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漢天子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募捐順利

《漢天子》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募捐順利

八百石已經不是數目了,按照當時的糧價來算的話,八百石糧食兌換錢,差不多在二十萬錢左右。但對於董宣來,八百石還是太了。

這次的募捐,他心裏的底線是一萬五千石,王肅若是隻捐八百石,這個底就算是沒打好。董宣笑了笑,向王肅拱手道:“首先,我要多謝王先生慷慨解囊。然後,我要的是,當今和朝廷對王先生都不薄啊,王莽乃篡漢之賊,與當今有深仇大恨,不共戴,

以王先生和王莽的關係,陛下能不追究王先生的從前,這是多大的氣度,多大的心,這次當今遇到為難之事,王先生隻……”

王肅也不是傻子,自然能聽出董宣的話外之音。

他把心一橫,正『道:“一千兩百石!董縣令,陛下對草民,恩同再造,草民這次,願為陛下捐獻一千兩百石糧食!”

董宣聞言容,一臉的激之,站起形,深施一禮,道:“王先生能如此慷慨,請在下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王肅連忙起,連連擺手,急聲道:“董縣令這不是折煞草民嗎?”

董宣正『道:“這次募捐,既是在為當今解難,亦可讓當今分辨忠『』!”聽聞這話,王肅吸了口氣,呆呆地看著董宣。董宣繼續道:“很多人,都口口聲聲忠於陛下,忠於漢室,但真到需要用到他的時候,卻推三阻四,退不前,王先生肯慷慨解囊,做得很好,也可讓陛下清清楚楚地看到,王先生對陛下、對朝廷的忠誠,以後,王先生在,再不用腳,可放心大膽的經營自家的店鋪。隻要王先生

行得端、做得正,又有陛下做靠山,還用怕誰呢?”

他這話得王肅心『』澎湃,思緒急轉,迅速做出了決定,他一字一頓地道:“草民對陛下之仲忠誠,地可鑒,董縣令,草民願為陛下捐贈一千五百石糧食!”

Advertisement

一千五百石糧食,差不多是四十萬錢。王肅肯捐出這麽多糧食,看得出來,他是真的拿出了本。

董宣很有策略,前麵的對話,是』的威『』,後麵的對話,則是實打實的利是在王肅上,榨出一千五百石糧食。

他再次向王肅拱手深施一禮,含笑道:“王先生高瞻遠矚,令人敬佩啊!很多人都隻能看到眼前的這點蠅頭利,而王先生卻能看得很遠,可以看到前方的平坦大道。”

王肅向董宣拱手,道:“董縣令過獎了!陛下有難,朝廷有困難,草民甘願傾囊相贈!”

董宣拜訪王肅,算是開了一個好頭,王肅一下子捐出了一千五百石糧食,這麽多的糧食,足夠養活百十戶人家好幾年的。

連日來,董宣逐門逐戶的拜訪大商賈,因為王肅底子打的好,各商賈也都聽了此事,所以在捐贈的時候都下了本。

隻短短幾的時間,董宣已經拉到的募捐,多達上萬石糧食。

商賈們慷慨解囊,朝中的大臣們,也有派出家仆,帶上糧食,運送到縣府,進行捐獻。

商賈們不敢得罪朝廷,大臣們更是要向子表忠心,眼下這個機會,他們又怎能毫無表示呢?

這,劉秀找來花非煙,問道:“花費,最近,由董縣令主導的募捐況如何?”

花非煙一笑,對劉秀道:“董縣令很有能力,也很會辦事,據非煙所知,董縣令收到的糧食,已有一萬兩千多石。”

劉秀放下手中的奏疏,抬起頭來,又驚又喜地道:“哦?這才過了幾,竟然收到了這麽多的糧食!”

著話,劉秀站起形,連連點頭,歎道:“平(董宣字平)的確是個會做事的人啊!”稍頓,他笑問道:“非煙講一講,他是怎麽做的?”

Advertisement

花非煙著重講了董宣去拜會王肅的事。道:“當年,王肅靠王莽的照拂起家,陛下定都之後,倒也沒難為他……”

劉秀聽得認真,邊聽邊點頭。他沒有難為王肅,主要因為他連王肅是何許人也都不知道。

王莽在位十五年,在此期間,因王莽而興起的家族不知有多,改朝換代之後,這些家族能全部懲治嗎?不可能!這麽做的話,得下大『』!

再者,很多在王莽那裏益的人,後來又都轉投到漢室,複漢室堅定不移的支持者,所以劉秀稱帝以來,並沒有去翻舊賬,查那些與王莽有關聯的人。

花非煙繼續道:“董縣令很巧妙的借用這一點,對王肅威『』利,最終,讓王肅心甘願的捐贈一千五百石糧食!”

劉秀愣了愣,驚詫道:“一千五百石糧食?王肅捐出這麽多,沒有傾家『』產嗎?”花非煙笑了笑,低聲道:“非煙不知王肅能不能算得上首富,但他至能排進前三甲。一千五百石糧食對他而言,雖不是個數目,但還遠沒到能讓他傾家『』產的地

步!”

劉秀哦了一聲,喃喃道:“如此來,這個王肅的家底,還是真夠雄厚的,平先去找他,這一步走得很巧妙!”

花非煙道:“陛下所言極是!也正因為王肅開了個好頭,董縣令在接下來的募捐中,進展得很順利,不商賈都是忍痛割,捐出大量的糧食!”

