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九十七章 王理事辭官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九十七章 王理事辭官

兩位理事來到青山城之前,已經得知如今的青山城地方雖小地位雖不高,但是經濟高度繁榮,手工業、商業極其發達。

因而帝京人想象的青山城是類似京城的手工作坊聚集區一般的地方:人們穿著臟兮兮的服,顧不上打理自己的儀表,忙忙碌碌地在作坊和田地之間打轉。這是他們據自己的經歷所腦補的況,以此時的長工短工們的工作形,這種腦補不無據。

青山城外的路上飛馳的車馬,碼頭上攘攘的人群和到找活兒的力夫,無疑證明了兩位理事的猜測是正確的。

但是很快,戲臺戲班的存在又讓他們發現他們猜錯了。

青山人忙碌但也有調,甚至比他們認為的“城里人”更有調,圍繞“德云社”這一個戲班就誕生了捧角兒、喝倒彩甚至打投等一系列大家聞所未聞的玩法,倒顯得他們這些“城里人”落伍了。至于“德云社”所唱之風月戲文,更是聞所未聞。

“德云社”去年義演時的四出戲,京城只有消息靈通的打聽得知江南出了四出從未有過的好戲。至于《白蛇》等之前的劇本,和今年才出的《大鬧天宮》《駙馬》等幾出,他們就連消息都沒得了。

當時京城人以為所謂的“青山戲”和勾欄瓦肆的經筵故事差不離,直到王、劉兩個理事親眼看到了真正的青山戲,才知道自己以及京城人都是井底之蛙了。

然后他們利用公務之余,在青山縣的犄角旮旯里多轉得幾圈,方領悟到青山城的不同尋常,再變為舍不得走了。

王理事往臺上砸了兩筐青梅,尤生氣不止。劉理事忙與隔壁打聽得知后面的故事還算是往好的發展,這才勸住了王理事。

Advertisement

從“德云社”戲臺離開,王理事仍滿不高興。劉理事與樂正等勸了半路,途徑李園和“德云社”之間一排民房時,王理事突然停步一拐,往里頭民宅中間去了。劉理事慌忙跟上,只見老王在民宅中間一站,沖幾個正在大榆樹下打葉子牌的老頭兒老太說道:“幾位老丈,晚生想在此購買一屋舍,未知可以找誰打聽?”

劉理事聞言大驚,又勸了半日,老王不肯聽從,反與那幾個老人留下了自己的借住之,囑咐他們有了消息就來告訴他,定然不會了好費等等。

老王扔下了半吊錢做定金方才走了,劉理事便似有怨意般的說道:“你怎麼回事,咱們九、十月里不得走了麼,你怎麼買起房子來?難道你打算耽誤圣上的差事不!”

老王道:“了這趟差事我想辭,就在這坊間巷中,做個戲癡,豈不哉?你看這青山城到都是發橫財的機會,你我趁這半年,先置辦下產業,再和黃舉人似的領上一個教習的職務,又清貴,又簡單,又不愁沒錢花。現在你我連服穿戴都需要去當鋪租來應付,既無權勢,也送不起禮,沒得人。咱們再熬油下去,難道還能熬到為相作宰?不如早點上了這艘船,還趕得及快活幾年不是?”

劉理事覺得簡直匪夷所思,哪有人放著京不做,跑來地方當個普通教諭的!就算那京是真的芝麻小吧,那也是京啊,他們費了多大勁兒,才補到了這兩個缺!反正他覺得前途還是有的……難道是因為他補在戶部,而老王補在吏戶禮兵刑工里的最末之工部,覺得前途堪憂?

王理事在工部時就聽多了同僚贊嘆青山城送上的機械巧奪天工,這些天親眼所見卻比傳言更強,他本就是果決的人,故而直接做了決定。他也知道劉理事還有期,不太能懂自己,他也勸不得,只給自己做主就是了。

Advertisement

王理事定下心來想定居青山縣,再看青山縣,就覺得都好極了。

城里的主干道都是能并排跑四匹馬的水泥道,道上有專人打掃,不像別似的到都是垃圾,臟兮兮的。就連帝京城的主干道都沒這麼干凈,帝京城幾條貴人常出行的路,因為貴人出行需要以黃土灑道,那些道路上的黃土都墊起了幾尺高,下雨天視線不好,地面一片泥濘,渾栽幾個行人車馬到路邊的里都是常有的事。

青山縣這幾條干凈的路不僅讓人走得放心,讓車馬走得快捷,還養活了好些掃大街的人。聽說這些人都是濟貧的找不著活兒養家糊口的人,因有了這個掃街的活計,如今也可掙得兩口飯吃,總比活活死的好。而給他們發工錢的錢糧,是本地聯營會共同負擔的,縣衙也象征地出一點。

這還只是負責清掃大街的,還有救火隊、養路隊等好多更專業更細分的小隊伍,比如兩個理事在山青山兩地間的路上看到的養路隊,就是這種小隊。他們的主要構強有力的壯年人,不限男,以退役后沒有出路的兵丁為主,以離了土地的人為輔,整個城里加起來有一百來號人。他們很好地保護著青山城人們的安全,維持著以水泥路為主的運輸行業正常運轉。

王理事觀察了這幾天,自認自己已經看出來了青山城的一些規律。青山城養著一些看起來很贅冗的閑職,但是這些閑職人卻讓青山城煥發了不一樣的活力。

就如紡織廠,有了騾機和飛梭,紡織業就能發達了嗎?運輸要不要考慮的?一天能生產一千匹布,運輸能力卻只有一百匹布,那多出來的九百匹,又能怎麼辦呢?

Advertisement

人們在外面務工時,家里的安全要不要考慮的?著火了進小強盜了怎麼辦?媳婦孩子在家里會不會遇到歹人擄掠?

……

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細節,構了青山城嚴的運轉系,并且給王理事帶來了相當的信心。

這個城市里,老有所養,有所依,錢糧儲備厚,人口眾多,生活安寧,人們有錢有閑,生產效率高,消費也很高,隨便開個茶棚都能掙到一年的糊口錢。對比三年前,青山城的地價已經漲了兩倍了,可是這才剛起步沒多久,李園荒山上空著那麼多廠房沒住人沒放機械,李咎在研究的地、大棚也還沒個影兒,學塾還空著八的房子……青山城的未來無限寬闊,只要他肯搭上這趟車,想必也能蹭一蹭這騰飛的發展。

至于辭去京到底可惜不可惜,卻另有說法,橫豎從王理事的角度看來,他是不吃虧的,說不定還有的賺……

我想學yuangong文的寫法,從平民的角度把一些李咎的角度不太好寫的犄角旮旯寫出來,但是我失敗了。

短時間不會再嘗試了,以后再說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