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權臣閑妻(權臣調教手冊、權臣升級指南、調教權臣手冊) 第164章 琴聖的琴音(一更)

《權臣閑妻(權臣調教手冊、權臣升級指南、調教權臣手冊)》 第164章 琴聖的琴音(一更)

聽完陸英打探來的這些小道消息,陸離俊雅地容微微愣了愣,很是不解地道:「這些消息,是從哪兒傳出來的?」

陸英搖頭,還有些余怒未平的道:「誰知道呢,整個承天府上下都傳遍了。」

難怪這兩天,承天府的眾人看他的眼有些怪異呢。

陸英有些擔心地道:「四爺,難道就任由那些人這麼說?」

陸離不以為然,「不然呢?真的順了他們的意去跟府尹大人爭權?我一個六品通判去跟一個三品承天府尹正面杠,我腦子被門了麼?」陸英也覺得有些問題,但是另一方同樣也是問題,「但是一直這麼下去……」員的政績很重要,名聲同樣重要。四爺窩在庫房裏看卷宗,政績自然是沒有的,再這麼傳下去,名聲也要沒有了。

陸離道:「不用擔心,對了,府丞大人那裏怎麼樣了?」

「府丞?」陸英想了想,承天府與外地的府衙不一樣,府尹之下並不設通知,而是多了一位府丞。也就是柳三之前的那個位置,只比府尹低了一級,品級比通判要高得多,但是因為沒有通判特殊的監察權力,倒是不那麼顯眼。如今這位承天府府丞是柳三之後上位的,聽說之前一直在太僕寺的卿的位置上盤桓了十多年。是以這位府丞大人年紀比曾大人要大得多,品級卻比他要低一些。如果不是正巧年初柳三倒霉了,這位只怕還撈不到這個位置。當初在太僕寺頭上著個太僕寺卿,如今到了承天府,頭上又著個承天府尹,說來這位也是個萬年老二的命。

至於承天府另一位品級高於陸離的正五品治中,是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子。既沒有什麼爭權奪勢的野心,好像也沒有什麼發向上的雄心,看起來倒像是來承天府養老的。

Advertisement

「汪大人…好像很是和善。方才還讓屬下跟大人提個醒,做的還是要為朝廷做些實事才好,不可整日埋頭在故紙堆中。」

陸離出一極淡的笑意道:「哦?汪大人提醒的是,既然如此,咱們就去府尹大人那裏走一趟吧。」說著,陸離便跟著起收拾起桌上的卷宗了。

陸英看了那一桌子堆得厚厚的東西,「四爺不看了?」

陸離道:「自然要看,但是也確實不敢耽誤了正事,還是時間再看吧。」

陸英點頭,他看到這些東西就頭疼。

來到府尹大人的辦公的房間時,正好遇到府尹大人的幕僚楊圭從裏面出來。楊圭連忙躬行禮,「見過陸大人。」

陸離微微點頭道:「楊先生不必多了,不知府尹大人此時可有空閑?」

楊圭道:「曾大人正在與徐治中議事,不如在下進去……」

陸離搖搖頭道:「不必,在下並無要事,稍等片刻便是。」

楊圭點頭道:「如此,大人不如在廊下坐坐?」

陸離也不拒絕,正要點頭門裏已經傳來了曾大人的聲音,「是陸大人來了,正好,進來說話吧。」

陸離只得朝楊圭點了下頭轉推門進去。

書房裏,曾大人和一個鬍鬚頭髮花白的老者正坐著說話。那老者正是陸離剛到承天府報到之後曾大人曾經給他引見過得承天府正五品治中,徐大人。

「見過曾大人,徐大人。」陸離恭敬地道。

曾大人笑道:「陸大人不必多禮,坐下說話。我正想著是不是讓人去請陸大人,又怕擾了陸大人讀書的雅興啊。」

陸離面帶愧,「下初來乍到年輕識淺,若非聽了汪大人教導還不知自己實在是有負皇恩。那些故紙什麼時候都能看,大人若有什麼事需要下去辦的,儘管彷彿便是。」

Advertisement

曾大人微微挑眉,「哦,原來如此啊。陸大人倒也不必自責,多了解一些承天府以前的卷宗和事務,陸大人辦差也會容易得多。如今卻正是有一見要事需要跟陸大人和徐大人商議。」

陸離和徐治中齊聲道:「大人請吩咐。」

曾大人著短須道:「這個麼馬上就要到收夏稅的時候了。」

兩人洗耳恭聽,陸離眼神微閃若有所悟。東陵實施的是兩稅法,分夏秋兩季徵稅,徵收的標準是十稅一。這個稅收不算重,但是也絕不算輕。因為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了,除了糧食的稅收,每季還需要納定額的棉布之類,也可用銀錢代替,還有人丁稅,還有徭役,零零總總加起來,自己有田地的人家只要不遇到災年日子還能夠過得去,而靠著租賃別人的田地為生的老百姓,日子卻是永遠都過不好的。因為每年的收有四都是要上的。

曾大人嘆了口氣道,「陸大人有所不知,但是徐大人應當知道。這上雍皇城裏什麼都不多,唯獨當的權貴多得很。」

兩人點頭,曾大人道:「是以雍州這些有著大量田地的人,紛紛想方設法將自己的土地掛在了那些有功名的人名下。如此一來,就稅收自然也就免了。只是雍州不比別的地方,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雍州的稅收也就一直都收不上來,但是百姓的賦稅卻半點也沒有減輕。這種況,咱們承天府治下尤其嚴重,上雍天子腳下,土地沃,這幾年也是風調雨順。但是兩位可知道,去年承天府治下的糧食稅收是多?」

「請大人指教。」

曾大人輕哼一聲道:「承天府治下共有可耕種的土地11萬五千頃,所收的糧稅應當不於一百五十萬石,但是去年,整個承天府收上來的還不到四十萬石!哼,今年若是再收不上來,本這個承天府尹大概也就做到頭了。」

Advertisement

聽了這話,兩人都是沉默了。這種況可比尋常的況麻煩多了,並不是百姓沒有糧實在收不上來,也不是下面等員貪墨以至於稅收減。而是本沒法收,有功名在的人免稅這是朝廷一直以來執行的政策,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其實這種事歷朝歷代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承天府治下顯得格外的過分罷了。誰讓承天府附近除了皇莊,宗室權貴的產業就是達貴人呢?別看京城裏有的當的好像手裏並不寬裕,只怕隨便拽一個出來,名下都有幾百上千畝的良田。

曾大人看向兩人,「如何?兩位可有什麼法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