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合開保險公司吧,戚總兵
??戚金瞇著眼睛,看看自己這個義子。
??吳邦德今年二十有三,其實若論年紀,給戚金當孫子也綽綽有余。
??但老吳家就剩這一條脈了,戚金當年在薊州,被吳惟忠從蒙古韃子里搶下過一命,二人并肩浴多年,現在老吳去天上福,他戚金得看護著吳家的唯一火種,認作最小的義子,帶在邊。
??戚金想讓吳邦德走科舉的路,畢竟這個世道,文才能得勢,武人盡欺。
??偏偏吳邦德表面看氣度儒雅斯文,骨子里大約還是流著祖輩剛勇尚武的,平日里仍與戚金的親衛家丁們混在一,更常向義父戚金討教軍務。
??此刻,戚金對吳邦德道:“你說得沒錯,你老子我也估著,遼東一,朝廷還是得來尋我們戚家軍。”
??老將軍又嘆口氣,站起來,向鄭海珠道:“鄭姑娘,老夫和邦德,先帶你去看看練,再說旁的。”
??一老二小從總兵府后門出去,繞過一段城墻時,鄭海珠指著殘舊的墻問道:“這可是東吳孫權時候的鐵甕城墻?”
??戚金拍拍墻磚:“是那時候的,莫看殘了,留下來的半壁還是這樣結實,別說千年前的投石機,就是如今,也擋得住大炮。
??鄭海珠抬頭仰鐵甕城:“洋人那邊的泰西諸國,都是小領主的城堡,結構空虛,泰西人的火炮,最初不過是替代投石機,轟塌那些空心城墻。但我們漢人,自古是州府大城,梯田大堤似的厚實本,攻城之法,還是以進攻方制守軍、破壞城上火力、伺機登城為主。”
??戚金和吳邦德,本已準備繼續往前走,忽地都停下腳步,回頭盯著鄭海珠。
??他們第一次知道,這世上,有年輕的平民子,能津津有味地說著武與攻城戰,比琢磨釵環首飾、繡花樣子,還細致。
??鄭海珠又道:“火炮當然是必要的,譬如,有敵攻到城下,管他是韃子的騎兵,還是倭國的步兵,城上往下直接轟他娘的,他們難道還是銅頭鐵臂不?但一味守城,終究被,現下的形,真人和北元韃子一樣,弓馬嫻,于野戰,我們大明還是要找出針對真人的打法,所以武備方面,得有大量輕裝的火,騎兵和步兵都能隨攜帶,而且,別總炸膛,最后只好當鐵子使。”
??戚金聽到最后一句,到底不再掩飾目中的詫異,而年輕的吳邦德,則直接笑了出來。
??作為戚家軍的后代,吳邦德當然能聽得出來,鄭海珠最后那句,笑點在哪里。
??那是說的三眼銃的梗。
??當年戚繼的兵,所配的火,鳥銃為主,三眼銃為輔。戚繼明確看不上三眼銃,和徐啟的判斷一樣,認為三眼銃膛短無力、準頭不好,容易炸膛自損,難怪士兵們最后僅僅拿三眼銃作為近戰敲頭的冷兵。
??戚金點點鄭海珠:“丫頭,有些毒啊,不過看來,懂火。”
??鄭海珠坦誠地笑笑:“戚總兵,我在澎湖經歷過海戰,親見大哥他們,和弗朗基人用的火,除了轟船的后裝炮,還有輕便的快槍。快槍就是比常見的鳥銃槍管更長,火藥在槍管里做功時間多,出去的速度快,自然能得更遠,破甲能力也更厲害。”
??戚金聽不懂“做功”這樣的現代理語,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聽得懂鄭海珠的言下之意。
??他撇撇:“丫頭三句話離不開你那天神一樣的福建老鄉。呵呵,海寇嘛,有錢,什麼新鮮的好玩意兒弄不到?”
??吳邦德蚊聲喃喃:“從前首輔在的時候,保他老人家,也不缺錢。”
??“放肆!”戚金聽他又提已經死了的張居正,低斥他,“說這胡話,你不要腦袋了?”
