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融見到了皇帝, 李玄卻始終沒有,皇帝連一點寬他的意思都沒有。
李玄只得回了錦州,他進了府邸, 先尋了仆從來問:“趙憐的家眷見到了麼?”
仆從答:“回將軍,見到了趙氏的母親,奴將一袋錢給了,可說前些時日已有人給送過錢了。“
李玄問:“可知是什麼人?”
仆從道:“婦人說是一個兵士打扮的人, 滿臉大胡子, 沒說啥, 可跟著的小兵卒都他蔣大哥。還以為也是錦州軍營里的人。”
姓蔣的大胡子?
李玄想到了李佑白的隨扈蔣沖,去歲李佑白往豫州行,經過此地時, 與他匆匆見過一面。
擊鞠會時, 李佑白定是親眼目睹了方敢打死趙憐,只是太子的人在錦州,定不會只是為了送些銀錢, 來做什麼?
李玄正思量,卻聽仆從進門報道:“將軍, 高恭大人又來了。”
李玄眉頭皺得更,高長史領的是吏部的差事,奉旨而來。
天天來, 月月來, 兩個多月了, 攪得他不得安寧進京一趟, 皇帝又沒見著。
沒錢沒恩哪兒來的兵, 真都回家種地去了!
李玄冷哼一聲:“還不快請高長史進門。”
高恭今日未著服, 只作尋常士子打扮, 一揖道:“見過大將軍。”
李玄忙擺手:“不敢當,不敢當,老夫哪里得住高長史這一拜。高大人消息靈通得很,我前腳剛進門,高大人后腳便來了。”
高恭放下雙手,笑答:“將軍誤會在下了,明日某便要回京,今日特來向將軍辭別。”
李玄眉梢一挑:“高大人差事這就辦完了?”
高恭道:“此差本是缺未補之故,某只是奉令而來,新的從將要下錦州,某便要回京了。”
高恭當吏部的差是奉門下省的令,特令補缺,在錦州呆了數月,淌了這一趟渾水,心里早該清楚。
這差事他再想辦也辦不了。
皇帝沒錢養兵,要削減兵員。
錦州一削再削,李玄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氣。
此番吏部又來驗餉,發了多,收了多,折耗多。
高恭初生牛犢不怕虎,敢頂了這苦命差事,莫說他高恭辦不了,就算他老子右仆高朗來了,這差事也辦不了!
多餉銀連朱雀門都沒出,他查破腦袋也查不了。
可皇帝真缺銀麼?鹽道,鐵使每年白花花的銀兩去了哪里?去歲,孟仲元使人拿著皇帝的口諭去礦場又征礦課銀,課銀又都去了哪里?
李玄心中冷笑,道:“高大人辛苦了,老夫明日要回營去,便不遠送了。”
高恭笑道:“將軍自不必送。”說著,又是一揖,轉便要離去。
“高大人此番來錦州,可是得殿下授意?”李玄出聲問道。
高恭臉未變:“將軍何出此言?”
“我若記得不差,你六歲便被高朗送進了東宮作伴讀。”李玄深深看他一眼,“池州軍如今十萬軍士,李佑白舍了太子之位,舍了一雙,十萬池州軍從此死心塌地,只待他一聲號令,只是……”李玄拖長了語調,猶帶譏諷,“只是遠水解不了近火,李佑白又算計起我錦州軍……”他冷冷一哼,“你回去轉告他,癡心妄想!”天子尚坐于堂,便是太子,也是臣。
高恭聞言,“在下自去歲便再未見過殿下,將軍多慮了。”
李玄不言,見高恭卻是一笑,轉而問道:“將軍可還記得稷王柳向,陛下削藩,柳向不肯,結果如何?”
李玄當然記得,他是削藩的一員大將,柳向掌兵多年,絕非酒囊飯袋,稷州懷山靠水,以崖為隘,易守難攻。
可是那一日原本坐于馬上,臨崖垂的柳向忽地自馬背摔落,被飛箭穿心而亡。
他雖不知其中曲折,但柳向多半是被皇帝派人毒死的。
他手掌重重地拍向畔幾案,“啪”一聲大響。
“你在威脅我?”
高恭搖搖頭:“在下不敢。”躬拜道,“將軍保重。”說罷,便轉走了。
李玄怒瞪著他的背影,一個頭小子敢威脅他。
可待高恭走后,李玄漸漸冷靜下來,左思右想,削兵不,皇帝真會殺他。
不,李玄為李元盛賣了大半輩子的命,殺他不會,讓他卸甲歸田呢……
他招手又將仆從喚來:“去州府打聽打聽,有沒有大殿下的人來過?”
