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木知道,自己的電流表沒有校驗好,也沒有檔位,但是這個電流表已經檢測到了電流的存在,這是很說明問題的。
不過現在張知木面臨著另一個很困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前世,就想每天呼吸一樣,從來沒覺得是個問題,現在卻是個大問題。那就是電流和電的計量問題。
前世時,隨便拿來一塊萬用表,一測就知道的事兒,現在是個難事了。究竟一伏電是多、一安培電流又是多,現在都沒有標準。標準原來是這麼的重要,張知木慨著。
不過電阻的問題好解決,記得前世的時候,有時候沒有大電流小電阻值電阻的時候,急用就用銅線自己繞制。還記得純銅在二十度溫度的時候,電阻率為0.0175歐姆平方毫米/米。雖然現在銅的純度不會太高,可是電阻也不還差的太多,用這個度足夠用了。難就難在,電和電流沒有一個能確定的,否則的話,有一個確定了,另一個據歐姆定律就可以計算出來。
張知木知道,有一種電氣石的表面有六毫安的電流,可是現在沒有那種手段測出來那麼微小的電流。不過原電池到是電比較恆定,可是新舊電池的電差距也不小。不過再也沒有更準確的參照了,還是想法做出來一種原電池吧。就以他為參考電,電流用他算出來,只要能符合歐姆定律就行。以後有條件了再講標準化的問題。
看來建立一個工業系,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行,尤其是起步的階段。
現在要想解決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製作鋅錳乾電池。不過製作鋅錳電池需要二氧化錳、氯化銨、碳、石墨還有金屬鋅。不過宋應星的《天工開》是崇禎十年出版的,那是五年前的事兒,那裡面就記載了金屬鋅的冶鍊方法。前世時好像聽說過中國宋朝就有鋅的使用記錄。現在應該能有鋅這種東西吧。萬事俱備只差鋅。
張知木決定去見一下盧炳義先生,看看盧先生知不知道鋅這東西。
盧炳義先生的辦公室就像一個戰場指揮中心,牆上掛著大幅地圖,桌之上擺著的也是地圖之類文件。盧先生的屋裡有十幾個人正在和他指著地圖,一起研究著什麼。
有人提醒盧炳義張知木到了,盧炳義連,對這些人代了幾句什麼,轉過來問張知木:「張總,到我這來,一定是有事兒。我們正忙著,把規劃圖畫出來。歐鶴的八卦城有點兒意思,以後城市要是再擴大,也可以沿著這種方式繼續擴展。很有意思。」
張知木見盧炳義忙的一塌糊塗,趕說:「那我就長話短說,不耽誤你們的時間。宋應星這個人你了解多?」
盧炳義說:「我們算是朋友吧。這個人六次進京趕考都沒中,不過這人聰明的過人。他的《天工開》沒寫時,路過揚州拜訪過我,我們聊過很多事,不瞞你說,他的《天工開》里,好多東西,他都向我求證過。甚至有些東西,就是我告訴他的。不過他的《天工開》出版后,我們再沒見過。他的書是是崇禎十年出版的,書時間還要早一點兒。聽說他現在回江西做去了。」
張知木問:「他在《天工開》里介紹了鋅的冶鍊辦法。我想知道,這鋅在大明朝買得到嗎?」
盧炳義知道,張知木一定是又要製作啥新東西了,說:「這個鋅的製取辦法早就有,可是這東西制出來也沒發現有啥大用。只是和在銅里有些用。所以很有人弄個這東西,如果張總想用這東西,我們也可以用爐甘石自己提煉。近山東就有爐甘石。」
張知木一聽很失的說:「那就等明年開了春再說了。」其實張知木知道鋅這東西,到都有,好多鉛礦就伴生鋅。
盧炳義說:「不過,張總啊。我一直在想,宋應星這個人應該為我們所用。此人現在在江西,他深知朝廷的腐敗,當大明朝不保時,我們去請他,暁以窯崗的況,此人一定會被說。其實我們窯崗的好多事,已經不是他那個《天工開》所能講清楚的了。就憑這一點,此人必來窯崗。」
張知木也對宋應星這人和興趣,他作的《天工開》簡直就是一本兒百科全書。此人也一定非凡人。不過目前窯崗還不備請這個人的條件,其實,就象盧炳義說的,他來了,好多事兒也只有學習的份兒。但是此人的影響力不能不說太大了,現在他的門徒眾多,而大多是能工巧匠。能爭取這樣的人,當然是好事兒。
張知木這些心裡話,還不想說的太多,說:「這事兒,有機會和他聯繫一下,為以後爭取他做點鋪墊。關於鋅的事兒,我在去問問陸先生知不知道哪裡有。不過,我有一個想法,我們應該組織人專門搞地質方面的研究,比如哪些地方有什麼樣的礦產等等。現在我就想找一種磷礦,到問也沒人知道,這樣影響以後我們的發展。」
盧炳義明白張知木說的問題,他說:「我們可以在冶廠選一些人,他們和礦石打道有經驗,讓他們去做這個工作,慢慢的把礦石的事兒也寫一本書。另外我們窯崗有幾萬人,來至各地都有,你要找的也許他們知道。」
聽盧炳義一說,張知木覺得,對呀,可以發群眾嗎。張知木是想找磷灰石,曾經問了好多人,結果都不知道。
張知木離開盧炳義前,對他說:「找礦石的的事兒,一定要當一回事兒,要組織一個部門,這事盧先生就直接負責吧,這個部門先歸你來管。」
盧炳義說:「好吧,這事兒我來安排。」張知木對盧炳義非常了解,只要他答應的事兒,就一定會妥善落實。
盧炳義也知道,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事兒,張知木也不會安排他親自來管。
回到辦公室,楊玉琳告訴張知木,秀容知縣來了。張知木心想,快過年了,知府大人來是不是要揩點兒油啊?