??老將軍沉著臉,引領不敢再出聲的兩個年輕人,踩過夏季散發著淤泥臭味的草地。
??他登上一個高坡,才又開口道:“丫頭,老夫是個人,但起碼的禮數還是懂的,請你到校場來,是要當面謝你。”
??戚金先指著東邊持著各種并且,結小陣的步卒道:“那是我們浙兵,他們是吃朝廷的餉銀的,月糧是一兩五錢,出去打仗的話,行糧每月另算二兩。”
??鄭海珠定睛去,看得出每個小陣大概十來人,兵士拿的武各不相同,外圍的糖葫蘆串似的叉子十分醒目,估計就是狼銑。
??戚金帶的營兵,果然神風貌了得,虎虎有生氣,和大明許多老狗趴窩似的衛所兵,完全不一樣。
??“這是戚保的鴛鴦陣吧?”鄭海珠問。
??來鎮江會晤戚金之前,已經找盧象升做老師,將戚繼從唐順之那里繼承發揚的鴛鴦陣,突擊學習了一遍,用來和戚金套近乎。
??戚金點頭:“是鴛鴦陣,不過義父在世時就強調過,此陣適合南直隸到閩地的丘陵壑之地,或者應用于巷戰時。設若大漠遼東,地廣原闊,韃子的騎兵悉數過來,疾馳如風,這種陣法用不上。”
??戚金又轉向西邊擺滿草垛、馬匹穿梭的大片砂礫地,肅然道:“鄭姑娘,那支五六十人的隊伍,就是去歲馬將軍幫著練過一陣的騎兵。他們的祖輩父輩,其實也是我們浙江義烏人,因跟著我們去北方,這些孩子就生在了薊州,倒是從小就上過馬背的,是騎兵的好料子。可惜,他們雖承襲了軍戶,這幾年卻領不到軍餉,有些甚至只能去做馬夫、纖夫那樣的苦力,活活累死、凍死的,不……”
??戚金說到此,言辭滯住,迅速地眨起雙眼,忽地抬手拍在自己太,罵一句“黃梅天的蚊子真他娘的兇”,然后作勢抹一把面頰。
??鄭海珠始終凝神觀察和傾聽,如何瞧不出來,戚金這是說起老部下的后代們,辛酸乍起,在掩飾自己的哽咽。
??吳邦德忙接上話:“鄭姑娘,我義父將浙江的田產賣了些,湊出每人七八兩的安家銀子,先將頭批幾十個青壯和家眷招募到鎮江來,又從附近民代養的馬廄里,買了二十匹朝廷不要的馬,大伙兒著騎上去訓練,組這支騎兵。”
??鄭海珠翻著眼睛算賬:“馬這麼訓,不能只吃草料,得加豆餅和鹽,我們松江府衙的馬,每月都要吃掉一石豆子、快二十捆干草,一年得二三十兩銀子來養。買馬便宜、養馬貴。只這二十匹馬,一年就要五六百兩銀子。五十個騎兵的年餉近千兩。且不論頭盔甲長槍的開銷,這小小一支騎兵,每年的銀耗起碼一千五百兩銀子。戚總兵可為他們向兵部報員額了?”
??戚金冷笑:“老夫一早就去兵部找了人,將他們從薊州轉籍到南直隸。兵部原本說,司禮監和閣快批了,忽地又講沒錢,福王大婚,戶部怎麼都頂不過,給萬歲爺送出去十萬兩。”
??鄭海珠沉默了,沒有再追問細節。
??老朱家太能生了,大量白吃朝廷、白拿朝廷的蛀蟲后代們,的確是帝國沉重的負擔。
??遑論福王這種萬歷和他寵妃的掌上明珠,啊不,掌上珠,公費結婚,自然更會薅去不民脂民膏。
??但饒是如此,朝廷每年的鹽課歲都有二百萬兩,真的連兩千兩銀子的軍餉都批不出來嗎?
??何況,這些年輕的騎兵,本來就是承襲的爺老子的軍籍,本來就該拿月餉銀子的。
??戚金看出鄭海珠在猜測什麼,直言道:“再打聽下來,是朝中有史,參了老夫好幾本,說我用公帑蓄養家奴。兵部的張侍郎找人去說,言道都是當年薊州功臣的子侄,老戚收留他們,絕無歹意,此事才平息。張侍郎真是好人,又轉圜一番,讓部堂調馬將軍來訓兵,等于是昭告朝堂,老夫這支騎兵,名正言順,出現在鎮江,沒什麼不妥。”
??原來是這麼回事!
