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四十八章 來自皇帝陛下的肯定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四十八章 來自皇帝陛下的肯定

牛痘疫苗接種功,意味著免疫法功了一半。剩下那一半卻要等這批人去了北方再安全回來,才能真正確認。

王縣令從縣衙里點了接種疫苗的差役跟隨北上,又有一個曾經得過天花的幕僚兼縣丞溫先生愿意跟隨前往,理各種結和往來的事,王縣令欣然應允。

又過了三天,王縣令與溫縣丞正在張地做最后的準備,朝廷、郡、道傳來了政令,對青山縣支援燕州兩道的事進行了表彰。

政令上又是撥錢放糧,又是給人手給路引的,包括驛站車馬卒吏都任憑差遣,命令途徑州縣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阻攔等等,所有事項,不必王縣令費一點點心,自有刺史和郡守準備妥善了。

除此外朝廷還下令為此事立碑、發牌匾以嘉獎,獎賞青山縣的神,嘉獎他們既有尋找對策的能力,又有支援燕州兩道的勇氣,既是量力而行也是勇敢無畏。皇帝陛下那是相當滿意,不僅承擔了本次北上的所有花費,還從自己的小金庫里額外支了一筆獎賞,將兩個南方的皇家農莊賜給了這次北上的大夫以及“發明”牛痘法的青山李氏以示表彰。

之前皇帝陛下決定賜下重賞時,朝中有人覺得皇帝陛下之過急,李氏“牛痘法”到底有沒有用還兩說呢,皇帝陛下倒是大張旗鼓地給了獎賞。萬一不中用,豈不是白丟臉給天下人看?

皇帝陛下難得地駁斥了這些意見:“就算不中用,敢于嘗試總是好事。以前除了出過花兒的,誰能去?他們敢于變通,又擅長發現,還愿意千里奔赴疫病之地,對朕而言,這就夠了。就算沒事,也讓天下人看見了朕的決心,看到了仁義,是好事啊。左不過就是兩個田莊,又不是你們出錢,別管那麼多了吧?”

Advertisement

一直沉默的稱平閣大學士吳宥總算說了話:“陛下所言甚是,臣亦深以為然。”

他說了贊的話,底下其他重臣,縱有反對的意見也不好說了。平時確有幾個幫理不幫親的同僚,這次他們都站在陛下那一方,故而也沒有別的意見。

皇帝陛下年記下此事,散朝后擬旨,然后不可避免地又提到了李咎,問道:“上回朕說讓樂府派人去采風的,怎樣了?”

年回道:“第二天就去甄選使者了,選的樂工謳者舞伎共六人,配的侍衛八人,算腳程,現在差不多應該到了青山地界。”

皇帝陛下點點頭,又道:“注意叮囑他們,雖是為大事去采風的,倒也不要打擾別人的正經事。倘若耽誤這位李先生的正事就不好了,懂嗎?”

年道:“小人明白,小人會通知樂府再次轉告各位樂工樂師,務必敬重李先生。”

皇帝陛下又點一下頭,繼續和大臣們往下討論燕州兩道的疫。這次的天花來勢洶洶,不到三個月已經席卷了燕州兩道,更有地方郡守風而逃,被守軍事急從權給斬了。皇帝陛下得到消息,一手打一手送藥,又派了太醫署的人去治病,這才剛剛控制下局勢來。

太醫署提的人痘法其實也是從李園的《百家雜學》里得到的靈,只是效果不好,因此太醫自己都為治病的方法爭論不休。

一派認為李咎的理念是可用的,可以繼續朝著降低天花痘疹的毒的方向努力——重癥病人的毒大,輕癥的總該小了吧?用輕癥患者的痘疹培養新的痘疹,一代代地選取最弱的致病菌,總能取到合適的病毒了吧?

另一派則對此嗤之以鼻,天花是多麼兇險的疫病,一代代培養下去不知道要主染多人。如果仿方法是假的,豈不是要白白賠上那麼多人的命?還不如用老法子,增強病人的狀況,幫助他們自己熬過來。

Advertisement

兩派的司從下打到上,從燕州北道打到朝廷的議政廳,皇帝陛下頭痛不已,恰好就那時,刺史的奏陳到了。

奏陳上說了青山縣李咎發明牛痘法,已經組織了大夫們學會了此,愿意去燕州兩道救人,希獲得朝廷的表彰,并對大夫們北上之事行便利。

可解了皇帝陛下的燃眉之急,皇帝陛下大喜過,立刻就下了政令要求全力支持青山縣的大夫馳援燕州兩道,并命太醫署的人做好接應和陪襯,再又撥了那兩個皇家農莊下去。

兩個皇家農莊意味著萬畝良田與山頭水源,不可謂不是大手筆。

其他人想勸,但是這次皇帝陛下格外堅持己見,吳宥見皇帝陛下只給了錢和功德碑、匾額,沒有給出職、勛爵等涉及特權的獎賞,也就隨他去了。

國家都是陛下的,他們的責任是輔佐陛下治理好國家,而非阻撓陛下的一切私,這方面吳宥比任何人都通。涉及本核心的事,吳宥寸步不讓,而這些小錢虛榮,吳宥樂得賣好。

再往下談起天花疫的事,皇帝陛下就再三叮囑太醫署不可仗勢欺人,因自己是朝廷員就對青山縣的大夫們違,打其治病的學說和方法。皇帝陛下對底下人互相傾軋使絆子的形門兒清,平時因為錢糧職的事這樣互相拖后也就算了,這制衡,他們不制衡皇帝陛下還不開心呢!但是現在的局勢可容不得任何拖延,每拖一刻,都是人命啊!

而青山縣的大夫已經做好了要先和太醫、燕州兩道本地大夫扯皮一陣的準備,不想到了那里,卻和他們想的不一樣。

太醫們的臉當然不會太好看,自己沒研究徹、沒控制好疫,引來了外頭的草大夫支援,他們不要面子的?

Advertisement

但是皇帝陛下話都說在那里了,他們哪敢拿喬?心里不自在,做事也不敢出紕哇!故而倒是配合得很好。燕州兩道的大夫就更不說了,如果是天花剛散播的初期,他們可能還會矯。但是事發展到現在,他們已經搭了一批人命進去,現在天下聞燕州而變,青山縣卻千里迢迢跑來送溫暖,他們激還來不及,哪還有門戶之見?

因此青山縣的大夫們沿途的都是最高待遇,到了燕州地界,遠遠的就有全副武裝的府衛和差從迎接,為首之人就是燕州南道河下郡郡守,旁邊一流的功曹主簿等,都是大夫們平時見了得請安問好的地方員。

河下郡守姓夏,尚未到而立之年,極有可能是整個大雍過去未來最年輕的郡守。他考中狀元后次年就被送到了魯東道治下做縣令,又三年調任河下郡守,且兼任燕州南道司馬。這個升遷速度和任職安排,可以窺探到這個年輕人在皇帝陛下——或者說是大學士們心中的地位。

、智慧、仁慈、忠義、正直……他幾乎有一切理想派應有的優點,卻又還帶著青年人的單純和熱

兩撥人見了面,互相認過,夏郡守向青山縣為首的葉大夫長長地揖禮:“如此,本地父老,就賴諸位為生了。不論結果如何,夏某先行謝過諸公的高義。”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