*
三日過后,周妙又收到了袞州寄來的書信,周家將信寄到了固遠侯府,由侯府的仆從轉到了周妙手中。
連同信件一道送來的,還有一只毽子。
毽子依舊是雪白的,掂了掂,比先前的鴿子毽子輕盈了許多。
適才想起來,之前李權提過要送一個更輕一些的毽子。
沒想到他還記得。
以前的興許只會想李小將軍真是個好人,可眼下周妙品到底出了一點不同的意味。
可惜,院中猶有積雪,踢不了鍵子,只好先將毽子收了起來,再去細讀周家的書信。
容老生常談地讓回袞州,并且信中再一次提到了那個白家公子,周妙看了兩眼,撇在了一旁。
走到花廳,卻見秋雨坐在屋角的矮凳上,迎著窗外的亮,往一張白絹上描描畫畫,不好奇問道:“你這是在做什麼?”
秋雨回頭,見到是,忙自凳上站了起來,臉上一紅,答道:“翻年過后,上元節便近了,奴婢想做一些燈,掛在院子里。”
話音剛落,冬雪端著一壺熱茶進門來,揶揄道:“秋雨做燈是等著上元節給姑娘看,還是給別人看?”
秋雨臉上漲得通紅:“冬雪姐姐別打趣我了,燈就是做給姑娘賞的。”
冬雪但笑不語,周妙問道:“上元節賞燈這般講究?”
秋雨一五一十地說:“回姑娘,城中上元節沒有宵,賞燈,送燈的人可多了。”
周妙追問道:“送給心上人?”
秋雨臉紅,支支吾吾起來,冬雪見狀,笑道:“京中郎確有這樣的風俗,上元節時,將親手做的燈送給誰,便是心悅誰,平日里郎矜持,可上元節這一天便可不那般拘束。”
周妙聽罷,笑道:“反正冬日無事,不如你們也教教我如何做燈?”
秋雨和冬雪欣然應下,取了絹布和細長的竹條來。
李佑白到閬苑時,周妙正在做燈,已在絹布上試著畫了好些個圖案。
因無人通報,抬眼看時,李佑白已被陳風推到了檐下。
冬雪和秋雨反應稍快,忙道:“見過殿下。”
桌上滿是絹布和竹條,一片狼籍,周妙慌張起道:“見過殿下。”
李佑白道:“你是在做燈?”
周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殿下見笑了,我做著玩的。”說罷,看了一眼冬雪,著急道,”都收起來吧,給殿下沏一壺新茶來。
冬雪和秋雨捧了絹布便走,李佑白卻說:“將竹條留下。”
周妙:“殿下?”卻見他從中挑了幾長短合適的竹條,很快便做了一盞燈的骨架。
李佑白的木工向來不錯,并且周妙發現他可能是皮糙厚,指腹有繭的緣故,不怕被竹屑扎。
冬雪教的時候,小心翼翼地教,試的時候也小心翼翼地試,都唯恐被扎,可李佑白轉眼就能做出一個工工整整的骨架來。
不由贊嘆道:“殿下好生厲害。”
李佑白又挑了幾竹條,遞給:“你來。”
周妙接過,回憶了先前學過的辦法,緩緩地將竹條彎曲型,相互編織。
“嗷。”
一邊編,一邊扎手,可在李佑白的審視下,力倍增,只能默默忍,不敢再出聲。
臉上云淡風輕,手上默默承。
過了約莫兩盞茶時間,才勉勉強強地編出個雛形,擺在李佑白做的骨架旁邊,差異立現。
李佑白見了,冷笑一聲,周妙愧地低下了頭顱:“殿下見笑了。”說著,抬眼瞟了一眼他前空了的茶盞。
來也來了,茶也喝了,取笑也取笑過了。
還有正事麼?
“殿下……”周妙還未說完,耳邊卻聽李佑白問:“你想做個什麼模樣的燈?”
“嗯?”周妙一愣,見李佑白不耐煩地皺眉,馬上又說,“想,想做個蜻蜓模樣的。”
剛才畫了好幾張圖,看來看去,只有蜻蜓這個最容易做。
“蜻蜓麼……”李佑白沉默了片刻,手下卻了起來。
周妙仔細見他手中作,不過小半刻蜻蜓燈修長的骨架便大致型了。
“好厲害。”周妙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翅膀呢?”李佑白別開眼問。
周妙用手比劃了一下:“大概這麼長,兩竹條便是,之后我再添上絹布,翅膀扇的時候,就很好看了。”
李佑白依言左右各自固定了兩竹條。
周妙只需蒙上絹布,繪上翅膀,蜻蜓燈就能大致做好了。
上元節還有長時間,可以慢慢專研繪制部分。
不過這個燈的基礎是李佑白做的,能算親手做的麼?
周妙轉念又想,只要大頭是做的,李小將軍應該也不會介意。
主要是心意,最重要。
笑盈盈道:“多謝殿下!”
李佑白見的表,角也微微揚了揚:“無礙。”
自閬苑出來,陳風笑道:“算起來上元節也快到了,難怪姑娘們都開始做燈了。”
李佑白這才想起來這樁事,周妙的燈是為了上元節做的麼?
周妙做的燈也會送人麼?
