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漢天子 第一千一十八章 臨陣換帥

《漢天子》 第一千一十八章 臨陣換帥

糧草限製,二十萬漢軍聚集三輔,但卻不能出兵漢,隻得暫時於三輔屯田。

對隗囂的戰事還沒有結束,劉秀也不打算回,便在長安長住下來。

漢軍因糧草不足,無法攻打隗囂,但隗囂可沒打算和漢軍停戰。

現在,隗囂並沒有覬覦三輔,畢竟漢軍在三輔的兵力太多,隗囂覬覦的是安定。

安定郡,本來屬於涼州,後來被盧芳強占,因為盧芳背後有匈奴人撐腰,隗囂幾次出兵安定,都無功而返。

被盧芳攻占的安定和北地二郡,也就了隗囂心裏的一個疙瘩。

現在安定和北地二郡都被馮異打了下來,已然歸屬,這下隗囂的心思又開始蠢蠢

匈奴人是不好打,但漢軍可不難打,不久之前,己方就在漢大敗了劉秀親帥的十萬漢軍。

眼下,不正是己方奪回安定、北地二郡的好機會嗎?

對安定和北地,隗囂是垂涎已久,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他可不打算放過。

隗囂命令王元,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安定。

接到隗囂的命令後,王元心頭一,倒吸口涼氣。

在前線作戰的是他,而不是隗囂。

隗囂以為漢軍很好打,那是因為他隻看到了結果,己方在漢擊退了漢軍;而王元則是漢之戰的指揮者和參與者,他心裏很清楚,漢軍並不好打。

十萬漢軍,在報不足的況下,貿然進,而且還是分兵作戰,己方近二十萬大軍,還有萬餘西涼鐵騎,采取逐個擊破的戰,最終也僅僅是折損了漢軍四萬來人,讓接近六萬之眾的漢軍功撤回到三輔。

如果是正麵鋒,己方二十萬的大軍能不能大敗十萬漢軍,還真不好呢!大王現在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想從漢軍手中奪走安定和北地,這可能嗎?

Advertisement

王元給隗囂寫了一封回信,勸隗囂,現在還不是己方主出擊的時候,己方最該做的,是做好防,心提防漢軍的再次侵。

接到王元這份‘骨頭’的回信,隗囂然大怒,於回信當中,狠狠訓斥了王元,責怪他不思進取,膽懦弱,且鼠目寸,不顧大局。

看完隗囂的這封回信,王元老臉通紅,恨不得挖個坑,一頭鑽進去。

思前想後,他又給隗囂去了一封信,這回他沒有再勸隗囂,而是向隗囂提議,己方在出兵安定的同時,也需出兵進攻汧縣。

這是王元退而求其次的戰

出兵汧縣,是給漢軍造己方又要進犯三輔的假象,盡可能多的把漢軍吸引到汧縣那邊,如此一來,己方在進攻安定時,就不會遭到太大的阻力,可一鼓作氣,拿下安定。

至於拿下安定後能不能守得住,這就不在王元現在的考慮範圍之了。

以後的事,就留到以後再吧!這次隗囂倒是采納了王元的建議。

他令王捷、王孟率兵五萬,攻打汧縣,令王元率兵十萬,攻打安定,又令周宗、行巡,率兵五萬,鎮守漢

隗囂手下的大將不是大將軍,就有王元、王捷、王遵、楊廣、周宗、行巡,這些將領,都是能獨擋一麵的帥才。

不日,以王捷、王孟為首的隗囂軍,抵達汧縣。

汧縣位於三輔和漢,從漢出兵三輔,汧縣是必經之地,也是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隗囂軍兵抵汧縣時,以祭遵為首的兩萬漢軍正在這裏屯田。

見到敵軍大舉來犯,漢軍立刻進汧城。

與此同時,祭遵傳書長安,向劉秀匯報敵

接到祭遵的書信,劉秀沒敢耽擱,立刻派耿弇率領五萬漢軍,增援汧縣。

Advertisement

按照王元的設想是,己方大軍進攻汧縣,能把三輔地區的漢軍都勾引到西麵的汧縣那邊,如此一來,北方空虛,正好給己方創造了進攻安定的機會。

可是以馮異為首的西征軍,依舊留在三輔和安定的漆縣屯田,完全是不為所

隗囂軍進攻汧縣,在漆縣的馮異也聽了,馮異問報信的兵卒道:“敵軍有多兵馬?”

