每年的老生常談,不必贅言。

出了元宵,人們陸續回到自己的職位上,李咎便宣告學塾的幾個工匠學科今年會正式授課。

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整個青山城的平民都興了起來。他們等這一天著實等了太久。

那些堅持不懈在學塾外等著的人們,除了等醫學生的義診和練手機會,就是等這個學習的機會。

第一批與李咎簽訂契約為百工科先生的是陶工,三年的合作,讓他對李園產生了歸屬,對李咎個人更是十分信賴。加上李咎又又又給他提了待遇,陶工很滿意,也不在乎自己那點“絕學”了。

李咎可是說了,除了學費,以后他的徒弟如果拿下懸賞的獎金,他會按照懸賞獎金的三分之一付給陶工。富貴有了,長久有了,媳婦也快有了,陶工第一個站出來和李園簽了終契約。

Advertisement

何工簽的則是短約,他還是舍不得拿出看家的本事教給外人,況且他現在有了那麼出息的兒,又有了那麼出婿,他的未來不一定是和李園綁定的。

不過他也樂意將基礎門的木工活教給大家。傳家的手藝不行,簡單的還是可以的。

除了最重要的兩位工匠,李咎從府那里報備后找到了自家長期合作的鐵匠開課。李園長期合作的鐵匠有很多,其中有一位手藝非常出府和駐軍所用的儀刀、砍刀等,除了朝廷統一派發的,其他的基本都是這位鐵匠打的。他的冶煉心得甚至可以說是先進,李咎的彈簧能做出來也是多虧了他的冶煉技

不過這位鐵匠的理念過于先進,反而不適合拿來授課。冶煉難免就和兵掛上勾,當前朝廷對兵的控制極其嚴格,從鐵礦、銅礦的營開采一直到鐵匠的備案制度,都是為了對民間藏有的武進行追溯。

李咎不想挑戰統治階級脆弱的神經,鐵匠的課只能小班開了,每個報名上課的人都會按照鐵匠學徒一般對待,直接在府民簿里登記為鐵匠,這是吳縣令幫忙想的轍。

有這三門基礎課程打底,百工科在二月初三就正式收徒授課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