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漢天子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噩耗連連

《漢天子》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噩耗連連

吳漢率領五萬漢軍,由出發,一路北上,先渡黃河,走河,進冀州,在冀州補充一部分糧草後,漢軍繼續北上,不日進幽州的代郡。

漢軍一路向北,抵達代郡的平舒。

現在盧芳軍的主力就在平舒,由賈覽和閔堪二將率領。

賈覽部六萬餘眾,駐紮在平舒,閔堪部五萬餘眾,駐紮古城廣靈。

廣靈是一座廢棄的古城,城防談不上堅固,城也不會有百姓輔佐守軍。

吳漢對敵軍的形勢做出一番判斷後,果斷選擇進攻駐守廣靈的閔堪部。

吳漢親帥大軍攻城,漢軍士氣高漲,攻勢如,兵力與漢軍相當,且據城堅守的閔堪部難以抵擋,急忙向賈覽部求援。

廣靈和平舒,近在咫尺,廣靈城是廢棄的古城,而平舒城其實就是廣靈城的新城,之間的距離連十裏都不到。

賈覽接到閔堪的救援後,立刻率領六萬大軍,出城救援廣靈。

吳漢讓朱祐代自己繼續攻打廣靈,吳漢自己則親帥兩萬漢軍,從攻城戰中離出來,主迎擊來援的賈覽部。

隻五萬的兵馬,對陣十餘萬的敵軍,明明兵力於絕對的劣勢,但吳漢領到的漢軍,是打出了我方實力要遠勝敵軍的氣勢,又是攻城,又是主迎擊敵軍主力。

兩萬人麵對六萬餘眾的盧芳軍,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吳漢親帥一萬漢軍,正麵抗敵,命破將軍侯進,率五千漢軍,作為己方的左翼,猛攻敵軍右翼;命漢忠將軍王常,率五千漢軍,作為己方的右翼,猛擊敵軍左翼。

這是經典的三叉戟布陣,也是典型的攻擊型陣法。

在吳漢的字典裏,就從來沒有防守,哪怕是敵眾我寡,在兩軍鋒之時,他也要打出氣勢人的進攻。

Advertisement

王常和侯進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

王常是綠林軍首領出,十多年前就率領著綠林軍橫行下,侯進是西征軍出,當年跟隨鄧禹西征,乃攻城略地的大將。

這兩人率領的漢軍,就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由盧芳軍的兩翼,深深進去。

賈覽也算是盧芳手下頭一號的將帥,但麵對吳漢、王常、侯進組的三叉戟,當真是束手無策。

不是他不會統兵,不是他不會布陣,也不是他的臨陣指揮有什麽問題,而是真的打不過。

吳漢統帥的兩萬漢軍,如同兩萬名敢死隊,將士們玩了命的往前衝殺。

而盧芳軍將士,可不是來代郡玩命的,而是來代郡洗劫的,打算搶個盤滿缽滿,好回家去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誰要和你玩命啊?

在氣勢上,六萬餘眾的盧芳軍從一開始就輸了漢軍一大截,隨著戰鬥的全麵發,雙方將士針尖對麥芒的全麵接,盧芳軍的士氣越來越低落。

反觀漢軍,則是士氣越打越足,氣勢越來越咄咄人。

侯進和王常的兩支軍隊,好似兩把刀子,將賈覽軍是切割了三段。

賈覽軍的前軍,正麵有吳漢軍的猛攻,背後有王常軍的,一萬多前軍將士首尾難顧,陣營大

在戰場上爬滾打多年的吳漢,哪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先士卒地衝到了最全麵,率領麾下將士,對敵軍展開最後一擊。

在吳漢部的衝擊下,賈覽的前軍將士潰敗,人們被漢軍打得四散奔逃。

前軍一敗,後麵的中軍和後軍也跟著大

賈覽見狀,意識到此戰己方已回乏,當機立斷,下令全軍將士,向北撤離戰場。

賈覽部要跑,吳漢可沒打算放他們走,率部追殺,賈覽部向狋氏縣方向逃竄,將士們是跑一路,死一路,傷亡不計其數。

Advertisement

賈覽部一跑,廣靈城的閔堪部哪裏還有心思獨守孤城。

生怕自己被漢軍包圍,難以,閔堪急忙下令,全軍由城北撤離。

閔堪部比賈覽部還慘。

賈覽部逃走的時候,前方起碼是暢通無阻的,而閔堪部逃走的時候,後麵有朱祐的追殺,前方有吳漢的堵截。

這一場發生在平舒的戰,吳漢率領的五萬漢軍,大破賈覽、閔堪率領的盧芳軍。

戰鬥打完,漢軍的傷亡不到一萬,反觀盧芳軍方麵,賈覽部折損兩萬多人,閔湛部也折損兩萬多人。

原本十一萬之眾的大軍,一仗打完就隻剩下六萬多人,而且其中還有不的傷兵。

賈覽和閔堪以及麾下將士,都被吳漢給打怕了。

當初他們對陣過馮異的西征軍,馮異打仗固然厲害,但也沒像吳漢這麽兇狠。

吳漢統帥的漢軍,當真是打仗不要命,而且作為主將的吳漢,是帶頭不要命,這誰能扛得住?