兵卒答道:“有五萬之眾!”

馮異聽後就樂了,道:“虛張聲勢,此為疑兵之計!”

己方在三輔有二十萬兵馬,隗囂隻派出五萬兵馬進攻汧縣,隗囂是瘋了不

他是讓五萬將士來送死嗎?

都不用仔細琢磨,馮異便敢斷定,這五萬敵軍的進攻,隻是虛張聲勢,隗囂軍一定另有所圖。

果不其然。

隗囂軍進攻汧縣不久,以王元為首的十萬隗囂軍便兵出隴坻,侵安定,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走頭穀,一路走薄落穀,齊頭並進,安定。

目前,漢軍在安定沒駐紮兵馬,安定的兵馬,都是各縣的縣兵。

十萬隗囂軍,幾乎是一走一過,便攻占了安定西部的鳥氏縣,而後大軍以鳥氏為跳板,順著涇水南下,直奔磐。

磐是安定南部的戰略要地,如果磐被隗囂軍所占,那麽就等於切斷了三輔到安定的路線,隗囂軍可以放心大膽的於磐以北的地區折騰。

隗囂軍的速度很快,攻占鳥氏後,完全是馬不停蹄的向磐方向進發。

不過,隗囂軍的速度快,卻快不過西征軍。

磐位於安定郡與三輔的界附近,相隔不遠,就是西征軍屯田的漆縣。

安定郡可是馮異收服的,安定郡各縣的員,都以馮異馬首是瞻。

隗囂軍大局來犯,安定地方員的書信,像雪片一般傳到馮異手裏,可以隗囂軍在安定的一舉一,馮異都了如指掌。

Advertisement

確認王元的目標是磐,馮異立刻率領征西軍北上,進安定,搶先一步抵達磐,十萬大軍,於磐城外派兵列陣,拉開架勢。

當王元率領十萬大軍,進磐縣,抵達磐城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嚴陣以待的西征軍。

馮異和王元,他倆算是老人了。

以前,隗囂歸順漢室,馮異和王元是同盟戰友,兩人曾一同用兵,對付蜀軍,屢次將蜀軍拒於三輔之外。

現在,隗囂和劉秀決裂,歸附了都公孫述,馮異和王元也就由同盟戰友變了不共戴的敵人。

磐之戰,雙方兵力相當,都是十萬。

隗囂軍的長途跋涉而來,西征軍是以逸待勞,嚴陣以待。

首日,雙方並未戰,王元下令,安營紮寨,擇日而戰。

結果這一等就是數。

王元並非在瞎耗時間,他是在等王捷、王孟那邊能有所進展,隻要王捷、王孟能在汧縣取得一場大勝,哪怕隻是占據一定的優勢,都有可能把征西軍引走,即便隻引走一部分征西軍也是好的,己方這邊也能有取勝的把握。

