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咎和黃致算的一筆收入賬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咎和黃致算的一筆收入賬

聽完李咎轉述的青牛村等村落的況,黃舉人臉十分凝重:“聽起來即便趕不上十幾年前的那次絕收,卻也很嚴重了。不僅僅是糧食短缺,還有糧食短缺會引起的一系列事。流民、劫匪,明年的耕種,行商的往來……牽一發而。我等下就去找趙縣丞告知況,最晚明天,必須得和縣令大人共商此事。”

“縣令大人應該已經知道了,大人派了差役一起去鄉下看過。”

“我忘了這個,那我們等什麼,一起去府衙?這些天縣令大人因為擔憂收也十分焦慮,估計也在等十里八鄉的來報呢。咱們早做打算,也好有個應對。”

李咎道:“稍等一等,這正是我來拜訪哥哥的緣故。若只是約兄長同去府衙,我人傳話約兄長一起去找縣丞不就完事了?這事說起來棘手,咱們坐下詳談。”

黃致道:“啊,好,你坐你坐,我讓廚房準備些茶水來。”

李咎一直在糾結自己的特殊外掛要不要讓外人知道,后來他發現這事本就沒法瞞下去。

沒別的原因,還是低下的生產力導致。就比如這次困擾他的糧食問題,在未來想多編個十幾萬斤糧食不難,它也就是百來畝地的事兒,并且流和人口數量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把它消化掉,這個增量攤在那麼大的世界范圍里,也就是個萬分之一的浮罷了。

可是在大雍就不行,十幾萬斤糧食在大雍是至五百畝耕地的產量——聽起來似乎也就多了個五倍的樣子,可是大雍的耕地數量還不足未來的四分之一,每畝地需要投的人力比未來高,運輸這十幾萬斤糧食要花的時間和人力相較于未來世界那都不可同日而語。

Advertisement

短時間李咎沒有任何辦法給超出一定量級的資一個合理的來源。布匹、種子、鐘表、首飾,都可以是家傳的,但是家傳總有個限度。李咎口中的“居”之,也就那麼大的一片山林,能藏下多東西,是擺在面上的。更不提陳糧新糧等等其他問題了。

早就知道了真實的況,這只是讓他更加敬重李咎。本來李咎開房免費收人過冬,就是頂頂的好人,更是他的救命恩人,敬他是應該的。后來啞逐漸發現李咎的,以他的認知他很難理解穿越是什麼,隨空間又是什麼,他只知道李老爺像傳說中的神仙一樣可以隔空取,并且取的東西源源不斷,又似乎都是仙界異寶。本來就是“大善人”的李老爺上又多了一層“神”,而啞他又不會說話,在李園的第一年學到的字也不足以讓他和外界無障礙流,等到了第二年,啞已經對李咎死心塌地了。

的這個況讓李咎對大雍人稍微多了一點點信心,所以才有了后來沒有刻意避開染織陳的事

染織陳多猜到李咎的家傳之帶點兒神話彩,李咎不說,他也不問,不僅不問,也沒告訴其他任何人,包括他的老婆孩子。不僅如此,為了讓李咎安心,他平時外出跑商,會讓老婆孩子自帶家資住到李園來。

大雍啊,古代啊,男大防啊,就算是親兄弟都未必敢這麼辦啊!頂多是托付兄弟們的媳婦子多照顧下家眷,除非是沒分家,否則哪有人讓眷住到未婚的兄弟家去的!偏染織陳就敢。

染織陳算是這個世界里混到了前百分之三十的那種人,染織陳的信任和可靠無疑給了李咎很大的鼓舞,讓他愿意邁出關鍵的一步,讓黃致也知道得多一點。

Advertisement

李咎道:“我給咱麼縣算了一筆,若是每個村莊都像那幾個村一樣,今年減了三四谷子,那麼到明年春糧跟上這段時間里,會有三十萬斤糧食的缺口——”

剛剛還有些發慌的黃致聽了這個算法,手上的作卻慢下來了。

“等一下,如果時這樣算的話,恐怕倒不用著急了。”黃致在紙上算了一手,道:“也沒那麼大缺口,咱們縣原是有糧倉的,去年聽聞尚有存糧三十十萬斤,去年又是收之年,必定有新糧倉。我算保守點,二十萬之數應該有。”

黃致說完,就指著自己寫的數一一給李咎講解。

青山縣總計有耕地大約是八萬畝,因為得天獨厚的水源,地力較好,其中上田三萬,中田五萬,下田二萬,這是造冊的,不含剛開荒還沒有被收錄進府簿子的部分。

不計較雜糧還是糧,這八萬畝地正常年份應該能產出二千萬斤糧食,完賦稅、郡收和本縣財政支取之后,應該還剩一千萬多,剩下人們自行食用的大約四百萬斤左右,其余的會被變賣收購。青山縣人靠著這二千萬斤糧食,年年都能在剛敷出的生存線上蹦迪,還算富庶。

朝廷在各地建立的糧倉每年都會收一些糧食,再淘換一些陳糧——如果有的話。青山縣的糧倉一向是不錯的,去年的收應該能把糧倉的庫存沖到二三十萬斤的高位。

今年按減產三四計算,估計收糧食一千三百萬斤上下,按例朝廷會減免稅賦并撥出淮南倉的存糧賑濟。朝廷現在是十五稅一,到了縣里,再加上本縣的財政收和徭役雜項,大約要征收十之二三,經過一番減免大約能維持在十稅一的程度,再有朝廷撥糧,大上最后本縣留下的糧食會和往年持平。

Advertisement

即便減產再多一些也不怕,倉的存糧足夠將本縣人養活到明年況好轉。

李咎倒不知道這麼仔細的數據,聞言心下只覺痛快,又能把倉儲的保留一陣了。

黃致笑道:“還得多謝你教的計數法,以前的賬冊子可沒這麼好算。現在只要是認得數字的,自己一攤開就能算個**不離十了。也就是得了這個法子,我們青山人才發現本縣真的是個好地方,縣令也的確是個好縣令。別的不說,八萬畝田地三萬畝好水田,府衙收稅賦只收三,這兩件事只要有一件,就實屬難得了。”

李咎撓撓頭,憨憨地一笑。有這個表格上的數字兜底,他再讓染織陳和老劉準備好五萬斤糧食的來路,自己再混一批糧食到陳糧里,這事兒就了。

不過看著看著,他又咂出了一點問題:“有三個問題,我不是很放心。一是今年是否減產再三四之間,不得而知。就青牛村看來,地勢低洼又不好排水的地段兒那可是全軍覆沒啊,這樣的村子絕不可能只有青牛村一個,不知究竟有多?二是咱們附近的其他郡縣,整個淮南道一年里雨不斷,而嶺南道卻是扎扎實實旱了半年,這些地方的糧食是不是也和咱們差不多?有沒有因為減產更厲害淪為流民劫匪的可能?比如去年那個李熊,了兩個臺風就挨不住跑出來打家劫舍,我現在想來還心有余悸。第三就是糧倉了,咱們縣涉及糧行的是黃家人,而糧倉是縣令大人的心頭,自然管得住,我還是相信的。但是結合第二點來看,咱們周圍這些地方的糧倉,也信得過麼?”

黃致聞言不由得也陷了沉思,半晌后,他抬起頭來笑道:“你的問題很有道理,被你這麼一說我也慌了。不如我們還是找縣丞去商量商量。我是本地名,你是熱心腸的人,且有那麼多聯營會在你手上,咱們倆去問,名正言順。事不宜遲,不如就下午吧?”

李咎道:“妥當。大哥遞帖子,我讓廚房送飯過來,咱們吃完就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