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科幻未來 災變時代:我能點亮科技樹 第828章 維度實驗室

《災變時代:我能點亮科技樹》 第828章 維度實驗室

這段時間,時空研究中心在高維時空理論上不知道了多壁。

就連呂永昌,也在維度這堵厚實的墻壁上栽了一個不小的跟頭。

空間護盾試運行實驗的功,讓時空研究中心有些沉寂的氣氛變得活泛了不,一名名院士臉上也出了淡淡的笑容。

“首席!呂首席!!!”

呂永昌收回自己注視著各種數據的目,轉而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只見林永年神地朝他揮舞著右手。

隨后,他開了周圍的院士,艱難地朝呂永昌跑來:“讓讓,哥們兒,讓一讓!”

“大事兒!有大事兒!”

圍繞在呂永昌周圍的院士們聞言,忙不迭地為林永年讓出了一條不算寬敞的通道。

看著臉微微漲紅、神的林永年院士,呂永昌心中不由升起了一

空間護盾的功研發固然值得高興,但……有必要這麼夸張嗎?

“實驗室,實驗室有消息了!”

林永年激的聲音繼續傳來。

呂永昌極其短暫地愣了愣神,隨即便反應過來林永年口中的實驗室指的是什麼。

“你是指……克萊因瓶?”

林永年用力點了點頭:“對!剛剛維度實驗室的負責人宋允贊給我傳來了信息。”

“他們已經功歸納整理出了一套四維算法,該算法可以對克萊因瓶的落點區域進行基礎的預測和控!”

聞言,呂永昌不由微微失神。

終于等到了!

耗費了數百年時間和無數資源的窮舉法,終于為人類文明打出了一條窺探四維的道路!

“走!”

呂永昌當即轉朝實驗室大門走去:“永年,你跟我一起去維度實驗室!”

……

人聯科學院,維度實驗室。

Advertisement

剛走進實驗室,呂永昌就看到一幕神奇的場景。

偌大的全息投影中,正在同步放映著實驗區域的場景。

為了更直觀地用眼觀察四維克萊因瓶導致的空間躍遷現象,整個實驗區域都充斥著大量的細微懸塵和平行束。

在懸塵的影響下,線通過的痕跡無比清晰地映照在眾人的眼中。

路扭曲,就像一條蜿蜒前行的溪流一般——這是因為到了一個個強大引力源的干擾作用。

的溪流緩緩向前流淌,直至抵達一個空無一的區域。

在那邊,的溪流仿佛遇到了一個深陷的地一般,全數消失在看似平靜的空間之中。

這副場景,倒是和當初的腦研究過程有幾分相似。

但兩者是存在著明顯區別的。

第一,眼前的克萊因瓶結構,只有進口,并沒有出口。

當然,據呂永昌的猜測,它的出口被控制在了極遠的地方,它并不在這片實驗區域

第二,這次的克萊因瓶結構更為龐大。

它的口闊度甚至超過了十米,與部那些細微結構有著天壤之別。

再者,從不斷向外逸散的些許懸塵和路就能看出,眼前這個克萊因瓶的“做工細程度”遠遠比不上部的克萊因瓶結構。

同樣的,它的科技含量也是遠遠比不過四維部結構的,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現實。

但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看,眼前這個龐大的克萊因瓶結構更能吸引呂永昌的注意。

原因很簡單。

它是人類文明依靠自力量打造的、全新結構的克萊因瓶。

和四維腦中那種無法改、來自外人的結構不同,眼前的這個克萊因瓶,雖然略顯糙,但卻擁有著近乎無限的可塑

Advertisement

“它們去哪兒了?”

呂永昌停下腳步,怔怔地著前方的巨幅全息投影,低聲喃喃著。

它們,自然指的是那些憑空消失的線和懸塵。

一旁的林永年沒有說話,和呂永昌一樣,他此時也是呆愣在原地,心澎湃地著這個屬于人類文明的奇跡。

“它們去了另一片實驗區域。”

一個略顯陌生的平淡聲音傳來,同時響起的,是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兩片實驗區域相距五百米,中間隔著14堵墻壁。”

呂永昌下意識扭頭朝聲音傳來的方向去。

他回過神來,微笑著向來人打了個招呼:“宋允贊院士。”

“呂首席,歡迎您的到來。”

穿白研究服的宋允贊一邊抬起手喚出了全息作界面,一邊面淡然地向呂永昌問好。

隨著他的手指微,前方的巨幅全息投影畫面迅速切換至另一個視角。

那是一個相同構造的實驗區域。

和前者不同,它的部沒有安裝任何源。

但其部并不黑暗。

恰恰相反。

明亮的、的溪流從空中緩緩流淌而出,在數個強大引力源的影響下,的溪流繼續蜿蜒向前,直至離引力范圍。

這一束束來自另一片實驗區域的線,將這片實驗區域照耀的如同白晝一般。

宋允贊上前一步,走到呂永昌邊,同樣凝視著全息投影中的那一幕震撼場面,用平淡的聲音解釋道:“這是據第193741號計算模型制造的克萊因瓶。”

“目前,經過五百余次測試,我們功預測和控制了克萊因瓶出口的三維投影坐標。”

聞言,呂永昌不由容。

193741號計算模型,五百余次測試……

Advertisement

平淡的語氣下,究竟藏著多人的心?!

“不過……”

宋允贊的聲音中出了幾分淡淡的無奈:“或許是因為架構的問題,又或許是因為算法模型還存在什麼未知的問題,目前克萊因瓶的出口和口間距最多為五百米。”

“超過這個極限數值之后,出口的三維投影坐標又會出現以前那種況。”

“做的很好!”呂永昌沒有吝嗇自己的夸獎,“三百余年的辛勞,終于有了一個結果!恭喜你們!”

聽到這話的宋允贊陷了沉默。

在呂永昌和林永年的注視下,他深深地吸了口氣,似乎在抑著心即將噴涌而出的

幾秒鐘后,他神依然平淡,但說話的語氣卻變得認真了不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