不過令王元失的是,王捷和王孟一直沒有對汧縣的漢軍發起進攻,現在汧縣的局勢是,王捷、王孟的兵馬駐紮在汧縣西部,祭遵的兵馬駐紮在汧城城,耿弇的兵馬駐紮在汧縣的東部。

雙方就這麽一直耗著,誰都不采取主進攻。

汧縣戰場陷僵局,這令王元心急不已,讓王元領十萬兵馬,和馮異率領的西征軍,他又實在心裏沒底。

王元率部抵達磐後,遲遲不肯出兵進攻,這讓隗囂十分不滿,同時,隗囂手底下的員們也紛紛彈劾王元的不作為。

像趙秉、蘇衡、鄭興、申屠剛、杜林等文員,連番向隗囂進諫,王元不肯主進攻,實屬心懷叵測,要麽是打算擁兵自重,要麽是與劉秀私通。

Advertisement

王家在隗囂手下,是最大的一個派係,是大將軍,王家就占了三位,王元、王捷、王遵,至於軍中將領,王家人就更多了,像王孟、王宗等等,數不勝數。

隗囂手下的員,很多人早就看王家人不順眼了,現在終於來了機會,他們當然是鼓足了勁的彈劾。

在隗囂邊,也有王家人,大將軍王遵。

隻不過王遵屬於典型的人在曹營心在漢。

隗囂叛漢,依附公孫述,這讓王遵對隗囂是大失所,他一度打算辭不做,去投奔劉秀。

但王遵的份太特殊,他是最早一批跟隨隗囂起兵的鐵桿心腹,王遵和隗囂的關係,就相當於馮異和劉秀的關係,他去投靠劉秀,人家未必會信,弄不好,都得直接被人家拉出去砍頭。

思前想後,王遵也就沒有草率行,繼續留在隗囂的邊,打算找到合適的機會,再去投奔劉秀。

上次,來歙和馬援之所以能功逃出涼州,也全靠王遵的幫忙。

隗囂對王遵還是非常信任的,他詢問王遵,王元在磐的按兵不,是不是真像眾員的那樣,是要擁兵自重,或者暗中與劉秀私通。

王遵的回答是,他和王元雖為同宗,但私並不深厚,走也很,彼此之間,更談不上有多了解,王元心中有什麽打算,並不會對自己講。

他的這個回答,看起來好像是了等於沒,完全沒有實質容,可實則並不然。

要知道,王遵和王元可是同宗,現在王元都被人指責是要擁兵自重,是要暗通敵軍了,作為同宗,他卻不為王元一句話,這不就恰恰明王元確實有問題嗎?

聽了王遵的回複,隗囂當時沒覺怎樣,可過後他仔細一琢磨,頓是驚出一的冷汗。

如果王元真的是想擁兵自重,或者暗通劉秀,那可就大事不妙了,王元麾下可是十萬大軍啊!沒過兩,隗囂便迫不及待地派出大將軍周宗,令他即刻前往安定,替換下王元,接管己方的十萬大軍。

當王元在大營裏看到周宗,看到周宗帶來的大王令時,他整個人都驚呆了。

臨陣換將,此乃兵家之大忌啊!再者,自己在安定也沒犯任何過錯,而且還打下了鳥氏縣,保證了己方大軍的後勤補給,大王為何突然要用周宗替換下自己?

王元的臉瞬息萬變,沉默許久,他看向周宗,沉聲問道:“周將軍,你這是何意?

臨陣換帥,你不知這是軍中大忌嗎?”

周宗和王元是老人,老了,他苦笑著搖搖頭,心裏嘀咕,臨陣換帥,你以為我願意來嗎?

如果不是大王有令,我才不會來這裏呢!他沒有回答王元的問題,而是問道:“王將軍,你已抵磐多日,為何按兵不,為何遲遲不肯出兵進攻?”

王元現在已經窩火到了極點,肺子都快氣炸了,他手指著東邊,大聲咆哮道:“我軍現在對陣的可是西征軍!是以馮異為首的西征軍!是那麽好打的嗎?”

周宗眉頭鎖,不悅地道:“你衝著我喊什麽?”

王元深吸口氣,強怒火,道:“我本想王捷、王孟能在汧縣有所作為,引走西征軍,哪怕隻引走西征軍的一部分也好,我對這一戰可更有把握。”

他把自己的打算原原本本地向周宗解釋了一遍。

周宗聽後,這才恍然大悟,喃喃道:“原來如此!可是,你的打算,大王不知,群臣也不知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