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章 吳書生的打算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章 吳書生的打算

張周氏帶著同鄉一起來登記報名這件事,李咎聽了都覺得詫異。

他以為務工這個活兒還得晚一兩年才會發展到整村出呢。不過想到青牛村的況,又似乎很理所當然。

因為是頭一次有人組織起來集“求職”,李咎也空管了一下。

張周氏自己出錢,在工廠附近租得幾間屋子給大家住下,然后就利用下班后的時間給他們瘋狂補課。

張周氏出工、幫農時,眾人就在小屋子里一團背書練字,張周氏下工回來就給他們上課,到晚上他們仍然去荒山上蹭學習,可以說是刻苦極了。

這些跟著出來的人都是挑選過的靈人,也有充分的力去沖名額,大家學起來十分認真,唯恐比別人落后了一步。

李咎往荒山上巡視產業時也時常往張周氏租賃的小房子附近看看,看見大家都為了能當上產業工人在努力,心下也覺得安

有這一波帶頭的,后面的路會更好走一些。

紡織廠一半上工一半停業的,何藥娘除了督促父親留下的學徒和其他師傅趕工制造騾機外,還據李咎后來教的零部件三視圖法將騾機各個部件的三視圖都畫明白了,如何組裝調試也寫得一清二楚,此外還趁機將紡織廠未來的發展計劃給做完了,寫得幾十張紙訂起來送給李咎檢視。

李咎一個字沒提,何藥娘自發想到這一步,即便的計劃不那麼完善,甚至顯得過于理想了些,李咎依然準備將紡織廠讓給何藥娘打理。

如果到今年年底,何藥娘能出一份讓李咎滿意的答卷,那麼明年初他就會正式任命何藥娘為紡織一廠的書……廠長。

差不多到了年中微微可以口氣的日子,荒山上已經裝配調試好的騾機就按照訂單先后的順序送去了黃致等人準備好的廠房里。

Advertisement

黃致和染織陳消息最靈通,直接就占了荒山小河對面的一溜地方,只過了橋就可以按上。

尤復、老劉掌柜、吳書生下手就晚了,不得不從自家鋪子、作坊里騰出地方來給騾機飛梭讓位。尤復的訂單還要先著金陵本家去送,因此那幾天便見全城的挑夫都去小荒山幫忙搬運騾機了。

組裝好的騾機要小心輕放,仔細撞,寧可多找些力夫來慢慢地搬,也好過到了地方無法運轉,到時還得請紡織廠那獨苗似的幾個工匠去調試。

搬運造好的騾機一總搬了五六天,全城的人都跑出來看稀奇。

朝廷開了海,青山縣李園帶著四大家往外賣了很多東西,這種消息瞞是瞞不住的,非但瞞不住,還會傳得聳人聽聞。

青山縣往番邦賣的東西里,李園紡織廠織造的土布占絕大多數,這件事也是瞞不住的,那販賣的布匹數量還格外夸張,同時市面上各家供應的布匹也沒有減,甚至還增加了一些幅寬達到四尺五尺的李園細布,相當于出海的布匹是凈增加的產量。所有人都很好奇李園到底用的什麼辦法變出那麼多棉麻葛布,有好事者算了算,按照傳聞中最的數量來計算,即便將飛梭的提升也考慮進去,李咎也需要額外招攬六百個工晝夜不停地紡紗織布,才能供得起。

顯然青山城沒有多出六百個工,李園人聽說的紡織廠,到現在一共只增加了十六個正式“工人”,對比年前的數量還了幾個。

既然不是多了工人,那就是李園所說的“騾機”果真有數百倍的效率了。因荒山的工廠管得嚴,外人混上山容易,想進紡織廠可就難了,故而還沒有外頭的人親眼看見騾機的樣子,只是風聞積甚大,比大公牛還高還長。

Advertisement

終于趁著這次往幾個工廠搬騾機的機會,讓好奇的人都看了個心滿意足。

“這東西真能紡紗?紗錠掛哪呢?子怎麼都橫著擺?”

“這幾長鐵條又用來做什麼,沒聽說紡紗還要用鐵桿的?”

“怪道都說老爺滿腦子都是神仙點子,這種東西就是現擺在咱們眼前,咱們也不會用啊,李老爺偏就給造出來了!”

“哎哎,你怎麼不看稀奇了?你還嚷嚷說絕不可能,這不是擺在眼前了麼?”

“——山上就四五間廠房,一個月能出七八百匹布的紗,這又是十臺騾機送出去了,一個月能再出一千多匹紗。得這幾個騾機,明年的棉花豈不是暴漲?咱們趕去買棉花種子啊!去晚了肯定沒了!”

……

腦子活的人哪哪都有,只要有一個人想到了明年棉花的需求量,就會有一百個一萬個人也想著去增加棉花的種植量。

還好吳書生已經有了準備,今年述職時必定額外提及棉花種植和莊稼種植的限額問題。明年棉花必定小幅度漲價,誰種誰多收錢,這個配額分到哪里,可是需要好好斟酌斟酌的。

吳書生自己訂購的騾機排單排到了明年,不過本地鄉紳為了討好他提前外讓了兩臺給他,不過這兩臺只能送到吳書生在北方的產業里去生產,不能參與江南本地的生產。

吳書生估著自己會在青山縣干滿四年,之后的去向待定。在青山縣置辦些農田還算靠譜,即便他去了外地,這里的農田托付李咎、黃致等幫忙照管,也無不可。畢竟糧食這個東西,種下去了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砸進去了,即便要調整,也只能等明年。

但要遙控騾機這樣的大型機械,那就不方便了。騾機非常燒人工,且與上游的棉麻輸和下游的織布輸出相關,還與市場有聯系,紡什麼紗都要注意隨著下游的需求調整,說不定年底他將奏章一上,朝廷還有別的打算……這種細活兒確實不太適合遠距離抓瞎。

Advertisement

因此吳書生非常痛快地答應將騾機送回自己老家去辦作坊,不參與本地競爭。

眾人早就已經組建了一個織染聯營會,府一直以來都著一腳,如果再加個吳書生,大家不免要看府的面子讓他三分。這就沒意思了,本來每個人也沒多說話的權力,再分一些出去,那還了得?本來老吳先生也沒在聯營會立時出過力,一來就要分權,也不是這麼個道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