盧芳軍先是潰逃到狋氏,吳漢率軍追殺過來,盧芳軍不敢應戰,立刻撤離,向北逃到北平邑。

等漢軍再次追來過來,盧芳軍依舊連戰都不敢戰,全軍繼續北逃,跑到道人縣。

在道人縣,盧芳軍隻休整了一日,不等漢軍追殺過來,他們已主撤離,繼續北上,跑到了代郡和並州的,高柳縣。

高柳縣位於代郡境,屬幽州,在高柳縣的西麵,就是並州的雁門郡,它既是兩郡是界城,也是兩州的界城,位置至關重要,極戰略價值。

倘若漢軍奪回高柳城,並可將盧芳軍抵在並州境,盧芳軍若是占領高柳城,就等於打開了代郡門戶,所以對於高柳,雙方都是勢在必得。

隻是目前盧芳軍已被打得毫無士氣可言,將士們對於即將到來的決戰,一點信心都沒有。

Advertisement

麵對大司馬吳漢吳子,他們就沒想過己方還有取勝的可能

要知道盧芳軍雖然是一敗再敗,一逃再逃,可仍有六萬餘眾的可戰之軍,而漢軍目前的兵力,隻有四萬人左右,就兵力而言,盧芳軍仍占據絕對的優勢。

不過在氣勢上、心理上,盧芳軍已經全麵崩潰,人們一心想的就是在高柳縣境多搶些錢糧,然後自己能活著回到並州,可過幾舒適的日子。

全軍將士都是這樣的心理,這仗還怎麽打?

在盧芳軍看來,此戰己方已經輸定了,另一邊的漢軍,局勢也很不樂觀。

漢軍在戰場上是連戰連捷,高奏凱歌沒錯,而實際上,漢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不是漢軍戰力不行,而是軍中要斷糧了。

盧芳軍就像蝗蟲過境一般,所過之,搶了所有錢糧,漢軍想在代郡境就地解決糧食問題,可都找不到一粒糧食。

李通從冀州為他們籌集到了糧草,隻有兩萬石,這哪裏夠數萬將士吃的?

數萬將士,數萬張,都在張著,嗷嗷待哺,吳漢對此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漢軍的日子過得很苦,戰場上連續取勝,軍中應該加餐才對,可吳漢為了節約糧食,隻能不斷的減餐。

剛開始由一日三餐,減為一日兩餐,等漢軍快要接近高柳的時候,軍中糧食更,吳漢隻能減到一日一餐。

軍中將士,都是壯漢、夥子,又要長途跋涉,又要上陣殺敵,維持力,至關重要,可在一日一餐的況下,將士們哪裏還有力可言?

戰場上的局勢就是這麽的有趣又詭異。

盧芳軍將士都已經抱著必輸的心理,而漢軍將士也對軍中無糧的局麵越來越絕,雙方將士都不認為己方能打贏這一戰。

Advertisement

就在盧芳軍打算主撤離高柳的時候,盧芳和匈奴人的關係再次發揮出作用。

匈奴人出其不意地通過高柳北麵的長城,進代郡,繞過高柳縣,對向高柳進發的漢軍展開了一場突襲。

漢軍並不怕匈奴人,隻不過漢軍將士都已經被得兩,兩眼昏花,在與匈奴人的戰中,漢軍的作戰並不順利。

但即便如此,漢軍最終仍將匈奴人擊退,把匈奴人到了高柳。

匈奴人在高柳和盧芳軍匯合,這倒是讓盧芳軍的士氣稍微提升了一些,總兵力也由六萬多變了八萬餘人。

反觀漢軍,經過與匈奴人的一場戰後,再無力做出推進,也無力再與敵軍做正麵鋒。

一隻能吃上一頓飯的漢軍,於高柳邊界駐紮下來,暫做休息。

吳漢向急傳書,容就兩個字,求糧。

倘若再沒有糧食運送過來,都不用與敵戰,己方自己就先敗了。

劉秀倒是也想給吳漢送糧,但劉秀現在本拿不出糧食。

北方的吳漢要用糧,西方的耿弇、蓋延等部,也需要用糧,為了糧食之事,劉秀已經焦頭爛額。

可禍不單行,這日,劉秀收到了最令他擔心的消息,弘農郡的水泛濫,河水決堤,弘農的宜、盧氏等地災,災民多達數十萬人。

這個災來得可太要命了,在朝廷最最缺糧的時候,偏偏出現這麽一場災,而且還發生在弘農郡。

如果發生在別的州郡,或許州府、郡府還能想辦法自己解決,可弘農現在完全沒能力自己解決。

為了支持西征,司隸地區才剛剛募捐過糧食,弘農更是捐糧的大郡,全郡的餘糧,都已運送到西征戰場上。

眼下弘農郡災,郡府哪裏還有糧食可用來賑災?

弘農郡府隻能急上報朝廷,請朝廷出糧賑災。

消息傳到,劉秀看罷,一籌莫展。

北方的戰事,到了關鍵時刻,急需用糧,現在弘農又災,也急需用糧,但眼下能拿出的糧食,就隻是十萬石的應急糧,這本不夠用的。

翌日早朝,整個朝堂都是愁雲布。

劉秀環視在場的大臣們,問道:“目前,朝廷的困局,諸君也都心知肚明,諸君誰有應對之良策?”

太中大夫韓浩出列,拱手道:“陛下,大司馬於代郡連戰連捷,若因糧食短缺而被迫撤軍,功敗垂,未免太可惜了!另,弘農宜城、盧氏等地災,災民多達二、三十萬之眾,朝廷必須得及時賑災,否則,這許多的災民跑進河南、,京城將要大!”

劉秀皺著眉頭,沉聲道:“問題有多嚴重,我心裏很清楚,我現在要知道的是,如何應對!”

韓浩沉片刻,抬起頭來,正道:“陛下,於全國……加征賦稅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