見劉秀樂嗬嗬地點頭,花非煙又補充道:“大臣們也都有捐糧,其中捐獻最多的是大司馬。”

劉秀歎道:“軍中將士,皆為子的弟兄,隻要條件允許,他就不會讓軍中的弟兄們肚子。”

著話,他向花非煙一揮手,笑道:“非煙,走,陪我去縣府看看。”

Advertisement

董宣做事得力,讓劉秀很是興,照眼下的趨勢,縣府沒準能湊出來兩萬石糧食。

如果隻一地就解決了兩萬石,那麽司隸的其它郡縣解決十八萬石,應該也不是什麽難事了。

這個糧草問題,在劉秀上已經不是一兩、一年兩年了,自他稱帝以來,糧草不足就是朝廷所麵對的最大的問題之一。

尤其是最近這兩年,朝廷持續西征,糧食越發張,現在連應急用的儲備糧都用上了,可還是解決不了實際的問題。

這次的募捐,總算是讓劉秀看到了一,隻要能堅持到隴地戰事結束,朝廷在糧食問題上,就可以大大的口氣了。

劉秀換上便裝,帶著花非煙、幽、龍淵、虛英等人,去往縣府。

現在縣府很是熱鬧,大門外熙熙攘攘,雲集著許許多多的百姓,大大的車輛,都快把縣府門前寬敞的街道堵塞。

這些百姓,其中既有大臣家仆、商賈富戶的家仆,也有普通百姓,人們來縣府的目的一致,就是帶著糧食前來捐獻的。

董宣並沒有號召普通百姓捐獻,但架不住許多百姓自發前來,最後董宣在縣府門外設立一個捐獻點,有專人負責收糧和記錄。

劉秀等冉時,看到的就是這麽一幕火的場麵。

花非煙聲歎道:“陛下和朝廷在百姓當中的威高,真到了危難之時,百姓們也都願意站在朝廷這一邊,與朝廷同甘苦,共進退啊!”

“是啊!”劉秀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慨萬千。

過了片刻,他目黯淡地道:“這是因為我沒有做好!下初定,百姓的生活還很艱難,這個時候,還讓百姓們捐出這麽多的口糧,是我做得不好啊!”

“陛下……”花非煙張地看著劉秀。

Advertisement

劉秀擺擺手,又搖了搖頭,他出於底層,很清楚底層百姓的生活有多艱辛,正是這樣,見到這番景象,他既,也深自責。

他話鋒一轉,問道:“非煙,最近公孫述的細作沒有在鬧事?”

花非煙正『道:“自打阮修死後,細作們在都收斂了許多,大多都起來,不敢『』頭,不敢做事,可如此一來,再想查到細作的蛛馬跡,就變得越發困難了。”

“嗯!”確實是這樣!劉秀心有所地點下頭。他正琢磨著,覺有人在旁拉他的角,他轉頭一瞧,原來是幽。

幽盯著前方的人群,喃喃道:“陛下,那個人我看著好像有點眼。”

劉秀一怔,順著幽的視線看過去,前方的人太多,也分辨不出誰是誰。他問道:“幽,你的人是?”

“那個穿著青,披著頭發的人!”劉秀按照幽的描述尋找,果然在人群裏看到一位青年。

此人二十出頭,穿青『』的短褐,下麵的子看不到,頭上既沒有頂冠,沒有紮頭巾,頭發完全是散落下來的。這裏要明一下,在漢代,披頭散發也是眾多發式『』流中的一種,學名披發式,崇尚原始和自然的人,通常會采用這種發式,不算是背經叛道,旁人見了,也不會表現

出驚訝。

劉秀打量那名青年一會,而後問道:“幽,你認識此人?”

幽聲道:“他……好像是畫舫中的廝。”

劉秀和花非煙等人都皺起眉頭。幽以前待過的那艘畫舫,可是公孫述的據點之一,畫舫上的人,也全都是公孫述派出的細作。

如果這名披發青年真是畫舫上的廝,那麽,他必是公孫述細作無疑。

可是公孫述的細作又為什麽來到縣府這裏呢?難道是為了破壞和搗『』?可這也不太現實啊,這不存心來找死,在太歲頭上土的嗎?

劉秀沉『』片刻,向旁的虛英、虛庭、虛飛揚了下頭。三人會意,向劉秀欠了欠,然後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進人群中,向那名披頭青年靠近。

他們並沒有馬上發難,而是躲在人群裏,盯著青年的一舉一

披發青年很老實,站在人群中,認認真真的排隊,由始至終都沒有異樣的表現。

暗中觀察的虛英、虛庭、虛飛相互對視一眼,心裏暗暗嘀咕,該不會是幽記錯了吧?

幽在畫舫時,那都是幾年前的事了,再者,也沒待幾,記錯了人也很有可能。

他們正琢磨著,掄到披發青年登記。披發青年將半袋的豆子放到桌案上,道:“人秦山,這是人捐的豆子。”

一旁有縣府的人拿起袋子,打開,看了看裏麵的豆子,而後放到秤盤上稱重,另有縣府的人在竹簡上記錄秦山的名字,而後問道:“秦兄弟,你住在哪裏?”

“人不是人,來自南,現在在朋來客棧打雜。”

縣府的人一一記錄下來,喃喃嘀咕道:“秦山,南人,現,在朋來客棧做廝。”著話,他回頭問道:“稱完重了嗎?”

“二十斤。”“好!”縣府的人繼續記錄,寫上,豆,二十斤。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