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抗日之幽靈 第392章 大豐收

《抗日之幽靈》 第392章 大豐收

衛平解決吃飯的問題主要靠兩條路子:第一就是靠黃金置換,第二就是靠自力更生。

——雖然自己的黃金數量還算充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可以置換出足夠的口糧去填飽這幾十萬人的胃,但終究不能坐吃山空,畢竟寶貴的黃金還需要去置換飛機坦克大炮呢。

所以,糧食這種初級產品,能夠依靠其他途徑解決就靠其他途徑,盡量避免消耗寶貴的黃金。

武漢會戰剛剛打響之時,冬天便已過去,北陵縣也到了播種的季節。

在衛平來之前,北陵縣一年就算風調雨順,過個順利的收年,糧食的畝產量也不過三百斤到四百斤,而且還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

但衛平可瞧不上這麼點糧產量,大手一揮,直接按照現代條件進行農業建設。

優質稻種、營養富的氮磷鉀化、各種機械化設備一時間走到了臺面上,進行非傳統意義上的播種和開墾,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產糧計劃。

當初隨著難民來到北陵縣的幾個農業教授看著這個大計劃,簡直無比驚訝。

在這些農業教授的傳統思維里,還從來沒有過一個計劃會用到這麼多機械化設備種糧,更沒有見過如此優質的稻種,至于如此之多的化,那簡直是教科書上可而不可及的產品!

區區一個農業,居然匯聚了這麼多豪放的條件,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農業教授們二話不說,親自下地,在北陵縣地圖上規劃著一塊塊農業區域,這一片種植水稻,那一片種植玉米,另一片種植土豆,眼神里充斥著希冀。

一種能大干一場的希冀!

云磨山和封山的崇山峻嶺之中,一派熱沸騰的景象。

掛著鐵犁的拖拉機在轟鳴聲中開辟出一塊塊良田,自水泵則將大量清水從河流到農田之中,秧機則以令人眼花繚的速度一排排秧苗,水稻噴霧機則把農藥噴灑出去殺蟲滅草……

Advertisement

那效率,杠杠的!

外圍的日軍自然也不安分,雖然在特局的報封鎖之下,日軍也不知道北陵縣里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但這不妨礙他們來搗拆臺。

到了夏秋接之時,日軍決定來找一找北陵縣的麻煩。

當然,派出地面部隊向云磨山或者封山攻擊是不現實的,第5旅團的慘烈死相他們可沒忘記,七千多帝國勇士葬送在云磨山那個鬼地方給他們留下的心理影堪稱記憶猶新,誰都不敢再主發起進攻了。

但是,從空中繞過云磨山,對北陵縣發起轟炸卻是可以實施的。

于是乎,日軍準備派出一些戰機去轟炸北陵縣的農田,給他們預想中已經淪為殍遍地的北陵縣再添一把火,加速衛平的滅亡。

在日軍的謀下,十幾架日軍戰機帶著白磷燃燒彈呼嘯而來,企圖燒毀北陵縣的農田。

把北陵縣徹底化為人間煉獄。

然而迎接日軍戰機的是一枚枚毒蛇般的前衛-1導彈。

——限于武漢會戰的規模之大,日軍已經調了絕大部分的空中力量支援前線,所以留在后方的都是一些老舊機型,而且數量很,能夠產生的威脅不大。

在幾前衛-1的迎頭痛擊之下,這些日軍老舊戰機只剩下死路一條的結局。

這些戰機被擊落的擊落,被打的打,只有幾架幸運兒能夠撿一條命逃回機場。

吃足了苦頭的日軍陸軍航空兵表示,在陸軍或者報部門搞清楚華軍究竟掌握了什麼神防空武之前,他們絕不會再出一架戰機去自尋死路了!

華中派遣軍也很無奈,他們知道北陵縣里的華軍掌握著大量的新式武,也很想弄明白這些武究竟是從何而來,由那個軍火商制造的,所以派出了大量的間諜混在難民里企圖挖掘這支華軍的機

Advertisement

可進北陵縣的間諜令他們大失所,那些間諜就沒一個能活著出來的,就算能潛伏下來的也沒辦法與外界通聯系!

所以他們同樣是一頭霧水。

沒辦法,華中派遣軍只好取消了轟炸北陵縣農田的計劃。

不過日軍將領們卻并不失,畢竟就算北陵縣那點農田能夠順利產糧,又能喂飽多人的肚子?

那點糧食用來養活華軍自己都很不容易了,再想養活六十萬難民的肚子,呵呵,癡人說夢去吧!

所以,在日軍將領的眼中看來,轟炸或者不轟炸,完全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有了錦上添花,沒有也不影響大局。

只要他們熬得夠久,北陵縣里一定會發巨大的荒!

到那時,那個該死的衛平所率領的軍隊必將不攻自破!

浮萍,也許一時間威脅很大,但時間一久,必將枯萎!

在這些日軍將領滋滋的盤算著到時候怎樣摧垮衛平的時候,秋天已然悄然無聲的到來了。

這時,武漢會戰還在白熱化之際,北陵縣已是一片大收的景象。

而且農民們這一次也不用再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收割糧食了,因為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臺縱橫馳騁的聯合收割機,第1裝甲旅的坦克兵們獲得了一項新的任務——駕駛聯合收割機幫助農民收水稻。

于是乎,在農民們瞠目結舌的表里,一臺臺鋼鐵怪在整齊的農田里馳騁著,以驚人的效率收割著糧食,廣袤的農田頃刻間便如同被剃了頭一般空的。

而老人和小孩則自發組隊伍,跟在聯合收割機后方撿一些碎糧,避免浪費。

農業教授們同樣欣喜若狂的看著這收的一幕,這些糧食就像是他們的兒一般,如今兒茁壯長了,怎能令他們不激欣喜!

Advertisement

一個老教授興沖沖的跑到稱重臺上看看一畝地的收,結果大跌眼鏡:“我的老天爺啊!畝產量居然達到了兩千斤!這怎麼可能!這完全違背了教科書上的規律!”

老教授著急的抓住邊人問道:“你們是不是搞混了?是不是把三畝地的糧食都弄到這邊了?可不能糊弄我!”

邊人哭笑不得:“教授,我們也不敢相信啊,但是真的就是一畝地產量兩千斤,所有的農田都有這麼多糧食,穗子又厚又大,皮薄滿,我們之前種的糧食跟這些穗子一比那就跟雜草似的!”

說著,這人指了指不遠:“您看,老百姓們都樂瘋了!”

老教授看過去,發現好多老百姓果然樂瘋了,他們圍繞著堆積如山的糧食興沖沖的打著轉,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有的人甚至還一頭埋進了糧食堆里,貪婪的嗅著糧食的味道,有人則把一捧捧糧食往天上撒,讓照耀在他們滿足的臉上。

不遠,一些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更是花了眼睛,眼神直勾勾的盯著這些糧食,一副難以相信的表

他們活了這麼多個年頭,打從清朝到現在,還從來沒見過哪一年的收能如此夸張!

要是年年能收這麼多糧食,那他們這些年也就不會過的這麼苦了……

老人們不自的流下了淚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