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二十三章 過渡章過渡到春耕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二十三章 過渡章過渡到春耕

用李咎做理由擋掉了各路婆和試探,葛藤的事總算是告了一段落。他在家住了幾日,閑得發慌,又被各路人馬攪得不得安寧,再看看家中一切都好,索提前回了李園。

葛藤爹媽意志不堅定,見兒子出息了,就只聽兒子的話,故而葛藤才能輕松。其他李園人,尤其是孩子們,可沒這麼幸運。

按理大家進李園時簽的契書,是要做十年八年才能走人。李咎其實并未真的按這個時間執行,于是這次過年后有些人就贖走了,李咎也不攔著。

比較可惜的是大多數回家的孩子們都沒回來,只有三個例外:

一個是孤桂子,家沒人,一個,去哪去哪,并沒有人阻攔;

一個是烈子,原是被家里送到地主家抵債的,巧合才被吳管家央告李咎收留下來。這姑娘和家里人吵吵了一整個年節,到底斷得干干凈凈,這才能按時回到李家;

另一個則老實本分,長得丑惡,被退了三次親事,家里人見能在李園掙錢,而又著實說不上人家,換不回彩禮,這方讓回來。

房那邊又找著了十幾個愿意簽契書的人,只等過完十五就送來。如此,按照李咎的計劃,大約還缺著十幾個人。

李咎從王得春那里得知新年的人手空缺,再看看一去不返的人的清單,難得地擰了擰眉頭:“故知提高他們的務工收,才是讓他們離開土地束縛,投咱們家的事業的辦法。”

王得春聽得半懂不懂的,大概知道這是漲工錢的意思,道:“這都哪和哪,您就是給再高的工錢,人家看不了那麼遠。丫頭在您這干活,一年拿些東西回家,固然好。但是這好能好幾年?若是明年就沒了呢?若是現在家就要用上一筆錢呢?把這丫頭嫁人還能收著而三十兩銀子的彩禮,夠買幾畝地了——那麼這丫頭的爹娘,為什麼還要等幾年后不知道會不會發生的變故,而不是現在就趕嫁了?這是孩兒們的現實。男子們其實也差不離,就是被短視耽擱了。”

Advertisement

李咎正在劃著名單分組安排的手停了停,道:“一年不行就兩年,兩年不行就三年。只要是想自力更生的人,咱們家就為他們創造自力更生的條件。父母家人的阻撓,那也只是阻撓罷了。一年兩年的他們咬牙堅持住,三年五載的他們家里人也就信了我們是個好出路。”

最主要的是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李園能走多遠,自然就沒辦法堅持走下去。有了退路,那還不就退回去了。

這種事,靠說是沒法擰回來的,只能把未來裝在他們每天的飯菜、每月的工錢里給他們看。日久見人心這五個字,可不就落在“日久”上。

李園一直熱鬧到了正月晦。

就連王縣令都沒忍住,初三就跑來要看戲。李咎給他老人家安排了一場,發現家里這兩出戲已經通過口耳相傳和門外的跑馬燈傳遍了青山縣和附近的地方,專業化的團隊無論如何也該提起來了。

問過幾個“演員”的意見后,李咎保留了希繼續“演戲”的人,又從外面補了其他必須的人才,趕在正月十五前就把班子組了起來。又過了十天,就讓這些人學會了《杜十娘》和《奔月》兩出雅戲。前者更接近戲劇,后者更接近舞劇,兩套戲用同一批配樂樂人,但是演員完全不重復。

然后李咎就在正門外兩塊展板之間搭了個戲臺子,每天演兩場,讓青山縣人好好樂呵了十幾天。

正月的最后這些日子,青山縣就像不夜城一般,李園特制的兔兒燈和生肖燈將夜晚都映照了白晝。那些漂亮的燈籠,就像李咎所希的那樣,也了青山縣的特產之一。李園做燈籠只是隨手為之,并沒有擴大生產的意思,多余的市場就被青山縣的篾匠和糊燈籠的人拿了去。

Advertisement

跑馬燈的故事和戲臺上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觀眾們卻百看不厭。若有外地人路過想看個新鮮,那些已經將每個演員的作都爛于心的青山縣人就會驕傲地抬頭,將李園的“戲班”好生科普一番。

最熱鬧的時節過去,余波還持續了許久,直到春耕到來,人們才從舒適的娛樂中清醒,繼續投到新一年的奔命里去。

李園的春耕是整個青山縣人,甚至遠在金陵的尤相公都很惦記的事。阿柱去年記了一年的李園農事日志,今年還得繼續記。

別說他們了,就算李咎自己,他心里都沒底。去年打的種子今年會不會退化,他不知道。去年耗了地力,今年沒用化去堆地力,而是用的人畜糞便發酵的土化,能有什麼效果,李咎也不知道。

他帶的幾個農學生和尤復已經相信了“傳”的概念,去年種豌豆的結果就在那里擺著,新生嬰兒的別以及種種傳特質也在印證著“傳”的正確,不由得他們不信。現在他們已經理解接了種子退化的可能,但要如何逆轉退化甚至培育更多、更好的品種,他們還十分茫然。

有再多疑問,春耕也得繼續下去。地要繼續種,記錄種地的人也要繼續寫記錄。

尤復將他在李園的所見所聞寫日志,每隔十天就往金陵發一本。他不是很聰明,只是特別認真、耐心、仔細。他不會夸大,也不會疏,他習慣用平鋪直敘的筆調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不像黃致會有自己的文采,不像王縣令、司馬郡守等人會有所偏頗。因此尤相公對尤復的日志很有信心。

尤復筆下的李咎和李園,比黃致筆下的梗讓尤相公覺得有信心。

Advertisement

黃致的記敘只有結果,沒有過程,而李園給的結果太過完,難免失去真實。而尤復則是一五一十扎扎實實地記錄每個細節,尤南看著兒子的記錄,就像自己親歷了李園的一切一樣。

尤復將李園的課本、戲文等全都抄錄給了尤南,這些更簡潔且系統的知識,比《百家雜學》更像是一門學說的門級學理論。尤復主學是生農學方向,日志上記錄的最多的也是這個領域的知識,尤其是他們主要在學的“傳”。

隨信而來還有一包實驗結果豌豆,子一代、子二代豌豆的狀與“傳”的理論完全相符。

日志的末尾還提到了一些關于人類的基本知識,尤南看著這些,不由得陷了知道李園存在以來的不知第多次沉思。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