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元洲和吳新月的婚事依舊只是口頭上做了約定。
長有序,吳新筱的親事不能定下來,他們這里就沒辦法換庚帖。
新年期間顧瑤的那番話在姐妹二人心中都留下了極深的痕跡,吳新筱知道自己年紀已經不小,婚事不能再拖下去。
可不論相看了哪戶人家,都會下意識的去同顧瑤比較。
想到的夫婿是前途無量的陸景之,想到家中沒有長輩,在府里當家做主,便也想尋一個這樣的人。
只話剛一說出口,就被盧氏狠狠的罵了一通。
這話要是傳出去,不說家中還小的幾個姑娘,們姐妹二人這輩子都別想出吳家的門。
盧氏下了狠心,將娘田氏到邊罵了一通,又讓貪黑起早如尋常新婦那般在自己邊立了規矩。
府中終于安靜下來。
原本還覺得兒嫁去齊家很委屈的黃氏,再也不敢提齊家如何。
將吳新月喊到自己房里,疾言厲的訓了一通,心里依舊有些忐忑。
們自己都已經做祖母,若是還被婆婆立規矩,這事傳出去們哪里還有面。
吳府的事不知怎麼就傳進了顧瑤耳中,聽到吳家的熱鬧也只淡笑了下。
吳新月姐妹連同們的母親,這些年就是過得太順遂,在安府習慣了被人追捧,忘了這是遍布權貴的京城。
忘了們吳家在京城……什麼都不是。
們若一直是這樣的心態,被打臉的日子還在后面。
顧瑤雖然想看們被打臉,但吳奎山是陸景之的老師,他們同吳家走得近,那二人沒了好名聲,也會跟著牽連。
誰讓京城這里,比其他地方更講求同氣連枝。
所以私心里盼著盧氏能好好的收拾一下黃氏和田氏,別一把年紀還清高的活在象牙塔里。
陸婉華和魏欣雅在京中只呆了六七天,就啟程回去了。
離開前顧瑤從空間中取出一年份只有二三十年的人參。
晾曬炮制后的,人參并不壯,看著也沒什麼稀奇之。
給陸婉華,讓帶回去給馬氏,叮囑若是馬氏生產不順利,到時一定要將人參切片咬在里。
陸婉華很鄭重的記了下來,齊家的人參治好了宮中太后的病癥,這事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以至于陸婉華現在看到人參就像是看到靈丹妙藥。
這樣,顧瑤雖有些哭笑不得也沒多解釋。
看得重也好,這樣真有什麼意外,就不會將這人參忽略。
齊家的生意大半都在南方,顧瑤的兩個舅舅一直在南方跑生意,安府這邊一直是齊仲林在坐鎮。
如果不是藥材還有同吳家聯姻兩件事都很重要,他這次也不會出時間過來。
陸婉華帶著兒單獨同齊仲林一起回安府,若是被人知道很容易惹來閑話。
但鄭氏聽到吳府的風聲,長孫的親事不落定也放心,就讓兒媳馮氏同他們一起回了安府。
留在這里給齊元洲張羅婚事。
這個年紀和份,去吳府見盧氏倒是比馮氏更適合。
而且再有一個多月顧瑤就要生產,兒難產早逝是這些年來心中難解的結,想留在京城等外孫平安生產,看到了的孩子再回去。
留在京城,這幾日沒事就會來顧瑤這里說話聊天。
“瑤兒啊,你說元洲跟吳家的姑娘……咱們這樣將人湊在一起合適嗎?”
鄭氏這幾天也有些琢磨過味來,想到吳新月對和齊元洲答不理,就覺這門親事似乎有些沒意思。
他們這樣主上來,恩戴德的看著人家嫁過來……怎麼覺那麼不舒服呢。
顧瑤慢條斯理的剝瓜子,只剝完就放在一旁不敢多吃。
起帕子將手仔細了,這才回著。
“這門親事已經全都談好,悔婚弊大于利。”
所以現在不管是否合適,只要吳家那邊沒有悔婚,他們就得著頭皮將人娶進門。
顧瑤其實想說早干嘛去了,現在才意識到這樣將人湊在一起日子怕是不會好過。
一切都已經談好,就等吳家那邊將吳新筱的親事定下,這邊就要開始過婚書,三書六禮的下定。
后悔也晚了。
鄭氏嘆氣:“之前這不是想著吳家能看上元洲這是他的福分嗎?”
“外祖母別擔心這些,沒準親后吳家姑娘就想通了,或是喜歡上表哥呢。”
如果吳新月不執拗不犯傻,就能意識到齊元洲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會是一個很好的夫婿。
更改不了,鄭氏也懶得多想,拉著顧瑤的手又關心起穩婆和娘。
“瑤兒啊,越是月份大,你越是要多走,這段時間胃口再好也別多吃,免得不好生。”
“我知道的,外祖母放心吧,我最近每天都在花園里走上一個時辰。”
在沒有任何外力可以幫忙,只能自己生的時代,當然要努力避免任何會讓難產的可能。
出了上元節,周嬤嬤和王嬤嬤就重新給定了食譜。
每日吃什麼吃多,們都會嚴格的約束。
周嬤嬤是齊氏的嬤嬤,一手帶大的姑娘同自己的親生兒一般,結果看著生產時難產差點一尸兩命,周嬤嬤當場就昏死過去。
要不是還有小主子要照顧,要幫的姑娘好好養大,齊氏逝去后也要在那場大病里跟著一起去了。
對顧瑤管得,顧瑤知道的憂心就順著的意,按照們定下的食譜來進食。
這一個月里形變化依舊不大,只肚子又滾圓了一圈。
于太醫來給診平安脈都嘆,的格外好,胎兒也長得好。
王嬤嬤在宮中時跟人學過胎兒的大小,前一日剛幫顧瑤過,確認肚子中的小家伙型剛好,不大不小。
將王嬤嬤胎兒的結果笑著講了一遍,鄭氏看向王嬤嬤的目都帶著激。
“好,好,太好了,你向來是個有主見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孩子,你這樣我就放心了。”
鄭氏是笑著離開的,只第二天再過來時還帶了不補品和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