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五十八章 看破也說破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五十八章 看破也說破

陳妃聽見陛下主提起了江南尤家的五姑娘,覺得機會終于來了,便裝著好奇,問道:“尤家的五丫頭?啊,是不是前禮部尚書尤相公家的姑娘?”

皇帝陛下道:“是啊,你問這個做什麼……我想起來了,你是江南人?”

陳妃道:“正是,妾是嶺北道人。和金陵也就十來天的路程吧,若是走海路,順風順水的時候,還要更快些。”

皇帝陛下點點頭,嶺北道,瞬間沒興趣了,還是淑妃那個淮南道的好。

陳妃繼續興致地說:“說到這尤家,妾最近聽說了一件新鮮事,也是和采選有關的。”

皇帝陛下瞥一眼:“想說什麼就直說,不必這般遮遮掩掩,有點難看。”

陳妃臉上的笑容僵住了,只得著頭皮說道:“妾不知道陛下會不會想聽嘛,不過妾是想說,怕陛下被人蒙騙了去。這個尤相公啊,家里有個四姑娘,是五姑娘的姐姐,也應該在采選的名單上。聽說刺史報了這位姑娘,可是卻被一個李咎的當地財主搶奪回家了。”

皇帝陛下差點沒忍住把喝到一半的一口茶吐出來,他將茶盞隨手一放,一個小侍忙湊上來接過去,只覺皇帝陛下放茶盞的作很重,這讓他不由得同地看了一眼一無所知的陳妃。

皇帝陛下道:“外頭的和你說是李伯休搶的人?”

陳妃笑道:“可不,妾還不信,但是如果采選人里果真沒有四姑娘,就該是真的了。懷嘉陳家還說這個李咎還哄抬糧價……”

陳妃把書信里的事添油加醋地復述了一遍,然后眼地看著皇帝陛下,指他能說點什麼。

皇帝將手一,恰好落在年胳膊上:“走吧,回宮。”

Advertisement

這個回宮當然是回皇帝自己的寢宮,甘宮。

陳妃一臉懵,剛剛不還是好好的,怎麼說變臉就變臉,奏陳還沒看完就走了?

忙跟上皇帝邊的侍隊伍,驚慌失措地道:“陛下,妾,妾錯了,妾不該拿外面的事讓陛下煩心,陛下,陛下!”

皇帝微微回頭瞥了一眼,卻對年吩咐說:“不準陳妃再傳消息出宮,更不準再和江南有聯系。”吩咐完這個,他才看著陳妃說:“耳,還眼瞎,就在家好好福,不要打主意,壞了朕的大事!”

這話說得非常嚴厲了,陳妃當時就,扶著門外的柱子倒了下去。

皇帝陛下氣呼呼地帶著人直接殺回了甘殿,倒是還記得準許楊經維把五姑娘接到府上教養,然后才繼續看別的奏陳。

只是他這時候心了點影響,那批復自然也就是在合理的范圍偏刁難了些。比如某個小勛爵請確定襲爵人,皇帝陛下直接把他報上來的幾個都勾掉了,卻點了另一個被勛爵忽視依舊的兒子襲爵。皇帝陛下此舉幾乎就是在明示天下,什麼事他都知道,什麼事他都記得,要不要翻出來拿只在乎他一人之心而已。他可以裝聾作啞,卻不意味著別人可以把他當傻子耍!

懷嘉郡那個事鬧得太大,就連刑部和吏部都出了,把懷嘉郡上下審了個遍。那玉鶴縣的新縣令老張還是皇帝陛下欽點的,玉鶴縣糧商被雷劈死一事別人不知道,皇帝自己還能不知道嗎?

當時確實有人懷疑是嫉惡如仇的李咎干的,因為李咎的本在那里擺著,小樟樹村被屠村也和李咎著糧價和組織糧行聯營有直接關聯,李咎不出手才奇怪。但是李咎在青山縣出沒的時間對不上,那糧商的死法也太天譴了些,眾人才不得不打消了這個懷疑。

Advertisement

話說回來,皇帝陛下倒寧可就是李咎干的。天意過于虛無縹緲,他不能將天意抓在手里,這讓皇帝心里覺得不舒坦。他自信自己就是天子,代表天的意志,架不住他必有百年,后必有新天子,誰知道天意準備啥時候手換人呢?但如果是李咎干的,那一切都簡單得多了——李咎出手謹慎,首惡都只殺了罪大惡極的仨,顯見是個非常克制的人,且他也是(防)凡胎,是(防)凡胎就有極限就能控制,這種人他用起來才放心。

皇帝陛下冷靜片刻,將尤南的書信和當時審案的卷宗調出來又查看了一番。那當事人的口供、仵作的勘察結果、玉鶴縣縣令口供、其他糧商和惡霸口供、懷嘉郡太守口供、柏樹村村民口供、青山縣糧商口供、倉記錄等所有證據一應俱全,皇帝確信當時的判斷沒錯,確實是當時的玉鶴縣商勾結沆瀣一氣禍害百姓,被青山李咎的正直和公平打了聯盟出破綻,整個事里李咎不僅沒錯還有功。皇帝這方覺得安心了。

而陳妃所提到的四姑娘理應在采選中,卻被李咎搶走等事,皇帝陛下一開始就沒信。四姑娘的確應該在采選的名單上,不過尤南這個糟老頭子把人家男丁綁到家里來親的可能都比李咎搶尤家姑娘的可能更大些。真當金陵一尤是吃素的,一個鄉下土財主就能搶他家姑娘?

真正的族不愿意參加這次采選,所以尤家四姐兒以定婚為借口主求黜落才是真相。畢竟這次采選主要是為了補充命婦,即宮、嬤嬤,次要是給宗室指婚。皇帝膝下的孩子只有長子到了婚的年紀,不過大皇子妃已經定了鄭適道的孫鄭淑,皇子側室也定了四個小姐,那些消息靈通的大戶人家又不是傻子,愿意上趕著把未來能嫁給其他皇子的妹妹和兒送給大皇子當通房麼?

Advertisement

不過皇帝陛下對李咎和尤四姑娘的小道消息很興趣,李咎幾乎沒有什麼惡評,就顯得這唯一的污點十分搶眼,令人不得不好奇;加之他這時候看李咎順眼,決定給他一點提醒。于是皇帝當即來侍讀學士錄述了一封信送往江南去了。

寫完信,皇帝陛下再想起今天和大兒提到的李咎的事,又不免有點意

這李咎只不過出手打平了當地的糧價,甚至都沒去鄰縣的利益,還有去年籌糧救災穩定民心的功勞,自始至終沒有任何差錯,就這樣謹慎、正直還落在了別人眼里,構陷都送到了妃嬪的書桌上,可知樂康說的不錯,李咎不缺用的花的,不缺人財寶,只缺個能保護他、避免他被那些見不得人的算計坑害的榮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