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爸,這好像是北宋 第四百一十五章 官商勾結

《爸,這好像是北宋》 第四百一十五章 官商勾結

簡單弄明白孫春明的意思,孫悅也是震驚連連,不得不說自己這個爹玩的真是有點大了,或者說野心

孫悅知道孫春明一直都是有心思建立一個類似于東印度公司一樣的大商業聯盟的,不過以前孫家就是再怎麼牛嗶,再怎麼首富,也沒有幾個愿意跟著他一塊玩的。

一直到后來主政,以孫家產業為核心,依托于玻璃廠和鋼鐵廠,算是將中原地區的資本來了個卷包燴,基本上各家的軍中退休大佬和豪商都有加,只可惜只是初步合作,離一統中原商界還有著老遠的距離,更何況中原以外的資本勢力也不小。

更關鍵的是,他也不太敢繼續發展下去了,一來他他漸漸有點控制不了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的東們了。二來,這個資本勢力太大容易惹了趙匡胤的猜忌,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只能安奈心頭野心,打算另找機會。

誰能想到,機會這麼快就來了呢,他自己都稀里糊涂的,一點規劃都沒有的,居然就了三司之一的鹽鐵使,而且三司使楚昭輔還惡了家,有意縱然他跟三司使搶班奪權。

不管哪個年代,當權力和財力完結合之后,所發出來的能量都是無比巨大的,這不是加法,是乘法,甚至是特娘的次方。

在商鈔鹽引制功運轉,嘗到了甜頭,并得到了朝中上下一片口稱贊之后,他便在商結合,或者說勾結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畢竟,不管是當還是做生意,看別人勾結都是很不爽的,而自己勾結麼,呼哈哈哈哈。

銀幣的鑄造,孫春明并沒有直接由鹽鐵司直接搞,而是在鹽鐵司下屬建立了一個銀錢局,專門負責勾連天下商人建設錢莊,因為銀幣和銅錢之間是要求按比例在錢莊兌換的。

Advertisement

這里普及一個金融常識,貨幣的兌換哪怕是經濟崩潰的明朝都是有一個定比例的,比如說府規定一兩銀抵一百文,但在實際往中老百姓也不傻,一千文能換一兩銀就不錯了,就好像我朝相對困難時期的金圓券,原則上跟人民幣的兌換是一比一還是一點一來著,但實際上一比二都沒人跟你換。

如果沒有錢莊作依托,孫春明上就要鑄新幣,那就扯淡了,這是一個國家最本的幾大權利之一,不管怎麼鑄,都相當于后世的印鈔,那是要出大子的,你怎麼定兌換比例都沒用,老百姓不認你這個。

元明兩朝還發了幾十萬億的紙鈔呢。

但有了錢莊就不同了,相當于中央銀行,比如孫春明規定一銀幣等于一兩銀,等于十貫銅錢,別管這個兌換比例離譜不離譜,只要老百姓隨時可以在錢莊能兌換得了,這個比例就是立的,而且在倭國白銀大量涌之前,這個系也不太可能崩潰。

所以本質上這并不是什麼新增鑄幣,就是特麼提前出來的飛票或是子,以銀為依托不過是一種過渡罷了。

這樣的貨幣說實話跟普通的平民百姓已經沒什麼關系了

,孫春明想讓朝廷將稅收系與銀幣結合,又被趙匡胤給否了,人家也怕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

所以很順勢的,這東西就變純商用的了,兌換一次最兌換一千枚,也就是一萬貫,直接就將這銀幣變了頂級富豪世家才能用得起的東西。

錢莊里需要存儲大量的銅錢,而朝廷又沒有錢,再加上銀幣的推廣和使用離不開大商人的支持,所以錢莊就很順其自然的變商聯辦,五份在鹽鐵司,四份分散民間,還有一,打算扔給孫悅的軍委,讓軍隊中層集資購買。

Advertisement

這東西只要發展的好了,還會把全國的礦用業務甚至是鹽鐵業務都能合并過來,差不多已經有東印度公司的七八分神韻了。

如果政治清明,銀幣很快就可以從這些大商豪商手中推廣出去,讓權力依托于民間財富可以平穩而高效的滲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而開銀行這種事不管是何時何地,都是特麼的絕對暴利行業,就算暫時還看不出利潤何在,但古人也不傻,夠資格的必然會蜂擁而來,爭先恐后的想要加,以資本的力量結合權力,從而暴增。

這個模式有點類似于明末時候的山西晉商集團,只是那個純粹就是私人買賣,沒有方背景,終究走不出一省之地,雖然后來靠著給滿清當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也就那樣,本沒法與孫春明這個相比。

孫悅知道,自己這個爹是真想要在大宋搞出來一個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樣的東西的。

順便說一下,那四民間資本中,孫家占了將近一,將來哪怕他們學著東印度公司把票給弄出來,鹽鐵司的五也是永遠保持不變的。

乍一看權利是在孫家手里的,但本質上這權利其實還是鹽鐵司的,只是孫家作為此事的發起人,又擁有最大的私人份,就算將來有朝一日離開了這個工作崗位,也依然可以保留一定的影響力罷了。

不過,以后鹽鐵司的權利肯定是想收也收不回來了,三司中必然一家獨大,甚至還要超過樞院中的承旨司,除非特麼的趙匡胤再把孫春明給調到度支司去干兩年。

一想到未來有一天自己手里會出現一個東印度公司,覺就好爽,那可是擁有自己軍隊、擁有鑄幣權、外權、甚至戰爭權的龐然大,都說財相比起東西兩府來只能算半個宰相,呵呵,放孫春明手底下試試

Advertisement

不過很顯然那是以后的事兒,估著怎麼也得等他升職了真正的三司使再說。

暫時來看,這東西短期之真正的作用還是遷都。

這也是趙匡胤能同意的原因,因為現在趙義的晉王黨一窩蜂的全去懟趙普去了,就算明知道孫春明在搞事,也沒什麼力搭理他,就算有幾個有識之士想懟也扛不住大勢,倒還真讓他們不顯山不水的把事兒給干上了。

說起來,他們父子倆現在好像沒有哪件事是跟遷都不相干的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