京中的習俗,李佑白自然知曉。
往年上元燈節,東宮燈火闌珊,出宮巡游之時,大膽的郎見到他也會捧著燈盞遞來。
耳邊又聽陳風笑道:“殿下今日不該幫周姑娘做燈,先前殿下不讓通報,周姑娘原本在做燈,看上去慌張極了,而殿下竟又幫做了骨架,上元節收到燈時,殿下早已知曉了形制樣式,便不新鮮了。”
李佑白不自地握了右手。
周妙的燈真是要送給他?
蜻蜓燈,他不喜歡蜻蜓。
可是若做出來的燈,簡潔并不繁復,亦非不可。
他的眉頭皺了又松,后知后覺地到右手中指傳來一陣尖銳的刺痛,他低頭一看,卻是一小節竹屑埋了皮。
他輕輕一拈,將那細小的竹屑拔去。
太杯具了……辦案發生意外讓她掉到個莫名其妙的時代,還好死不死地遇上打鬥的精彩場面,莫名其妙地成為人質。 她……她何時成為階下囚過? 沒想到對方冷酷到不屑救她,沒關系,她有能力自救。 但……自救後衣食住行該怎麼解決? 既然人家看中了她手裡的“印血”,她當然要好好利用! 沒錯,纏著他! 對方可是堂堂的焱王爺,不僅金多多,武功高得更是沒話說,賴著他衣食無憂…… 跟著他闖南走北,當這場異時空的旅程漸漸明朗化時,原來……她只是別人手中的一顆棋子,這一切不是意外,竟是預謀……
她是二十一世紀地下秘密研究所的實驗品,編號0。能憑空取物,無共情。一朝重生,穿越到古代農家,剛出生就遇天災,剛滿月就全家流放。周圍都說她是災星。蘇家阿奶冷笑一聲,背起自家剛滿月的甜寶,吆喝一家老小帶齊家當,浩浩蕩蕩往流放之地出發。“什麼狗屁災星,咱甜寶要真是災星,所有災老婆子一人扛了!”蘇家老小,“一起扛!”流放之地秩序混亂,一棒子揮出去能砸到三個亡命之徒。蘇家阿奶抱緊小甜寶,咬牙,“再險再難,老婆子也要帶著甜寶撐下去!”蘇家老小,“一起撐!”只是沒撐多久,貧瘠無產出的流放之地,獨獨蘇家的破草...
誰人不知曉,小郡主沈如玥是元國宮中千嬌百寵的寶貝疙瘩。 她的父親是威震天下的攝政王,但最最重要的是元帝裴景軒,早將這軟糯的小姑娘藏在心中多年。 小郡主從小就爬龍椅、睡龍床,一聲聲的“皇上阿兄”。讓高高在上的裴景軒只想將人緊緊綁在身邊,可惜小郡主尚未開竅。 隨著年紀漸長,那從小和小郡主一起大的竹馬也來湊熱鬧了? 還有從哪里蹦跶出來的權臣竟然也敢求賜婚? 元帝的臉色越來越差。 “阿兄,你是身子不適麼?” “糯糯,聽話些,在我身邊好好呆著!” 當裴景軒將人緊緊抱在懷中時,小郡主這才后知后覺,從小將自己養大的皇上阿兄竟還有這一面?
文人間贈妾本是常事,玉漏身爲一個低微侍妾,像件禮物在官貴子弟間幾經流轉,她暗裏盼望能流去池家三爺池鏡身邊。 真到那天,池鏡只瞟了她一眼,便向對面坐的主人家疏淡倦怠地笑着:“你的美意我心領了。” 他瞧不上她。 她揪着衣角低着臉,假裝聽不見看不見。 直到主人家異地爲官,將她託付給池府照管,她才得以走進池鏡的生活。 他薰她沒嗅過的香料,吃她沒嘗過的茶,在他寬敞富麗的屋子裏,擡起手輕薄地撫過她的臉:“你對誰都是千依百順,沒有一點自己的性格?” 他的天生高貴,襯得她如此低賤。 玉漏還有一點自尊,轉頭便與一個男人定了親。她賭池鏡會找來,因爲沒人像她這樣溫柔聽話,令人棄之可惜。 臨嫁前夕,池鏡躁怒的身影果然出現在門前:“你知不知道逃奴是什麼罪?跟我回家。” 她沒應聲,看着他一臉沮喪的神色,她想終於可以跟他在經濟利益上談條件了。 * 池鏡出身侯門,瀟灑恣意慣了,一向無意於婚姻。最終擇了玉漏爲妻,一是看中她溫順持家,二是可憐她軟弱無依,三是成全她一片癡心。 何況他們已有了肌膚之親。 婚後不久有人提醒——玉漏此女,精明愛財,攻於算計。他從來不信,可笑,一個動不動就在他跟前臉紅害羞的姑娘,能有幾分心計? 直到偶然聽見她背地裏和丫頭說:“我犧牲尊嚴,犧牲情愛,就是爲了池家這份家財,要我白白拿錢賞人,做夢!” 池鏡怔了半晌才咬着牙進門,笑問:“夫人犧牲了和誰的情愛?” 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