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一十七章 過年3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一十七章 過年3

李咎吳管家來,額外開他一筆工錢,讓他幫忙扎燈籠。

從今天開始到正月十五,能扎多扎多,要弄出講故事的走馬燈和各花燈來。

倉庫里的花燈有許多,只是大多數都是通電使的,而且還要用幾十年呢,李咎得省著些。

去年元宵節沒來得及做這些,今年李咎想著順便把“青山燈”的名頭也打出去。

正好碼頭到商鋪之間的空地,早早改了集市,每天都很熱鬧。想來外面的行商集市與城的集市應該可以連一片——采買年貨那時候李咎有額外注意到今年的青山縣城十分繁華,擺攤賣的、當戶攬客的,比去年多出了幾條街。

算來是一片長約兩公里寬約一公里,橫擺到集市還有一里多路的范圍,了年貨集市,甚至有點附近的縣城、郡治轉運中心的意思。南北各地的雜貨都在這里運轉,人來人往的,頗有點匯中心的架勢。

別看今年的貨還是以基礎的吃食、玩意兒居多,等明年,一定會有更多更遠的地方送來的新鮮東西。

現在距離正月十五只得二十來天,想讓吳管家單憑自己的手藝就把集市的道路掛滿,那是不現實的。李咎打算拿一些基礎的現代款出來給吳管家改裝油燈照明的款式,再讓吳管家琢磨現代款的有點,對既有款做一些改進。

一年琢磨一批新款,如此年年有進益,年年有變化,外人也就年年有期待。

即將過去的是兔年,明年是龍年,李咎詢問著吳管家是否有忌諱,得到當今不忌諱民間使用龍形象,于是李咎有了打算:經典兔兒燈和龍燈,大部分用現代燈籠改裝,再讓吳管家做個大兔子給小小龍傳遞火種的雙人燈籠。

Advertisement

吳管家是篾匠專,做燈籠骨架不在話下。李咎只要求他扎得像那麼回事,至于燈籠設計之類的,一時間也學不來,就索放棄了。

吳管家自是不敢不盡心盡力,于是他來兒子閨,并媳婦一起,先將一百多個兔兒燈換了燈油芯的。然后他又了繡樣張來,請他照著走馬燈的故事畫面畫出可以剪紙的圖案。等繡樣張這邊畫好了,吳管家也將廓等做得差不離,只將圖案染在轉子上,再將里外組合好,就可以拿去招搖了。

那《杜十娘》《半夜》兩出戲還沒排完,走馬燈卻已經早早掛了出去。

趕著在街上逛的人每天數著李園走馬燈掛出來的時間,活像是追更《三國演義》的場景又重現了。

走馬燈就那麼小小的一盞,一般四個畫面就差不多了。

看客們大概能看出來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可要仔細理解來,又是云山霧罩,只覺得兩個故事的名字都取得好。一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娘是誰,百寶箱又怎麼個珍貴法兒,怎麼就給沉了?一連串問題問下來,直把個人的胃口吊得老高。《周皮半夜》更不提了,大概看得出來是個地主欺負佃農卻被佃農反欺負了——路人里鮮有真正的大地主,大多數人都是自己種地的小農民,一看這故事就有代,就想知道到底怎麼個反制法兒。

就這樣,兩個故事從年前一直吊到了年后,李咎把《三國演義》抄完了,這才騰出手來抄《李園藏三言二拍》。

馮夢龍和凌濛初兩位大佬的《三言二拍》是五本書的合集,總計有二百多個故事,李咎只抄錄了其中一部分。

既然是抄書,不得就要對照這個世界的實際況刪刪改改,再去掉一些李咎覺得不合時宜的容,最后大約還剩得百來個故事——算來又可以連載二三年了呢!

Advertisement

黃致才剛謄抄點評完《三國演義》,已將書稿全部到了書商手里,正滿心期待李咎把之前說好的《西游記》給抄了,沒想到又蹦出個《三言二拍合集》來。一本還沒看完,又出了一本,就算這本是單元故事,一個故事一次講完,并不會像《三國演義》那樣讓人抓心撓肺,黃致仍是心里滴

歸滴,知道李園要在除夕夜排新戲,黃致仍拖家帶口地跑來蹭戲聽。

黃致夫妻兩個并子們,外加尤復等人,一總七八個,帶著吃的用的還有拜年的節禮,早早的趕著除夕上午就回到了李園,仍回了東西兩廂安頓著。

黃、李兩家既已是通家之好,彼此便了許多客套生疏。李咎也肯和黃致開玩笑了:“若非看在元燚的面子,我是要閉門謝客的。我才殺了那麼大的豬,取了那些新鮮瓜果,開的兒紅狀元紅,又托人弄了上好的洋牛來,我自己吃尚且還不夠,那里能分你?”

黃致知道他是故意說笑,道:“若非有這些,我還不來呢!這‘挾閨以令伯休’,哈!”

李咎故作生氣,卻從黃致手上抱走了小元燚放在自己膝上逗弄著。

收拾屋子自然有黃家的仆從來,黃致只看著他們將書本安頓好了就放下心隨他們去弄,又與李咎道:“今天來可不止為了蹭你一出什麼‘雜戲’,還有一件大事,便是你說的詞典了。我趕著今年將常見的字兒都按拼音列了,凡三千多個字,字字都校正好了。我已將其中阿、、安、凹四字全部注釋明白,你嫂子說得讓你先看看走對了路子不曾,我便帶了來。今天除夕明天初一,咱們松快兩天,初二你給瞧瞧?”

Advertisement

“妥。”李咎不覺得是什麼大事,字典詞典自古來編纂思路沒什麼大區別,只是檢索方式在拼音出現后有了變化而已,黃致如果連這個都能做出問題,那才奇怪。

等黃致叨叨完了,尤復方從外面進來,接過了話頭。

李咎習慣地客套一句安置是否妥當云云,尤復都說好了,又道:“論理我不該來,只是一人在師弟家呆著怪無聊的,你我又有一同等著豌豆結子的誼在,我便不請自來了,你可別多心才是。”

李咎道:“自是不會。正好,恍惚記得尤相公點名要了些東西的,咱們初二一一對著單子理清楚,好押到金陵去。”

說起來很輕松,但是實際上李咎心里十分好奇,為什麼尤復不回金陵,卻在離金陵并不遙遠的青山縣獨自過年。青山縣今年是有好些新鮮東西,不過大凡能給的,李咎都給出去了,他自認沒藏私,著實想不出咋就把黃致的師兄絆在了此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