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正志同道合的戰友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正志同道合的戰友

吳書生覺得李咎非常狡猾。

本朝新立,天下都在休養生息,民生大過天,而李咎在傳授自己的“雜學”時,將所有的知識都圍繞“農本”組合。

“農本”哪,只要能養活更多的人,只要能讓更多的人活下去、不至于造反,不管是誰當政當道,都會給“農本”讓路的。

吳書生聽到了兩節新鮮課,一節講太和地面的高度關系基本概念,一節是上節課的延,涉及到夏季風和冬季風、臺風、海洋的一些概念。

大多數“學生”聽到的都是耕種與南北位置、地理環境和氣候季節的關系,學的是怎樣將莊稼伺候得更好,怎樣去認識一個嶄新的地域。

但是吳書生聽到的卻是“天行有常”。他覺得李咎的學說是荀子那一派的延,李咎所代表的的學說思想是在向儒學發起挑戰。李咎不僅想割裂“天人合一”以及“君權神授”,甚至極有可能最后會挑戰“天子”“命于天”的本。

吳書生剛開始想到這一層的時候,只覺從頭到腳都被森森的寒意籠罩著。再仔細端詳李咎的行為和言談,吳書生對自己的猜測更有把握了。李咎講的哪里只是雜學,他講的本就是“造反學”。

命于天”四個字多重要,它是皇帝統天下的合法來源,是讀書人與皇帝的命運休戚相關的鏈接紐帶。李咎不直接對“天意”表示懷疑,卻在教天下人知道這世上本就沒有天意,一切都是自然之理。

吳書生覺得有趣極了。他本就不是循規蹈矩的人,若是那種人,他也不可能懶懶散散地過了小半輩子。他被送到江南來,多也有點家里人恨鐵不鋼的埋怨在。

李咎,一個來歷謎,沒有尊卑觀念的人,會向這個世道的本發起挑戰并不足為奇。他極有可能找準了路徑,這才值得人另眼相看。

Advertisement

“和天命斗嗎……有勇氣。這樣的故事倘若不能親眼見證,未免有些可惜。”

吳書生在自己的游歷筆記里重重地記下了這件事。他記隨和見聞很雜,一個地方的見聞大約會有三五頁,遇到特別值得寫的地方還會額外多寫一點。比如他剛到江南時落腳在淮北道九屋山,翻山渡河后所見之風土人與山北完全不同,于是他給九屋山的隨筆寫了足足有九頁,詳細地記錄了一個北方人初到南方的新奇

吳書生金陵的見聞大約是七頁的篇幅,而他給青山縣寫的筆記足有十六頁,后面給李咎的篇幅就更多了,簡直可以單獨冊。

吳書生在寫下這些材料時絕對想不到他給后人留下了怎樣的財富。

古代的文字資料極為珍貴,時代越靠前就越珍貴。喜歡記筆記寫八卦的吳書生還不知將來自己的筆記書札會引起怎樣的波蘭。

不同于方記錄,也不像代代流傳的鴻篇巨著那樣正規嚴謹,吳書生的札記是鮮活的私的一手資料。而他的出和經歷又決定了他必然會手大雍朝的各個重大歷史轉折事件,于是他給這個時代留下了極為富的歷史的細節。

未來的世界搶救他的墓地、出土了他的隨筆并加以解讀釋義后,全國都轟了。據吳書生的記錄,許多為歷史所的小人的故事得以被傳揚,被誤解的人得以被證明,而那些偉大的人也表現出了作為普通人的鮮活的以免,不再是刻板的標志。

這一切吳書生都還不知道,他只是單純地將自己的所聞所見都記了下來。

“黃舉人也不懂為何李先生會對賤民也如此看重。他甚至會親自過問一個路邊的乞丐,為什麼不去寬敞的屋檐下躺著,而是在路邊的小石子地上睡著。得知乞丐勞作了一天想想曬太后,李先生干脆在城南荒山邊閑置的空地上搭了個供人休憩的廣場。那個廣場我也去看了看,非常好,和各的園林都不一樣。它有的草甸,有引水的水渠,有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坐躺的長凳。無可歸的人晚上可以在廣場過夜,想曬太的人也有地方可以舒舒服服地曬太。”

Advertisement

吳書生認為自己已經看出了李咎的意思,他于是繼續寫道:“某認為這件小事和李先生的其他行為有相同的來源,來自他從心里厭惡尊卑的區分。李咎不認可這個世道,他想在世上踐行他自己的道。某亦不知其道如何,但是想來應當比現在的道更好。”

吳書生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只是吳家買來的歌伎之一,因為生得略有姿,被他那個貪花好的爹霸占了,這才了妾室并且生下了他。他排行第七,是按整個吳家嫡支算的,而他爹的正妻所生之長子排行第八……對,他是他爹的庶長子,非常尷尬的份。他爹排行第三,不可能繼承家業,將來他們這一支多半是要分家單過,過上幾代就會徹底淪為依附主支為生的旁支。因此祖父祖母希他們這一支可以人丁興旺,將來分家后兄弟幾個還能互相扶持。

不過他爹的正妻可不這樣認為,對威脅了自己兒子地位的庶長子虎視眈眈。即使他爹只會有仨瓜倆棗,那也是們母子的三瓜倆棗,絕不容一個妾室子覬覦!

吳書生的母親生下他后被正式收房為妾,但是主不主奴不奴的份十分尷尬,只能卑微地茍活在他爹的后院里,很快就被更新鮮的人給埋沒掉了。

失去老爺的寵,又被主母惦記,自己的格又很懦弱,也沒個得力的娘家撐腰,這樣的日子是很難熬的。他母親只熬了七年就死了。

若非那年祖父恰好回鄉省親,發現留守祖宅的兒子后院烏七八糟,出手整治了一番,恐怕就連吳老七自己都活不下來。他祖父回京時將他們兄弟幾個也全部接到了京城,這才保住了他的命。

Advertisement

吳老七人很聰明,在京城這個掉塊磚能砸到兩個四品的地方,選擇了當個閑散人……閑散了而是多年后被當炮灰一樣地丟在了京城兩派之間,頂著兩方大佬較勁的力來到了被架上火盆的青山縣。

吳老七無疑是非常非常幸運的,世上還有更多不幸的人。他看到的聽說的悲慘的故事太多了,以至于顯得他的生母還不是最慘的那一批。

“我覺得李咎的意思和我想的一樣。憑什麼?主母能決定妾室和妾室子的生死?大家都是人不是嗎?不對,問題的源比這更早,憑什麼我爹能不顧我母親的意愿強行霸占?就因為他是老爺,而我的母親只是個奴仆嗎?奴仆怎麼就不是人了?我母親有自己的心上人,當時已經要被贖出去了,卻在最后幾天被……我娘也是人啊,怎麼就不配有自己的意愿呢?”

吳書生仿佛被李咎這些天的說法點醒了一樣,開始質疑起過去三十來年自己所悉的這套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