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京城的消息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京城的消息

徐夫人很快就帶著小元燚來了。

小元燚已經滿了周歲,會爬會扶墻走,會用的小鳥音“阿父”“父父”“母母”。

黃致夫妻對兒的養育策略比較正常,可比不得李咎那麼溺。元燚小小年紀已經能分辨到底誰更無條件縱容自己,故而偏李咎比偏親爹親媽還多。

發現李咎在邊,小元燚松開母,朝干爹手要抱抱。

李咎的心都要化了,忙將小閨抱了過來。什麼公主皇子的,重要嗎?還不如他家小元燚可咧!

黃致看著李咎專心致志哄閨去了,心下嘆口氣,轉過去與妻子討論這件事。

徐氏果然知道的比黃致多,黃致將況一說,徐氏征得同意,看了那封“春溪生”的信,幾乎立刻就確認丈夫的猜測不假,這封信真正的主人是大公主城

“我覺得是殿下了,書信里的語氣確實是殿下。之前我提過,說有一位朋友,是心系萬民之人,說的也是。夫君,兄弟,信上有一半兒都在問農學的事,又問到為何糧食多了反而農民更窮了等等,切點很像殿下的語氣。還有張主簿的暗示,以前他曾經用同樣的方法暗示與我們往來的一位閨秀就是城公主。”

李咎這方抬頭看了信件一眼:“此人為何要幫我們?”

徐氏道:“前幾年的那次,他幫我們,應該是個意外,大約是因為他的未婚妻也時常出我們的宴席,他擔心我們無意間得罪了城公主,故而才會提醒。至于今日他幫你……那就是施恩了,他給你人,你不能不認這個人,將來總要還回去的。”

李咎于此事著實不甚了了,只看黃致夫妻,問道:“這樣,那我應該怎麼辦?”

Advertisement

黃致道:“京城張家我有印象,其族人固然都不讀書,品卻也不差,恍惚記得當年他們的老祖宗張威寧將軍為人正直,治家也是如此。伯休如果沒有其他打算,可以承這個人。這個人不大,用不著你做違心的事來回報,你欠人家人,以后走起來就有了借口。另外還有一件事,雖則尤師父清楚了鄭先生保你,可是將來鄭先生未必還能支持你,你總得有個能說得上話的人。我看張家就不錯,他家雖無出的子弟,但是他兒子在與皇子做伴讀,想遞話,總是比外人方便。”

李咎哪里想得懂這些彎彎繞繞,只聽聞張家的老祖宗是將軍,人也正直,莫名的就有兩份好,遂欣然答允了黃致的建議,由黃致代為擬定回信給張主簿。

至于給城公主的回信,主要容是李咎自己刀,黃致改了些措辭以防扎在人眼里。李咎又將最新的幾冊《百家雜學》以及李園學堂、學塾用的自編課本也給城公主一并捎帶了去。

李咎本著一顆平常心將諸事辦了,不過一兩日功夫就打發了捷足北上,自己仍黑天白夜地畫圖、抄書、哄閨

就這個時間點兒,帝京工部和戶部的兩個年輕理事并七八個隨從已經在山驛站下馬暫住,只等明天就好往青山縣來了。

兩個年輕的理事一姓王,一姓劉,俱是二十五六的年紀,去歲剛剛補進工部和戶部,才上手公務,就被皇帝陛下筆批到了淮南道,命他們去李園詳細錄述李園所產之自行車、騾機、飛梭等,歸期待定。

帝京那臺騾機磕磕絆絆用了一陣又壞了,這次便是城也好,工匠也罷,眾人束手無策。皇帝陛下也沒那耐心等他們稀里糊涂地折騰清楚,掰著手指一算,李園那邊堆了老多新東西沒仔細記錄下來了,索打發人去了一趟。去年派去采風的人還沒回來呢,正好,他們一起走,還省得驛站接待兩趟兒。

Advertisement

兩個理事一天天趕路趕得七葷八素,晚上匆匆吃了兩口飯,就開始合計接下來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去青山縣。

水路快且便捷,就是折騰得慌,得雇好幾條船才能裝得下他們的馬匹和行李。陸路就和之前差不多了,慢一點顛簸一點,倒是習慣了。

他兩個在飯桌上商量得有來有去的,驛站里頭給他們打雜的小跑兒笑道:“兩位大人,小的冒昧打擾二位大人。二位大人呀,您要去青山縣,您家自己有馬有車有轎,那就走陸路最好。水路是舒服,可是從咱們山去青山縣的船很張,早十天八天的就定完了,全是去青山縣拉貨、看稀奇的。大人您下令,大家都給您找船去,那也得三天功夫呢!”

兩個理事就好奇了:“三天?怎麼這麼久?就是府的話也不好使?”

“好使,怎麼不好使,這不是三天就能找著船麼?若沒有府的名頭,就是十天也找不著的。這兩年靠著青山縣的生意,山的日子也好過了不,咱們郡守特意叮囑過凡往來吏,不可肆意阻擾行商,故而才說您現在去加急要船,三天以是必然要不著的——船都盯著日子要搭貨哩!搶了這些船,就有跟不上趟的行商啦。是以小的才這樣說。”

兩位理事道:“雖則如此,然而南邊兒的路更多泥水些,比來雨多,馬失前蹄、車陷泥淖的事委實不。從金陵一路到山,也就船上的時候還好些,那路可太難走了!”

小跑滿臉上就嘚瑟起來:“咱們山去青山縣的路比金陵的路好多了!托李老爺的福,兩地之間的路已經改了水泥道,平坦得很!”

京城已經用上了水泥,不過都用在要的地方,比如堤壩、正南門的朱雀大街等等,兩位理事也都走過,確實平坦,莫說比鄉間小道,就是比道也好出不。礙于水泥產量就那樣,還得著河壩堤岸先用,因此到現在也只是零星修幾道路和橋罷了。

Advertisement

聽聞青山縣和山郡之間的大路已經用水泥堆了一遍,兩個理事不由大為驚訝:“幾十里路全都用水泥修的?你們郡竟然這般富裕?”

小跑忙解釋:“是青山縣李相公修的,去年缺糧,李相公就出糧出布召集大家修路,前前后后也修了小半年哩,今年春耕前才將郡治這邊的修好了。聽說今年冬天還要繼續修。有了這水泥道呀,車馬往來就方便得多啦。您看啊,您這兒有車有馬的,是不是走陸路更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