??鄭海珠到了今天,終于明白過來,為何從福建月港回松江的航船上,劉公公常與馬祥麟提起,你岳父是如今難得肯為武將出頭的緋袍文了。
??兵部侍郎張銓,有其父必有其,雛清于老聲,馬將軍和張銓的兒張儀,一定會像正史所載的那樣,琴瑟和鳴、共紓國難。
??張府,是配得起秦良玉的兒子的。鄭海珠發自心地,為馬祥麟結到這樣一門親事,而高興。
??戚金面上片刻前的凄涼之,也漸漸消散。
??老人忽地轉過來,竟是向鄭海珠作了一揖:“丫頭,是以老夫今日定要在此道謝,你送來的一千兩銀子,解了老夫的燃眉之急,能撐這支騎兵大半年的開銷。”
??鄭海珠忙躬還禮,又言帶三分自愧、七分篤誠道:“戚總兵,張侍郎出力,馬將軍出人,我能出錢,戚總兵賞收下,我當真不知多麼愿意。我只恨自己剛開始張羅買賣,出得還太。”
??戚金向練拼搏、號音震天的練兵場,嘆氣道:“丫頭,我相信,你是老天難得賞給這世道的大好人,我也相信,朝廷看上的你那位老鄉,不會是倭寇。但也請你諒諒,我這個戚家人最后的一點面。我們戚家軍,我領的這些浙兵,將來若有機會和頭領并肩作戰,定會全力以赴、誠合作。可是眼下,我不想與海上來人結,更不想再拿海上來的銀子。”
??鄭海珠聞言,都要哭了。
??并非因為幫思齊拉朋友圈失敗,而覺得沮喪。
??恰是慨、唏噓于這位大明老將軍倔強的自尊。
??多進士出、滿仁義道德的文們,“今日李府拜干娘,明日干爹便姓張”的例子,還麼?
??而這些讀書人看不起的武將們,卻往往在堅守他們的信念底線上,祭出兩個字:不退。
??鄭海珠毫不認為,戚金對于思齊這個海上梟雄的排斥態度,是迂腐倨傲的表現。
??越是這樣有原則的人,越是能為放心的合作伙伴。
??鄭海珠于是慎重道:“戚總兵,晚輩明白了。晚輩不再提帶我大哥來拜會之事,但另有一個念頭,想與老爺子和吳公子說說。”
??“丫頭你說。”
??“你們何不自己做一門新買賣?鎮江北上臨清,南下松江,漕運繁忙,水路興盛,不做航運保險,太可惜了。”
??……
??總兵府中,鄭海珠鋪開一張紙,寫了幾個詞:貨主,承運人,保險社,保費,出險,理賠,追責。
??“正好咱們三人,我來舉例,”鄭海珠擱下筆道:“戚總兵是貨主,把一票貨,比如是茶葉,讓吳公子這個船老大駕船,從鎮江運到松江。不料,還沒到松江,啪,船沉了,五百兩銀子的茶葉全部完蛋。好在,戚總兵運貨前,在我鄭海珠的保險商社里,花五兩銀子的保費,買了一份貨保險。現在貨果然出險了,我鄭海珠要賠戚總兵五百兩銀子。”
??戚金捋著花白胡須,瞪著眼睛聽完,納悶道:“這……我給了你五兩,你賠我五百兩,你虧了四百九十五兩,憑啥?”
??年輕的吳邦德,腦子卻很靈,已然約到一些門道,未免興,搶著答道:“義父,運河上,長江上,不只你一條船,哪有每條船都走背字、會翻船的。所以,如果很多很多船,都去問鄭姑娘花五兩銀子買保險,只要數量夠大,就算其中沉沒幾條,鄭姑娘也還是賺的。而貨主想的是,反正保費才幾兩銀子,但萬一船沉了,幾百兩不會泡湯。”
??鄭海珠合掌道:“正是此理。吳公子說的,就是保險這門行當的大數法則和幸原則。簡單講,就是很多很多人,來分擔一個風險。這個風險或許發生在你頭上,或許發生在我頭上,不知道,看誰運氣誰倒霉。但若提前買了保險,倒霉蛋也能挽回損失。”
??戚金一拍大,笑道:“姑娘這麼講,老夫就曉得了。老夫訓兵時,說的就是,打仗時,你們往前沖,不一定死,但往后退,軍令一定會讓你們死。即使你們在沖陣時死了,老夫也會給你們的老娘、媳婦、娃娃發一筆恤金,所以,放心地沖去,有人給你們托底。”
??鄭海珠點頭笑道:“老爺子通,這個航運保險,就是給貨主們托底的。”
??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戰亂四起! 李建安穿越成為破軍戶,窮困潦倒。 叮! 系統來了! 可以複製物資! 「糧食X100袋」 「盔甲X100套」 「火槍X100把」 「大炮X100門」 哈哈哈,李建安徹底發了,富可敵國! 「你一個小旗?有自己的騎兵?」 「你一個百戶?敢和韃虜對陣?」 「你一個千戶?有自己的艦隊?」 崇禎皇帝哭了;「李哥,幫幫忙,借我點糧食吧?」
穿越十年,寧修只想當一個安靜的美男子。但他隨手畫的馬蹄鐵被錦衣衛偷走,震驚了皇上。扔出墻頭的廢紙被大儒當成了寶貝,非要拜他為師。尚書夫人嫌棄他的出身,尚書之女卻哭著大喊娘親我要嫁給他。當朝公主橫插一刀,說著快點決定,你不嫁我就嫁了。安靜的美男子唯有一聲苦笑,我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