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種田經商 別鬧,不會真有全家穿越這種事吧 第244章 嚴寒

《別鬧,不會真有全家穿越這種事吧》 第244章 嚴寒

可惜,天不遂人願,這場暫時停歇了半天的大雪,從初一開始,下下停停,一直持續到了正月才漸漸小了下來。

肅州進了嚴寒。

街面上的鋪面,和曾經熱鬧的大集,都停了。

被大雪塌的民房,越來越多,災的百姓都被集合到了縣城,鄭縣令把他們分批安排進了還縣學和還未建造完畢,但是勉強已經可以使用的慈濟堂

好在八方縣人口,總共也千人,哪怕需要安置的人口有十之二三,縣學和慈濟堂倒是勉強可以容得下這些災民。

夏兆他們這些衙門裏辦事的人,早就被喊回去安置災百姓了,而姚蓉在正月日也已經帶著夏安茹去齋暫住。

什麼都能耽誤,可這軍隊的乾糧卻是大事兒,絕對耽誤不得。

也好齋的工人都住縣衙糧倉,所以哪怕上工還得帶個鐵鍬開路,也沒人缺工。

不過百米的距離,沒路現鏟一條出來都可以。

任何事,都不能阻齋的工人上工!

趙頭兒他們幾個打井的,也被困在這八方縣出去不得。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他們又得了衙門的資助,所以便在糧倉門口起了兩口灶。

灶裏頭二十四小時滾著熱水,既能取暖,進屋的人也能喝口熱乎的暖暖子。

鄭二夫人雖是個古板之人,可這古板之人,卻也有古板之人的好

既然這會兒鄭智明都是八方縣令了,那救助百姓,自然是父母必須要做的事兒。

所以作為縣令夫人,每日都會讓人往幾安置點送點兒糧米。

送的雖不多,畢竟縣衙裏頭糧食這會兒也缺,每每日不過兩斗米,要說吃飽,那肯定是杯水車薪,但是把米扔進水裏頭滾著,每日能喝上幾碗熱乎乎的米湯,災民們也知足了,說就這景,能混個肚暖水飽,不凍死在外頭就已經很不錯了。

Advertisement

但是如今出去的路已經被大雪覆蓋嚴實了,糧食已經很難買到齋好歹算是提前囤了糧,所以才支撐到現在,能每日拿出這些來接濟災民,就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燒火用的柴草......引火暫時用牛飼料,燒火暫時用了災民家裏頭塌房搜羅回來的木料,鄭大人說了,以後他們塌房的人家,每家每戶蓋房子,都可以跟縣衙借錢,所以那些本來就不能再用的破爛木頭,燒了也就燒了,基本沒什麼人反對。

雖然偶有因為米湯有沒有兜底,包子分大了分小了等等,蒜皮的事兒而吵架的人,但是勸架的人也不,幾安置點,又有衙門差每日值班巡查,所以總來說,八方縣的災民安置,還是比較妥善的。

八方縣的冬天,雖然困苦,但是因為縣令還算願意管事兒,所以倒還算可以勉強茍住一條小命。

至於什麼春耕存糧之類的事兒,現在也沒空考慮這麼多了。

遠在泰平城的季州牧,也跟自家師爺慨,「你說各都報了要賑災糧,凍死了多人,八方縣倒是一點兒沒靜哈?這鄭智明看來的確有些本事,不愧是鄭丞相的弟弟。」

師爺都不想解釋這事兒,「您又不是不知道,鄭縣令,是錢做的縣令,這人怪的很,不能用常人的眼來看待他。」

「大人!!大人!!北安王來了!!!」有小廝突然飛奔進了季州牧的大書房。

季大人一下子慌了神,「你們拖住王爺,我~~我先走了!!」

苦啊!一個州牧混這樣,要不是還得養活一家老小上百口人,這他真的不想幹了!

.................

留齋的夏安茹,每天必須要乾的事兒,除了幫老母親一起改良小餅乾,搞點兒新產品外,還得每天鏟雪。

Advertisement

以前,有同學去加拿大留學,每每抱怨每天鏟雪鏟到崩潰大哭,夏安茹還覺得不能理解。

畢竟是南方沿海省份長大的小孩兒,看個雪還得特地跑去東北,所以在的觀念里,鏟雪是一件非常好玩兒又有趣的事兒。

可真到自己每天鍛煉肱二頭了,姐就崩潰了。

「不幹了!!!」手都鏟麻了的夏安茹,把鐵鍬往地上一扔,「我去燒水,我要把這些雪都融掉!」

真的不是懶,而是除了鏟雪,還得伺候農田,每天還得除草澆水,再的蠟燭,也經不住幾頭燒吧?就沒見過哪個零零后,一天得干那麼多活!

生產隊的驢,都沒這麼勤快。

「祖宗~!」鏟雪鏟的也滿臉通紅,腰酸背痛的姚蓉無奈喊道:「這麼冷的天,這雪融了不就冰了?你打算在院子裏開溜冰場啊?」

「那要不然人搭個棚兒吧!」夏安茹憑本能拒絕鏟雪。

「這雪大的,把人家屋子都塌了好多,草棚子不出半天肯定得垮。」姚蓉說著話,也停了停手上的活,站著捶了幾下腰,抓口氣。

最後,夏安茹還是罷工了,還得省點兒力氣捯飭的田地呢。不過倒是還算有良心,在院子裏了塊牌子:小心地

目前就這麼著吧,等開了春,一定要讓老父親造個巨大巨大巨大的室工廠,不然這肅州的冬天,真是太難過了。

老姚家倒是除了得去衙門幹活的四之外,別的幾個都待業在家。可手頭上的活,卻也有不

因為綉工都被大雪堵在了村子裏,手工活就全落到了姚外婆和兩個媳婦頭上,而三舅帶著大哥二哥,趕製著開春之後要用的小餅乾盒子。

這玩意兒說簡單也簡單,不過是用藤條編織就行,可說難也難,這大小樣式,夏安茹都有要求,得做的整齊劃一,簡單大方才行。

家裏頭那些個羊啊兔子啊,倒是還有宋管事帶來的兩個人幫忙,也算是讓老姚家騰出了空,搞點兒三產。

嚴冬,老百姓日子不好過,用姚老八的話說,家裏頭那麼多吃閑飯的,真是不搞點兒外孫說的三產,大夥兒就只能趕到門口去站著,喝西北風管飽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