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咸魚一家的穿書生活 第172章 土水泥

《咸魚一家的穿書生活》 第172章 土水泥

“你咋知道?你聽了?”閆老二張的問道。

閆玉好無語,是那種沒品的人麼。

爹和閨之間能不能多點最基本的信任。

指了指自己的小腦袋。

“都在這里呢,剛才看到胡二叔幫著攪合一種白末,一下就想起來了。”

土水泥這種只有幾種原材料的配方,真的好容易記。

當然記住原料還不夠,最關鍵的是比例。

閆玉不知道盧師傅家的方子有多好,但知道的,是無數人改良總結的結果。

也是眾多網文作者共同的選擇。

“盧師傅用的應該是黏土、生石灰和石膏。”

示意爹看。

閆老二裝作不經意的瞄過去。

黏土,這應該沒有疑問,還是他們村里的小子幫著拉回來的。

石灰也能看出來,只有石膏,他分辨不出。

“你又咋知道那是石膏?”閆老二好奇問道。

閆玉笑的像個小狐貍,“我不認識,崔郎中認識啊,石膏也是一種藥材,我過去蹭了點,讓他幫我辨認的。”

閆老二服氣。

“就這麼簡單?那盧師傅還捂那麼嚴實干啥,有心人多留意一些不就知道了?”

閆玉道:“我的爹啊,當然不是這麼簡單,比例很重要,還有,我懷疑盧師傅還會再添些什麼。”

“添什麼?”

閆玉想了想道:“我看過人說這種土水泥強度還是很夠的,就是抗凍較差,凝固的也慢,想要快速凝固,加一些芒硝就行,抗凍的話,再增加一些黏合劑,應該會改善許多。”

腦中靈一閃,道:“爹,這里是關州,邊城,修筑城墻的灰泥方子才是最好的,我記得古代都是用糯米熬漿攪拌沙土,非常堅固,等等,讓我想想,紅糖、榆樹皮、樟……烏樟樹,哈哈哈,對,就是這幾樣!”

Advertisement

閆玉自己驕傲的不行,看看咱這記,就問,還有誰!

要不是場合不對,閆老二都想給他閨舉高高。

太牛了!

比三寶還牛!

他想到了慘遭鐵盧的地熱工程。

問他閨:“大寶,你說,咱家的地熱是不是有譜了?”

閆玉一言難盡的爹。

“爹啊!咱還是現實點吧,地熱……它不應該出現在咱這種小老百姓家里,你打聽打聽,封地關州的那個王爺,英王家都未必能上這福。”

著一張小臉,苦口婆心的道:“咱何德何能啊爹!”

閆老二:……

“火墻就好,連上火炕也滋滋。”閆玉一想到自己即將在火炕上翻滾,兩面煎……好不期待。

“你的方子好還是盧師傅的方子好?”閆老二問。

“當然是我啦。”閆玉答道。

“那咱咋整,給他的灰泥換下來?”有好的,當然想用在自家房子上。

閆玉只說了一句就打消了閆老二的念頭。

“糯米熬漿,紅糖……爹,那不是黏合劑,那都是錢啊!”

閆老二深以為然,父兩個愉快的決定維持原樣。

“不過去掉這兩樣,其他的咱可以試試。”閆玉掌準備大干一場。

“土水泥,用途太大了,要是能還原,不,夠咱用的就行,房子蓋好,咱還有院墻,屋里有石片地板,院子里可以抹水泥找平。

對了,還有廁所!爹,咱別糾結地熱了,廁所才是重點啊!”

蹲坑這件事的重要,他們剛一穿過來就會到了。

一提起廁所,閆玉又道:“還有咱自產的‘料’給它們修個水泥池子吧,爹,你刨的土坑太淺了,我們汲取經驗,下次給它挖深一些。”

Advertisement

閆老二:……

還說他糾結,起碼他糾結的東西不臭,他閨竟琢磨這些臭的。

閆玉喪氣的敲敲自己的腦殼。

可惜這腦子也不是完全頂用,多東西記不清。

就比如玻璃,釀酒……這都是穿越發家神技啊!

……

閆老二沒有時間和他閨再扯下去,趕場似的去河邊的地里。

到了地頭,不由嘆:容嬤嬤——真——一個頂倆!

雜草都堆的那麼齊整。

他要做的就是點火。

燒草這件事,必須慎重以待,尤其是草木繁茂之地,弄不好就事大。

閆老二就近招呼了宋家的幾個姑爺幫忙。

老宋家人丁也興旺,卻是和羅村長家相反,旺兒。

人家宋老頭和宋老娘有本事,姑娘生的好看又能干,找婿獨樹一幟,咱也不說贅,但小兩口親后,得到咱老宋家過日子,要是同意,啥彩禮都不要。

不要彩禮這一條,就讓十里八村的人家趨之若鶩。

贅不改姓,還吃老宋家的米糧,愿意的人家實在太多了。

這不,三個閨賺回來三個姑爺。

宋家的四小子原本是個子骨有些弱的獨苗苗,自從迎進來三位姐夫,子骨實了不說,還給宋家帶來個老小。

宋家小五,比他閨還小一歲呢。

啥?智慧!

收攏了三個姑爺,跟白揀仨兒子有啥區別!

閆老二覺得得好好向人家學習。

富自己的閱歷。

先點個小火堆,然后一耙子一耙子草往上掀,不能心急。

火勢起的很快,火苗竄的老高。

今日無風,真是個燒草的好天氣。

四個人始終控制著不讓火燒出去。

草還沒干,濃煙滾滾。

Advertisement

閆老二跑遠了些了口氣,又很快跑回來。

口罩口罩!

天爺,他現在極其想念口罩!

每天戴著時他不知道珍惜,直到沒得戴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被嗆咽的痛苦,誰嗆誰知道。

如果再給他一次重新燒草的機會。

他一定會——先做個口罩!

宋家仨姑爺燒的灰頭土臉回家吃午飯去了。

閆老二一頓謝。

宋家三姑爺還樂呵。

“閆二哥,你再燒草招呼我。”

閆老二:……

還燒出樂趣了唄。

回到他家宅基地,盧師傅正帶人篩黏土。

篩了好幾道的土細面兒,和生石灰、石膏按照一定比例攪拌均勻。

倒水和泥。

然后……

盧師傅還真如他閨所說,倒了兩個竹筒的水進去。

閆老二好奇的走近,鼻子。

的味道。

是紅糖。

這一刻,閆老二覺得自己釋懷了。

盧師傅的手藝,他的施工團隊,加持紅糖的本。

竟然有了一種超所值的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