張知木進到辦公室,見陸祥正陪著知縣大人在那裡說話。
這終究是父母兒啊,張知木過去拱手施禮,說:「讓大人久等了,方才有事出去了一下。」
知府大人也回禮說:「我知道張東家一向很忙,今天過來打擾了。」張知木一向很討厭這些客套,可是沒辦法,慢慢的也就適應了。
知縣大人也是一個爽直的人,等大家都落座了,說:「張東家,我是無事不登門啊,今天還是有求張東家。我們山西連續幾年大旱,死人無數。可是一直不見好轉,我們秀蓉城外,每天都有很多人凍而死,我一個小小的知縣,手裡無銀無糧,束手無策,沒有辦法,我今天替那些凍的民求你來了。」
----------
推薦:氫氣炸,發電機運轉,郭守敬上任。顯微鏡,聽診,新醫學起步。--《南宋記憶》。
曾經,蘇晚晚被全網嘲沒禮貌耍大牌,是全網最不願讓自己愛豆合作的藝人。但突然有一天,蘇晚晚變了。一手古琴一手笛子一個比一個厲害 一支舞蹈艷冠古今 一手書法張揚大氣 就連性格……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只是一個從古代來的靈魂而已。一個為了實現夢想不斷努力,還不小心當上了團寵的靈魂。當總裁的大哥:妹妹,哥哥給你量身打造了一部電影!當影帝的二哥:妹妹,哥哥免費陪你演每一部劇!當電競冠軍的三哥:妹妹,哥哥帶你直播漲粉兒!被三個哥哥擠到一邊的某總裁:寶寶,你想要什麼我都給你,咱不跟哥哥玩兒了行嗎? (這文沒啥,甜就行了!)
二十歲的林九娘一覺醒來,成為了安樂村三十五歲的農婦五個兒女跪著求她去‘寄死窯’等死,兩兒媳婦懷著娃。母胎單身二十年的她,一夜之間躍身成為婆婆奶奶級的人物調教孩子、斗極品、虐渣已經夠困難了,可偏偏天災人禍不斷。慶幸的是,她空間有良田三千畝,還愁小日子過不好嗎?不過她都老大不小了,他們個個都盯著自己做啥?
李青穿越明初,機緣巧合下拜張邋遢為師,一直過著清閑日子。 恰逢馬皇后病重,御醫束手無策,朱元璋為治好馬皇后,派錦衣衛尋找仙人張邋遢。 無良師父率先跑路,李青被錦衣衛逮個正著,只能硬著頭皮進宮為大明皇后治病,至此開啟了他的大明之旅。 他曾經歷洪武一朝的血雨腥風,也曾卷入靖難之役的殘酷戰爭。 他看過永樂萬國來朝的風華,也見過仁宣之治的繁榮盛世。 他曾做過錦衣衛,也曾入閣拜相。 他戰過韃靼、瓦剌,也打過倭寇。 他與王陽明是摯交好友,也和唐伯虎游逛青樓、風流狎妓…… 他是一個被時間長河遺忘的人。
國家衰落,從來不是外族之禍;朝堂之亂,才是國亂根本。一個華夏第一特種兵,從戰死他鄉到穿越異界,成為大武帝國的六皇子,但顯得極為光耀的身份,在整個大武皇朝上下,卻成為了被人嘲笑、諷刺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